根据人教版三上数学最新教材目录设计的教案,包含三上1 时、分、秒至10 总复习所有单元章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含教学反思,第一二课时,参考各省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设计,是老师备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册下载。
最近下载
848一 课 时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第4页“做一做”上)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重点难点重难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具学具课件、钟表。教学过程 一 学情分析引出“秒”的概念。1.出示教材第2页第一幅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2.教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
一 课 时教学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的换算方法。难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学具钟表、课件。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口答: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 )个小格。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3. 1时=( )分 1分=( )秒 二 自主探究1.学习例1。(1)出示例1:(2)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之前已经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秒”的时间短暂,了解15秒内不同事件的完成程度,体会时间的宝贵。然后再安排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其主要知识点是:秒的认识;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第9、第10页)教学过程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的),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口算。难点: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同学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生:因为他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啦!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材第11~13页)教学过程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参观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参观“世博会”购买车票的问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主题图)生1:我知道了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生2:我知道了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师:同学们获取了这些有价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难点: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和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终于进入了世博园,同学们想不想进纪念品商店逛一逛呢?【设计意图:借助轻松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3。师: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生:知道了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估算。(教材第15~18页)教学过程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主题图)生1:我知道了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生2:我知道了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师:问题是什么呢?生: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了解主题图中的信息和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9~20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题目,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重难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就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你有信心做好吗?首先来说说你的收获吧。学生可能会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我学会了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
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2.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的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例如,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比较熟悉,就能较快地判断出余数的大小以及商是否合适。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第22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教具学具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的),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教具学具例2情景图(课件),照片,尺子等。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1.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同学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6页)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
一 课 时教学内容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教材第27~30页)教学内容1.在知道1千米=1000米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根据米与千米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了解常见物体的运行速度,提高学生运用和千米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重点:学会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正确解答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口答下列各题。 (1)1米=( )分米 (2)5米=( )分米 (3)10厘米=(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材第31~33页)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吨的概念。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在家或学校附近的超市找一找每袋重5千克、25千克、50千克的面粉或大米,分别用手搬一搬或两人抬一抬,感受一下每一袋的质量。2.了解一下常用的质量单位并举例说明。3.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一 课 时教学内容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教材第34、第35页)教学目标1.本节课通过对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系统掌握。2.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应用。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谈话导入:计量单位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计量?二 分类整理1.师生一起回忆常用计量单位。同学们谈了许多地方要用到计量,计量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教材第36、第37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教材第38~40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3。师: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生: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教材第41、第42页)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2.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3. 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设计意图:通过
4 解决问题与估算一 课 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与估算。(教材第43~4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商场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得最好,能灵活运用。【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谈话,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瞧,我们遇见朋友了,小红的爸爸、妈妈在买什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47~49页)教学目标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加强估算意识。2.在整理和复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计算和仔细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知道有些时候用精确计算,有些时候用估算就可以。生2:我发现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一致的。生3: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估算。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材第50、第51页)教学目标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难点:理解“倍”的意义,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学具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关系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那就好好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材第52~55页)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2.通过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课件、小棒。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咱们一起玩一会儿摆小棒的游戏吧
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2.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倍” 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口算乘法。(教材第56~5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教具学具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游乐园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看看这张游乐园的照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生:我知道了游乐园各种项目的价格。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跟小组的同学说说。学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6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教具学具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口算卡片。 6×2= 4×2= 20×3= 40×2= 300×2= 20×4=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材第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主题图、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口算卡片。8×3= 5×9= 6×4= 9×2= 6×6=1×3+2=2×4+1=1×2+5=2×3+2=7×8+1=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2。师:观察图片,谁愿意把图意跟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教材第62~6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口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4×4+2= 5×7+4= 6×5+1= 3×4+2= 7×8+5=2.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计算下面各题。请
一 课 时教学内容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第66~69页)教学目标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是什么吗?学生猜测。师:在数学王国里的特殊数字就是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
一 课 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70~7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借助乘法计算解决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生活中哪些问题是需要乘法解决的?你能正确解答吗?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75、第7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提高计算能力。难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总结算法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学生独立思考后与
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本单元先讲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讲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讲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
教学内容数字编码。(教材第77、第78页)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通过调查、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初步了解身份证编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3.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初步学会编码。难点:如何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具学具课件、身份证。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四边形。(教材第79~82页)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四边形。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具学具课件、方格纸、直尺。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1。师: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周长。(教材第83、第84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学具课件、皮尺、树叶、各种图形。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教师可准备一些物品和图形)投影出示:请各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品或图形。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二 探究新知1.理解周长的含义。(1)谁知道周长的含义是什么?请你
一 课 时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85~88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重点难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课件、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16张。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还知道了多边形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多边形的各边长度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本单元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在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等活动中,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对周长已经具备感性的认识,只是还没有形成系
一 课 时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89~91页)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具学具课件、不同形状、大小的纸(其中正方形的5张)、彩笔。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中秋节到了,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课件出示: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二 探究新知三 课堂作业新设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教材第92~9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以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重点难点重难点:认识几分之几。教具学具课件、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1.问题:有红、黄两张同样大的彩色纸,玲玲把红纸平均分成了2份,用其中的一份折了一只纸船;芳芳把黄纸平均分成了3份,用其中的一份折了一只花篮。她们各用去原来纸的几分之几?谁用去的纸多一些?为什么?2.请你说说怎样得到一张纸的。二 探究新知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教材第92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材第96~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同分母加减法的算理。难点: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1.口答。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份呢?4份呢?2.填空。(1)里有( )个,里有( )个。(2)7个是,4个是。二 探究新知1.出示第96页例1的情景图。师:仔细看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他们在吃西瓜,哥哥把1个西瓜平均切成了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分数的简单应用。(教材第100~10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解决分数的简单应用的技巧。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简单应用”。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例1)生:这是把1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用分数表示
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注册成功
300万一线老师的共同选择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