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数学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教案,整套教课教案包含五上1 小数乘法至8 总复习所有单元课文(含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单元综合与测试教案,梯形的面积教案等),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含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分课时设计,包含第一二课时,参考各省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设计,是老师教课的必备资料,首次下载后还可免费重复下载。欢迎一键打包整套下载。
最近下载
935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难 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
第2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学重、难点】重 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 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
第3课时 小数乘小数【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 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难 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0.7×5 9
第4课时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教学内容】:教材P7及练习二第3、5、6、7、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难 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0.9×6
第5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2、4、8、11~14题、“动脑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 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难 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
第6课时 积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教学重、难点】重 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难 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
第7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内容】:教材P12例7及练习三第4、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难 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方法】:观察猜想,合作交流,验证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运算规律适
第8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14练习三第6~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熟练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重 点: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难 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学方法】:质疑引导,讲解。迁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及练习四第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 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 点: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计算下列各式:0.9×0.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P16例9及练习四第6~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难 点: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对各知识点的整理与复习。难 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二、练习沟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3、规律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积的近似值。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4.解决问题。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 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 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⒉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x
第1课时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难点】重 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难 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
第2课时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材P2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难 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
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难 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
单元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第二单元 位置一、教学内容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内容由原六年级上册移来。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能用数对(正整数)表示物体的位置。2. 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3.让学生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三、编排特点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实际情境出发,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在生
第二单元 位 置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 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第1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懂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总结的方法,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准备1.计算下面各题。 115÷5 =( )128÷4=( )35×6= ( )115÷23=( )23×5 =( )186÷3=(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145÷
第2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P25例2、例3及练习六第5、7、8、12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难 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在例l中的知
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26~27练习六第4、6、9、10、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现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难 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
第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1)【教学内容】: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难 点:把小数除法化成整数除法的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1.接龙游戏。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
第5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2)【教学内容】:教材P29例5及练习七第2、4、6第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注意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难 点:掌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教学方法】:讲解法。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对
第6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难 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教学方法】:指
第7课时 商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难 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
第8课时 循环小数【教学内容】:教材P33~34例7、例8及练习八第4、5、6、7、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难 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教学方法】:计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第9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通过观察来完成各题。 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 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难 点:发现商的规律。【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练习九第1、2、5、7、8、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教学重、难点】重 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难 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
第11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40~41练习九第3、4、6、10~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 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难 点:“进一”法、“去尾”法取商。【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题目:1.小强用50元买了12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多少钱?2.蛋糕店特制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P42及练习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循环小数的概念。难 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整理回顾师: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练习,一
单元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习。教材在编排时通过晨练、编制中国结、买羽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试商的方法都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探究的过程。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一、教材内容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商的近似值。3.循环小数。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5.解决问题。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出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增加循环节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简算等方法灵活计算。 &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
第1课时 可能性(1)【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是确定发生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难 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学习与积累知识。【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教学过
第2课时 可能性(2)【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在有多种结果的事件中,比较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难 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
第3课时 掷一掷一、用到的数学知识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二、活动步骤(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单元分析【教材分析】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第四单元 可能性一、教学内容1.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出所有的可能。2.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本单元内容由原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移来。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原来的实验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第二次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理解有困难,并且《标准(2011)》对这部分内容也进行调整,第一学段不再学习概率的内容,将
第四单元可能性1、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不能确定)(确定)可能性 不可能 一定2、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可能性 大 数量多 小 数量少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难 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第2课时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教学内容】:教材P54例3及练习十二第4、5、6、10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中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教学重、难点】重 点: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并能根据字母公式求值。难 点: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
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55~57练习十二第2、9、11、12、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2.会利用公式、常用的数量关系求值。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 点: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难 点: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习题讲解,引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我
第4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1)【教学内容】:教材P58例4及练习十三第1、2、4、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字母表示数。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 点: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难 点:理解应用题的意图和解题思路。【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
第5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2)【教学内容】:教材P59例5及练习十三第5、6、7、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3.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复杂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用字母表
第6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60~61练习练习十三第2、10、1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会熟练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难 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
第7课时 方程的意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的原理,理解不等式和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重、难点】重 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难 点: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学习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托盘两端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
第8课时 等式的性质【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两边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难 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教学准备】: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
第9课时 解方程(1)【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难 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
第10课时 解方程(2)【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x=c与a(x ±b)=c类型的方程。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难 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第11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70~72练习十五第3~5、10~12、14*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规范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方程的过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难 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讨论交流,练习巩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么多关于解方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出示
第12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1)【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应用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学习重、难点】重 点: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难 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习准备】课件【学习过程】复习导入解下列方程:x+5.7=10 x-3.4=7.6 1.4x=0.56 x÷4=2.7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三、
第1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75~76练习十六第2、7、8、10、1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 点: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 点: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合作讨论,练习巩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同学们,前几节
第14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2)【教学内容】:教材P74例2及练习十六第5、6、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式。难 点: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忆旧引
第15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3)【教学内容】:教材P77~78例3、例4及练习十七第1、4、8、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解答形如a(x ±b)=c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以及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求解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难 点:用方程解答类似两积之和或差的逆向思
第16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4)【教学内容】: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5、11、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 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难 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
第17课时 练习五(1)【教学内容】:教材P80~81练习十七第2、3、6、7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难 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引导回顾,分析解答。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学生: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出示下列
第18课时 练习五(2)【教学内容】:教材P81、82练习十七第10、12、14、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练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 点: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难 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练习讲解。练习巩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相遇问
第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2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 点: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
第20课时 整理和复习(2)【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与复习第2题及练习十八第3~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 点:抓住关键句,找等量关系。难 点:对关键句所叙述的等量关系的理解。【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学情分析】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1.用字母表示数。2.解简易方程(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作准备。二是,根据课标要求,明确给出等式的性质(原来只是借助天平平衡来理解),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三是,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分散难点,并且解方程的类型更全面。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发展符号意识,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注: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2、a×a可以写作a·a或a2 读作a的平方。 注: 2a表示a+a ; a2表示a×a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7、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 被减数=差+减数 ; 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87~88例1及练习十九第1、2、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摆、拼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难 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迁移式、尝试、扶放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剪刀、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谈话:
第2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重 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难 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方法】: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第3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P91~92例2及练习二十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难 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93~94练习二十第3~10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学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学重、难点】重 点: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难 点: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
第5课时 梯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95~96例3及练习二十一第2、3、4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
第6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97~98练习二十一第1、5~10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小组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在这种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悦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自己提问求助以及指导别人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点:熟练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求梯形的面积以及底和高。难 点:提高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梯形。(l)我们已经学过了梯形,什么是梯形? (2)谁来说一说梯
第7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99例4及练习二十二第1~6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难 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各种平面图形。 生:七巧板、简单图形学具、少先队
第8课时 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P100例5及练习二十二第7~1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通过将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来求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用数格子方法和近似图形求面积法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重 点:将规则的简单图形与形状的不规则图形建立联系。难 点:掌握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迁移式、尝试、扶放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树叶、透明方格纸。 生: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P103整理和复习及练习二十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并巩固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过程与方法:巩固利用分割、填补等方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强化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重 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难 点: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建构知识网络。【教学方法】:小组交流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练习本、彩笔、尺子
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四个部分。它们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的。这是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基础。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也是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把不规则的平面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平面图形来计算,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及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空间观念和直观几何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学习本单元之前,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图形认识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一、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三角形的面积。3.梯形的面积。4.组合图形的面积。5.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主要是增加方格纸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2.让学生会用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4. 让学生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三、编排特点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长方形:@ 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表示:C=(a+b)×2 @面积=长×宽 字母表示: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表示: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表示:S=a2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表示: S=ah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表示: S=ah÷2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
第1课时 植树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m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 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难 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
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物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人手的思想。【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植树问题。本单元内容由原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移来,例3调整为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编排特点(1)题材更为丰富。与原实验教材相比,本次修订后的“植树问题”新增了一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如例3探讨在一条封闭曲线上植树的问题。另外,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增加了 “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马拉松比赛设置饮水点”“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只载一端(封闭线路植树问题)或如图:间隔数=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两端都载:如图: 间隔数+1=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1=棵数 全长÷(棵树-1)=间隔长 两端都不载如图:间隔数-1=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1=棵数
第1课时 小数乘、除法复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刻了解积与因数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 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
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组织练习,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图:12345612345小亮小丽小明小红讲台已知(1
第3课时 简易方程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7、18、19、思考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正确列出方程,并熟练的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能力,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教学重、难点】重 点
第4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难 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演示讲解;复习回顾。【教学准备】:多媒体。
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复习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等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复习课不只是把知识重现一次,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查缺补漏,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在复习时再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数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数学思考:通过进一步构建学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注册成功
300万一线老师的共同选择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