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同步检测:沁园春·长沙

    2022-03-22 07:23:00 502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99%的老师看了都会下载的成套备课资料: 2024年人教版 (新课标)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全套)
    前往下载

    沁园春·长沙


    1.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争流:争相行驶。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击水:游泳。

    解析C,挥斥,在词中的意思是奔放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廓(lǎo) 劲(qiú) 园春(qīn) 争流(gě)
    B.翱(xiáng) (yí) 橘子(zhōu) 嵘岁月(zhēng)
    C.惆(cháng) (miù) 岁月(chóu) 飞舟(é)
    D.提(xié) 侣(běi) 万户(hǒu) 风华正(mào)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大概有几百个品种,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令人震惊。

    飞虎队 中美情中美友谊墙竖立在博物馆餐厅,成为一座永久性设施,旨在让参观民众重温飞虎队的峥嵘岁月,传播飞虎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满怀信心,才能勇敢进取,挥洒自如。宽阔的操场上,1 200多名高三学生,在国旗下宣誓,给自己加油。

    学会拒绝,学会淡然,是现代社会公民交际的基本素养。对于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而对别人过分的不情之请,也要敢于说!

    彼岸,就是我们念兹在兹的诗和远方吧。理想、青春、诗意,这些即使在暗夜里也会闪烁幽光的词汇,每一个都能征服我们年轻的心灵。

    研讨会上,大家对雄安新区的规划蓝图见仁见智,争辩不已,而平日健谈的规划专家却一反常态,不赞一词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解析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语境为译作水平低,属于望文生义。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使用正确。挥洒自如,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此处不合语境。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用于此处敬谦失当。念兹在兹,形容对某事非常重视,念念不忘。使用正确。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

    答案C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 肤浅 涣散 轻歌慢舞
    B.风华正茂 风采 安装 道路坎坷
    C.苍海桑田 腹泄 怄气 满目疮痍
    D.鱼翔浅底 绊脚 真缔 神态安祥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毛泽东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却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

    B.毛泽东的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C.日本的竹内实,不仅翻译毛泽东诗词,而且长期孜孜不倦地研究毛泽东的文章、作品和诗词。他认为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很有现实感。

    D.自《诗经》和屈原以来,历代诗人上下求索,抒情言志,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并以诗词的形式反映时代和百姓的心声。

    7.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心态上的年轻却是能够永远保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                     ,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只有保持年轻心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                     ,流淌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第空要注意与横线后的心态上形成照应与对比;空也应从心态上进行思考,注意横线后否则引出的结果。第空要注意横线后流淌这一比喻。

    答案示例年龄上的青春是留不住的 但心态绝不能染上秋霜(沾上暮气死气沉沉) 年轻心态犹如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

    9.依照横线上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要求引用毛泽东的诗词。

     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心脾;诗词,如一声冲霄舒啸,豪迈坦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境界超然;__________

    答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志向远大。(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激情奔放。)

    解析:

    10.长沙因为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 长沙》而享誉中外。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请为长沙写一则推介词,使其特点更加明显。要求:语句流畅,连贯得体,不少于50字。

    解析推介词要重点介绍《沁园春 长沙》,除了介绍长沙的自然景观,更多从人文内涵进行解读。

    参考答案长沙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 长沙》,使得这里成为中外旅游胜地。长沙浓厚的文化底蕴更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许魅力。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使得橘子洲成为游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11.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0个字。

     毛主席作为最高领导人,能够长期艰苦朴素。进入北京中南海后,他最奢侈的食物也就是一碗“红烧肉”。他痛恨贪官污吏,亲自批出尚方宝剑,痛斩高级贪官张子善和刘青山。他严格要求子女和亲属廉洁奉公,直到他去世之时,他的主要亲属没有一个人经商,没有一个人因为他而升官发财。毛主席为中国领导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领袖。

    答案: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领袖(或“毛主席为中国领导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典范”)。

    解析:这段文字包括两层意思,前面用了大量事实,说明了毛主席清正廉洁的表现,最后两句话对上文进行总结。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漫江碧透; 百腐争流; 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2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6.下列对毛泽东《忆秦娥》一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

    B.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凄清的清晨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C.“马蹄声碎的意思是碎杂,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的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漫道的意思是莫道,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表现红军蔑视困难、不畏强敌的雄心。

    E.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写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前一句写山,后一句写夕阳,画面景象苍凉而优美。

    解析C,的意思是低沉,渲染了战争场面的悲壮;E,优美说法不当,应为悲壮

    答案CE

    7.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所渲染的气氛是否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解析抓住能体现气氛的意象分析即可。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等渲染了紧张、悲壮的气氛,灞陵伤别”“西风残照等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气氛。

    参考答案不相同。毛词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李词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①湖南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②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 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 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为人之学” “为国人之学” “为世界人之学”等。看来,心系社会, 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③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 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 “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 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錦熙 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④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 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⑤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 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⑥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 “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他日后养成的调金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⑦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 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⑧1918年,毛泽东从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半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 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学士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现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2.长沙—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3.从③、④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4.长沙—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答案:1.AE; 2.①修身方面的谆谆教诲。
    ②做学问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
    ③改造社会方面的释疑解惑。
    3.①有批判精神,喜欢质疑问难。
    ②学习重点明确,主次分明。
    ③懂得为学之道,能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普通与专门的关系。
    ④惜时苦读,持之以恒。
    ⑤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
    4.①立下了正确的人生志向:心系社会,探求真理。 ②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广博学习,注重方法。
    ③形成了重视社会实际的思想方法:关心世事,经世致用。
    ④初步养成了调査研究的作风(或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几番游学,深入生活。 ⑤培养了关心时事的社会责任感:订阅书报,风云在胸。

    解析:1.B项,原文信息是“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 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并无“要求”意味。C项,遗漏了“推崇性理哲学”的信息。D项,与“调査研究作风”相关的“游学”不只是“两次”,而且并没有立刻“养成”调査研究作风,文中说的是“日后养成的调査研究作风”。
    2.这道题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三段,主要介绍了杨昌济老师对毛泽东的影响以及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谈论的读书方法、改造社会事等,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概括即可。
    3.回答本题要思考题干的具体要求“如何对待学习的”,这就决定了概括的具体内容是毛泽东的学习方面。第三段写毛泽东到杨昌济老师家讨论问题一事。他自己说“于质疑问难得者多”,还有黎锦熙记录的••在校研究科学之术”等。第四段写毛泽东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刻苦认真等。由此不难概括出答案。
    4.解答本题要围绕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学习和以后从事革命的关系来进行分析,比如修为、学问、工作作风、责任心等。

    阅读全文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