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飞向太空的航程》随堂测试卷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飞向太空的航程
(时间:40分钟 满分:45分)
一、基础巩固(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辉映 朝晖 挥舞 浑蛋 诨号
B.翌年 翠绿 淬火 憔悴 精粹
C.漫步 谩骂 藤蔓 烂漫 帐幔
D.响彻 清澈 坼裂 撤走 掣肘
解析:选D A项,依次读huī,huī,huī,hún,hùn。B项,依次读yì, cuì,cuì,cuì,cuì。C项,依次读màn,màn,wàn,màn,màn。D项,均读chè。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3分)( )
A.耸入云天 静侯 直刺九宵 一鼓作气
B.慢慢征途 酝酿 经济实力 反复论证
C.连名上报 苛克 借签经验 摘星览月
D.最高致意 配置 预订轨道 辉煌时刻
解析:选C A项,侯—候,宵—霄。B项,慢慢—漫漫。C项,连—联,克—刻,
签—鉴,览—揽。D项,订—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________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②飞天路上的________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③由中国科学家负责________的登月计划,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④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________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A.振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B.震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C.震动 种种 制订 竖立
D.震动 种种 制定 树立
解析:选B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震动”,指外力引起的“颤动”,也指精神受到重大影响,如“消息震动全国”。“重重”,突出程度重。“种种”,突出种类多。“制订”,创制拟订。“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树立”,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八大明星将联袂献唱,为所有球迷带来一台发人深省的演出,他们的亮相也与随后揭幕战中登场比赛的众多大牌球星,形成交相辉映的场面。
B.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C.中国宣布第一批飞行员已开始在大连海军学院接受培训,并开始建造模拟飞行甲板用于训练。可见,中国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的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
D.有时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一张票据,在你维权需要时却往往能够扭转乾坤,使你成功维权的几率增大。
解析:选A A项,“发人深省”,指启发人深刻醒悟,这里应该用“不同凡响”。B项,“惊天动地”, 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C项,“为期不远”, 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D项,“扭转乾坤”,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5.(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解析:选B A项,搭配不当,“担任”与“岗位”搭配不当,“担任”的往往是某种职务。C项,表意不明,“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到底是他生活中的状态还是银幕上的形象,表述不清,可改为“生活中的他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不像在银幕上那样”。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从而湮没主语,可去掉“随着”。
二、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嫦娥”奔向月宫
新闻资料:嫦娥工程
我国的月球深空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将实施三步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他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步是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以实施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深度认识,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
新闻链接一:__________
嫦娥的传说来自古代中原地带。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这反映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美丽的幻想。
“嫦娥不是真实存在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剑国教授说。古代的月神叫做“常仪(音娥)”,后来这两个字转化为“嫦娥”。嫦娥最早的名字是“姮娥”,而“姮”这个字在古代和“嫦”同音,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遂改为“嫦娥”。
公元14世纪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在一把椅子上绑了47支火箭,椅子两侧安装了两个自制大风筝。然后坐在上面,并命仆人点燃火箭。随着火箭的轰鸣,这位世界上首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就消失在火焰中。他以生命的代价向着神秘太空发起了第一次冲锋。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以纪念这位勇敢的探索者。
新闻链接二:诗人与月亮
传统的中秋佳节到了,赏月将成为人们欢度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便因此而生,历久不衰。无数文人墨客把明月当做传情达意的物象,追月抒情,千种思绪,万般情感,自然涌上心头,留下不少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
宋代苏轼的咏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同样一轮明月,在不同情况下与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例如,春夜里“淡月朦胧”,秋末时“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离乡时“明月明年何处看”,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傍晚时分“思檐初挂弯弯月”等。
古人笔端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漫游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读点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和回敬。
(有删改)
6.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有效信息,试概括“新闻资料”中都包含了哪些有效信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嫦娥工程将实施绕月飞行、着陆探测、采样返回的三步战略。
7.请结合“新闻资料”给“新闻链接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专家解读“奔月”神话,“嫦娥”寄托探月梦想
8.苏轼的咏月诗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具有浪漫色彩。
9.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嫦娥工程的认识与评价。不少于10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月亮一直情有独钟,渴望了解月球、探寻月球奥秘的愿望由来已久。月球深空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将把“嫦娥奔月”的自豪感变为现实,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加深对月球的了解,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先进国家中的地位。
三、表达交流(12分)
10.根据下面的提示,给“太空行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3分)
①太空行走是一种通俗的叫法,科学术语应该是“出舱活动”。②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必须穿着出舱活动航天服。③太空行走时宇航员将离开飞船、航天飞机或空间站。④太空行走中宇航员将进入宇宙空间完成指派的各种任务。⑤太空行走包括在月面上或是在火星上行动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空行走是航天员穿着出舱活动航天服,离开飞船、航天飞机或空间站,进入宇宙空间(包括在月面上或是在火星上),完成指派的各种任务的过程。
11.读下面的句子,展开想象,在横线上续写句子。(6分)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神舟”五号腾空而起,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心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反复诵读所给句子的基础上,感受飞船飞天的壮观场面,再抓住重点词语“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划破”“托举”“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直指苍穹”,然后展开想象,从视觉、听觉、感受等多方面去体会壮观的场面,最后根据给出的句式,把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一)一条橘红色的巨龙腾空而起 巨龙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 无比紧张、无比激动
(示例二)“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的身影 “神舟”五号起飞时发出的雷鸣般的响声 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激动与自豪
(示例三)埋藏在地底下的千年巨龙腾空而起 巨龙发出的激动无比的呐喊声 无比骄傲与自豪
(示例四)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把“神舟”五号托举起来 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 无比自豪
(示例五)橘红色的巨龙把“神舟”五号高高托起 高山和大地为“神舟”五号呐喊和助威 无比兴奋与骄傲
(示例六)理想正在起飞 成功对我们的呼唤 无限的向往与无比的兴奋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要求:不超过15个字。(3分)
战争是实力的较量,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当年,孙中山先生痛感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日本军国主义敢于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分裂、战乱状态,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新中国60多年建设发展的经验和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说明,强大的国力是一个国家免受外来侵略和压迫,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发展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强是一个国家自立的根本保证。
《飞向太空的航程》达标测试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思想解放
B.刊载 登载 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C.辟邪 复辟 开天辟地 精辟透彻
D.霜露 露骨 崭露头角 藏头露尾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辍学 橘红 班门弄斧 联名
B.苛刻 惯例 骇人听闻 葱茏
C.酝酿 辐射 责无旁贷 耸立
D.尘封 暇想 四战四捷 跻身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室内装修设计师多利用装饰材料来 建筑空间的不足,比如客厅过大或过窄,就装上屏风、隔扇或镜子来改善其空间效果。
②作为传统文化项目,上海文庙每年都以庙会的形式举行许愿活动,让莘莘学子在孔子像前表达志向,接受中华传统文化 的。
③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 走出会议室。
A.弥补 熏染 径自 B.弥补 熏陶 径自
C.填补 熏染 径直 D.填补 熏陶 径直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B.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C.该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D.“神来”“顿悟” ,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所必然产生的瓜熟蒂落。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 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一年零一 个多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
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 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5.最后一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6.作者是如何说明“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
7.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评论有什么作用?
8.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哪儿?为什么这么说?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你能听到我吗
王 新
①这样的处境实在尴尬。吵闹的酒会现场,无数种声音叠加在一起。你甚至无法听清楚同伴在说些什么,尽管她张着嘴,而且表情丰富。更遗憾的是,你听不清楚附近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的说话内容。科学家们称这个现象为“鸡尾酒会 现象”。其实,“鸡尾酒会现象”的主体不仅可以是人,还可以是青蛙、小鸟、昆虫和其他经常聚会的生物。
②当数百只青蛙一 起鸣叫时,雌性青蛙如何找到令自己心仪的那只青蛙?当背景声音过于嘈杂,正在费力合唱的青蛙们如何分辨其他生物的叫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把精力集中在研究生存在嘈杂环境中的动物的交流问题上。寻找动物们的特征性叫声,找来录音器,研究人员便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③雄性树蛙的招牌叫声由一组颤音组成。颤音的音质、颤音的长短、颤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些对吸引异性至关重要。雄性树蛙总是将水边作为鸣叫的最佳位置,将太阳落山时作为求偶的最佳时间。当只有几只树蛙和声时,它们的颤音短促,当合唱团的队伍壮大后,雄性树 蛙发出的颤音拉长。雄性树蛙拉长颤音的同时,还会降低颤音的频率,这可能是想让自己的叫声在和声中凸显出来。而且,有证据显示,雌性树蛙偏爱发出较长颤音的雄性树蛙。
④当然,动物的发声并非都与求偶有关。黑顶山雀的社会性很强,有些群体待在一起的时间长达数月。黑顶山雀的鸣叫很有特色,其中的“滴”音最为响亮。鸣叫声常被用来维系群体团结,有时,则被当成警报。科学研究发现,群体的大小也会影响黑顶山雀的鸣叫。群体越大,黑顶山雀的鸣叫声的元素越多样,尤其是在竞选群体中的领导职务时。更神奇的是,黑顶山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时,它们的鸣叫声也不同。就 像我们在与不同的人交谈时,我们会选用不同的语气和措辞。
⑤许多新生动物总是叽叽喳喳。它们的叫声不仅表达了对陌生世界的好奇,也是在争取更多更好的食物。嗷嗷待哺的幼鸟总是提高嗓门,以此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获取更多的食物。研究发现,谁的嗓门最大,叫声最密集,谁获取的食物最多。正所谓,嗓门大 的鸟儿有饭吃 。
⑥不过,随着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越来越大,幼鸟的嗓门也越来越高。科学家们研究树燕,想搞清楚环境噪声是如何影响幼燕的求食鸣叫的。树林附近的声音在50分贝左右,有风的呼啸声、奔驰在旁边公路 上的卡车声、河中的流水声和幼燕同伴的叫声,还有其他动物的叫声。他们发现,如果周围环境中的噪声分贝提高,嗷嗷待哺的幼燕索取食物时的叫声更响亮。
⑦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录制了一段特定分贝的说话声。在他们离开树林之前,他们用录音机播放这段说话声。5天后,他们发现,幼燕叫声的音量有了明显提高。意外的是,关掉录音机后,幼燕叫声的音量并没有降下来。这种变化可能是对越来越嘈杂的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进化。这对 幼 燕而言是有益的。但是,长此以往,噪声越来越大,它们的叫声是否会达到极限?又或者,树燕妈妈不能识别它们的叫声,那时这些幼小的生命是否会饿死呢?
⑧这样的担心并不为过,这样的假设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鸟儿把巢筑在离人类活动不远的地方,而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嘈杂。不仅鸟儿,越来越多的其他动物也正受到影响。有报道称,因为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生活在城市中的青蛙甚至找不到配偶,青蛙数量急剧下降。人们尚且不能忍受噪声污染,更何况无辜受到牵连的动物?它们即使再聪明,也很难想出良策。那么,请尽你所能,保持安静。
(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9期,有删改)
9.这篇科普文的语言不仅准确严谨,而且生动形象。请对文中两处加点的词语作简要赏析。
10.根据文章内容,概述动物的鸣叫声与哪些因素有关。
11.以“你能听到我吗”为题有何作用?结合全文分析
四、语言运用
12.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五、攻知识点
13.阅读下文,请用一句话概述,不超过15个字。
元旦佳节,“春城”昆明成为众多海内外游客 的旅游目的地,冬日 旅游热预示着昆明今年的旅游业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在民族村,各个民族风情屋子修葺一新,元旦当天,民族村的接待量达到2700人次,比去年增长20%。翩翩而来的红嘴鸥是冬日里游客们的最爱,在海埂公园,人鸥嬉戏的场面着实令人动心。福保文化城成为游客们冬日休闲的乐园,一天接待的游客超过3000人次。
答案与解析
1.D(A.jiě,jiè,xiè,jiě;B.zǎi,zǎi,zǎi,zài;C.bì,bì,pì,pì;D.均读lù。)
2.D(暇—遐。)
3.B[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①句应用“弥补”。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 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②句用“熏陶”更恰当。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③句用“径自”恰当。]
4.D(A.“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贬义词,不合语境。B.“鼎力”指巨大的力 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词;故“鼎力相助”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C.“万人空巷”指街上人群集结,绝非静悄悄之意。)
5.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端粗略的,是表面的,真正研制的技术我们一无所知。
6.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如“神舟”一号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有力地说明了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7.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
8.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最后一句:“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这一句饱含感情,高度概括了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9.(示例)① “合唱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群雄性树蛙聚集在一起鸣叫的场景。②“竞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黑顶山雀争夺地位的行为。
10.(示例)①求偶;②群体的大小;③交流对象;④对陌生世界的好奇;⑤争取食物;⑥环境噪声。
11.(示例)①用询问的语气写出了动物想要在周围的噪声中突出自己的叫声,从而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②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富有亲切感;③含蓄地表达了希望人 类减少 噪声污染,给动物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的主旨。
12.(示例)(1)佳音传中华,世界震惊
(2)梦想越寰宇,神州沸腾(3)功德圆天外,人间欢欣(注意拟对联的要求:结构一致,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内容相关。)
13.昆明冬日旅游热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