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导学案
6.2共筑生命家园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3.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合作探究
1.运用你的经验:
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2.探究活动一:
材料展示: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请思考相关问题:
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3.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请思考:
(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4.探究活动三: 材料展示:我国东部有一个县,森林覆盖率高,山青水秀。在这里,生态农业、生态游红红火火。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百姓收入高了,生活富了,当地人精心呵护着这里的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们明白: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结合材料事例,请思考:
此县在发展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学习?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5.探究活动四: 仔细阅读教材第84页“探究与分享” ,请思考相关问题: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路有什么不同?
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6.探究活动五: 仔细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 ,请思考相关问题:怎么看到这件事,谈谈理由。
7、探究活动六:仔细观察第86页“相关链接”图片 ,结合教材内容请思考相关问题:
图片反映的内容说明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8.探究活动七:材料一: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
材料二:教材第87页“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请思考:材料告诉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我们还可以怎样做?
三、随堂检测
1.党的十九大强调,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就要( )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②善待自然,禁止开发资源 ③节能减排,落实环保行动 ④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台了补贴、税收、牌照、通行等一系列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 )
①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②推动绿色消费,低碳出行
③彻底扭转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
④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节能有我,绿色共享”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②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
③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方便生活 ④光盘行动,减少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为此,我们要( )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 ④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探究绿色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3月,我国宣布禁止从美国等国进口“洋垃圾”。3月26日,刚刚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召开了第一次部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以上材料表明我国实施什么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2)结合我国国情,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参考答案
二、合作探究
1. 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2.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3.答案提示:
原因:特殊天气状况、有法不依
启发:完善法律、严格执法;优化能源结构;基础、准则、目标等
4、(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 (1)提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6. 提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7.提示: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自觉行动
8. 提示:完善制度和法律,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三、随堂检测
1.D 2.B 3.B 4.D
5、(1)答案: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答案:我国面临严峻地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建设生态文明。
学习难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学习内容】
读教材81—88页,在教材上标注。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 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 和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
和 。
(3)人与自然 ,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 、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 、多元中的 、“纷乱”中的 。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 。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 承载能力为基础,以 为准则,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 和 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 、 、 、 、 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 与 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 。坚持
惠民,将良好 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 、保护 、
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 、 、 、 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
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 上限、 底线、 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 、严密的 ,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 型、 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4.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改善环境就是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 ,也要 。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 。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 型、 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
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说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④启发我们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暂停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近年来,某市实施绿色发展兴林富民战略,利用林地资源优势,推行“万亩林亿元钱”模式,采取林粮、林旅、林药、林禽等模式,加快林下经济发展。2017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量达22.8万亩,实现产值6.5亿元,带动农户5.8万户增收。对此,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有( )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②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③践行绿色生产方式走生态文明道路 ④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做自然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党的十九大强调,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就要( )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②善待自然,禁止开发资源
③节能减排,落实环保行动 ④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为此,我们要( )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
④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探究绿色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3月,我国宣布禁止从美国等国进口“洋垃圾”。3月26日,刚刚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召开了第一次部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以上材料表明我国实施什么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结合我国国情,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材料三:青山绿水公园,花香果硕田园,返乡创业家园,休闲旅游乐园....记者近期在南方部分省区乡村采访发现,绿色发展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美丽家园。绿色发展已成乡村自信的新坐标。
------摘自2018年2月11日《新华网》
(1)材料表现出一种的怎样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材料中“绿色发展已成乡村自信的新坐标”说明了什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3)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两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依法治国,提倡节能、环保、低碳,倡议每个社会成员自觉绿色生活方式。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