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2-03-19 11:28:11 1947次浏览 作者:语文组

    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分钟收取答题卡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1题;共0分)

       

    1.下面句子各表现了本文中什么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将备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每项后面的横线上。

    ①穷奢极欲,愚蠢可笑,昏庸腐朽,一心维持专制统治,爱慕虚荣,甘心受骗,自欺欺人。________

    ②看准他人心理,投其所好,善钻空子,欺骗有术,诈骗钱财。________

    ③明哲保身,害怕弄个不称职或愚蠢的恶名,曲意逢迎,慑于淫威,怕丢官职,虚伪作假。________

    ④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________

    A.小孩    B.大臣   C.皇帝    D.骗子


    阅卷人     二、问答题(共2题;共0分)

    得分    

    2.大臣和大人们说假话的目的一样吗?他们的目的各是什么?    

    3.骗子行骗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行骗成功?    

    阅卷人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0分)

    得分    

    4.在《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但依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回到皇宫之后会采取什么行动,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    

    阅卷人     四、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0分)

    得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②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③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④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⑤“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⑥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文中画线句子①处,在“骑士”的前边加上“最”和“高贵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文中画线句子②处,两个骗子说这一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③处,“好像”“似的”这两个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4)文中画线句子④处的“大家”和画线句子⑤处的“大家”指代的内容是一样的吗?    

    (5)文中画线句子③处和画线句子⑥处写皇帝穿衣时的动作,皇帝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后来“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五、综合题(共1题;共0分) 

    6.学习完课文《皇帝的新装》后,语文老师组织了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参加辩论】班里就骗子的形象展开辩论,正反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骗子能骗到皇帝,说明骗子是智慧的。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不是骗百姓,可见他们类似于那些劫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皇帝。

    正方:________

    (2)【网络跟帖】《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会如何呢?某网络上,有很多初中学生就《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展开了想象。请你在网上发帖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

    帖子一:网友“岁月单车”:小孩子天真无邪,皇帝愚蠢暴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给了他一个“说真话罪”。

    帖子二:网友“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部分

    第 1 题:

    【答案】 C;D;B;A

    【考点】皇帝的新装,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的把握,在文中的皇帝是穷奢极欲,愚蠢可笑,昏庸腐朽,一心维持专制统治,爱慕虚荣,甘心受骗,自欺欺人的;“看准他人心理,投其所好,善钻空子,欺骗有术,诈骗钱财”的是骗子; “明哲保身,害怕弄个不称职或愚蠢的恶名,曲意逢迎,慑于淫威,怕丢官职,虚伪作假”是大臣。“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的是文中的小孩。

    故答案为:C;D;B;A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第 2 题:

    【答案】 不一样。大臣为保官,大人们为保命。

    【考点】皇帝的新装,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童话讲的是封建国家的故事,国王是最高的统帅,权利最大。人人都唯皇帝是从,大臣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大人们因为要养家糊口,如若说真话,惹怒国王,会招致杀身之祸。

    故答案为:不一样。大臣为保官,大人们为保命。

    【点评】信息筛选的题目,常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第 3 题:

    【答案】 骗取钱财。迎合了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抓住了人们的虚荣心。

    【考点】皇帝的新装,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从文中“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空的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可以看出骗子行骗是为了骗取钱财;文中“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新衣服”和大臣及全城人的表现可看出骗子行骗成功是迎合了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抓住了人们的虚荣心。

    故答案为:骗取钱财。迎合了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抓住了人们的虚荣心。

    【点评】信息筛选的题目,常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句子或词语分析作答。

    第 4 题:

    【答案】 【参考例文】

           回到皇宫之后,皇帝龙颜大怒,马上叫大臣去把那两个“御聘织师”抓来,可惜他们住的地方早已人去楼空了。皇帝便立即派人追捕,这一追就是三年,却仍不见那两个骗子的踪影,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再回过头来看看皇帝吧!他在这三年里可没闲着,仍旧整天待在他那间更衣室里忙碌着。有一天,一群自称是来自26世纪的著名设计师来到了皇宫,他们说能做出独一无二、精美绝伦的衣服来。这一下可把皇帝乐坏了,但他从上次的事件中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先让他们去做一身衣服出来,做好了拿来给他看看再说。

           于是第二天,那群人就拿着一件衣服来见皇帝了。因为他们来自26世纪,所以用来做衣服的面料当然不是普通的面料了,他们选用的是一种叫“光生织”的面料,这种面料质地透明,颜色是画上去的,而且一擦就掉,想变就变。皇帝大笑起来,他做梦都想有一件可以变换颜色的衣服,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

           从此以后,人们一提起皇帝,肯定就会想到图画室,因为他不换衣服了,而是召集所有画家帮他“画”衣服。这下可忙坏了那些画家,他们整日都得有新奇的图案、精美的设计,稍有不慎,准会皮开肉绽。皇帝太喜欢这件“万能”衣服了,因此每时每刻都把它穿在身上。因为他长时间不脱衣服,那件衣服竟“长”在了他的身上,他想脱也脱不下来了!

    【考点】皇帝的新装,续写

    【解析】【分析】1、出人意料的角度。既然叫续写皇帝的新装,肯定是让你写出一些不同的东西,所以同学们可以从一些有趣味性的或是出人意料的角度去写。出人意料的角度可以从皇帝惩罚那两个骗子开始写起。游行大典被嘲笑过后痛定思痛,决心把自己头上昏庸这顶帽子摘掉,于是就惩罚了两个歹徒。但是如果想要给文章增强一点趣味性的话,在开始的时候就不要写的那么明显,可以让皇帝好吃好喝的继续招待那两个骗子,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就又出人意料,又有可读性。2、常规套路。如果想象力没那么丰富的话,建议同学们就可以走常规套路。既然这篇文章讽刺的是皇帝的昏庸无能,也写了大臣的奸诈,虚伪,那么,就还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写皇帝接下来是如何继续昏庸,奸臣如何当道,这样一来,只要写得合情合理,分数也是会不错的。3、多角度转换。那就是把文章的中心人物从皇帝转换为那两个骗子呢?可以写骗子在被赶出皇宫以后的一系列遭遇。可以是变得善良了,也可以是变得更加坏了。总之,不管怎么写,文章的立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弘扬社会正能量的。

    【点评】续写是小说常见的一种类型,答题时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对文章的情节注意分析伏笔和照应的关系,在前文的情节中或许对文章的结尾有所暗示;然后是人物的性格,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结局;还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根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故事的结局;周围的环境也可能对人物的命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事件的结局。

    第 5 题:

    【答案】 (1)这些自认为“最”“高贵的”骑士,实际上是最虚伪、最愚蠢的人,作者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嘲讽。


    (2)使他们的欺骗更具有迷惑性,更能让愚蠢、虚伪的皇帝相信穿上这美丽的新装的确像没穿衣服一样。


    (3)不能。加上“好像”“似的”,说明皇帝腰间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去掉之后,表达的意思就是他腰上确实有东西了。


    (4)不一样。画线句子④处的“大家”指大臣们,范围较小;⑤②处的“大家”指大臣们和城里的居民,范围较大。


    (5)写出皇帝穿衣时装模作样的丑态,表现出皇帝愚蠢、昏庸、自欺欺人的特点。

    【考点】皇帝的新装,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栝以及对内容要点的梳理及对词语准确性的考查,只要细读全文,很容易解决。(1)“最”“高贵”是反语,讽刺了皇帝的虚伪、愚蠢,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2)本文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展开情节,而这件“新装”的特性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讽刺了昏庸、愚昧的皇帝。这完全是一个骗局,衣服是根本不存在的。

    (3)此题中“好像”的意思是有些像,仿佛。“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但不一样。去掉了,意思完全相反。

    (4)第④处的“大家”可以从“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可以看出是在屋内,范围小;而第⑤处的“大家”可以从“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可以看出是在大街上,表示的范围大。

    (5)皇帝在镜子前转动身子的动作是皇帝自作姿态,不想让别人看出他看不到衣服,体现了他的虚荣、愚蠢。

    故答案为:(1)这些自认为“最”“高贵的”骑士,实际上是最虚伪、最愚蠢的人,作者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嘲讽。(2)使他们的欺骗更具有迷惑性,更能让愚蠢、虚伪的皇帝相信穿上这美丽的新装的确像没穿衣服一样。(3)不能。加上“好像”“似的”,说明皇帝腰间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去掉之后,表达的意思就是他腰上确实有东西了。(4)不一样。画线句子④处的“大家”指大臣们,范围较小;⑤②处的“大家”指大臣们和城里的居民,范围较大。(5)写出皇帝穿衣时装模作样的丑态,表现出皇帝愚蠢、昏庸、自欺欺人的特点。

    【点评】品析词语表达效果,要求学生掌握赏析语言的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句子,准确分析。句子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

    第 6 题:

    【答案】 (1)我方认为,首先骗子的心术是不正的,动机是不纯的,他们行骗只为个人能得到更多的钱,这不能说是智慧。其次,从骗子骗皇帝的客观效果上看,在欺骗皇帝的同时,也蒙蔽和欺骗了所有的人,并没有起到惩罚皇帝的目的。

    (2)略;略

    【考点】其他常识,见解表述,皇帝的新装

    【解析】【分析】(1)这是一场关于“骗子形象”展开的辩论,题干中列出了反方的观点及辩词。辩论的终极目标,是否定彼方论点的成立、肯定己方论点的正确。所以甲方的辩词要能有力论证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2)写跟帖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写跟帖时一定要跟随一个主题去拟写,不能偏离主题。其次写跟帖字数一定不要多,言简意赅,不要啰嗦,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即可,也可以结合别人发帖的格式去写。最后拟写跟帖语言一定不要模棱两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如:网名“真理永恒”帖子“小孩说出了真相,皇帝醒悟,给他一个“说真话奖””。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