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jiaoxi.com/banner/article_img.png)
部编版语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堂练习题_答案_考点_解析
1.名著知识积累。
《伊索寓言》是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内容十分丰富,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猫和鸡》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个: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蚊子和狮子》;《蚂蚁和蝉》;《蚂蚁和蝉》;《蚂蚁和蝉》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伊索寓言》,解答此题要结合名著内容。本题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篇目名称,要求我们平时阅读要用心,不仅要记住作者还要记住里面的重要故事,特色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以及其精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或所刻画影射出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启示等。
【点评】回答名著的问题,细读名著是关键,否则很难回答出正确答案,一定细读教材要求必读的名著。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________”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________ ”。
【答案】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寓言
【解析】【分析】抓住赫尔墨斯的“想”设计想象的环节,揣摩想象赫尔墨斯的心理活动,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赫尔墨斯的心理,把握这个人物的特点。一开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揣测能力,把握这个人物的特点。
3.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________。《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________》,其作者相传是________(国名)的 ________(人名)。
【答案】 寓言;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其作者相传是古希腊(国名)的伊索(人名)。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请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赫拉________ 庇护________
【答案】 hè;bì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给生字拼音的能力。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做起来并不难。但要注意,“赫拉”的“赫”读hè 。“ 庇护”的“庇”读bì 。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5.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________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________
【答案】 大模大样;张牙舞爪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的能力。①大模大样: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②张牙舞爪: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6.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________
②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________
【答案】 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的能力。①洋洋自得: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②不可一世: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7.解释下列词语。
凡人:________庇护:________ 虚荣:________
【答案】 这里指世间的人。;包庇、袒护。;表面上的光彩。
【考点】词义理解,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
【解析】这些都是一些常用词语,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平时的积累即可。
8.《伊索寓言》是________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________人,他善于讲________。
【答案】 一部寓言故事;古希腊;动物故事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作家作品
【解析】学生只需根据自己识记的内容,在大脑中提取相关信息即可
9.《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共两段,说明每段运用的表达方式及段意。
第一段:表达方式是:________,段意是:________
第二段:表达方式是:________,段意是: ________
【答案】 记叙;赫尔墨斯到雕像店询问雕像的价格;议论;点明寓意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文章段落及层次
【解析】【分析】通过文章内容可知,第一段是记叙赫尔墨斯到雕像店询问雕像的价格的事情,第二段简单的一句话通过议论点明了寓意。
10.《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文中点明赫尔墨斯骄傲自大的原因的一个句子是 ________ 。
【答案】 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
【解析】【分析】从文中所表述的“他心想”的内容即可得出赫尔墨斯骄傲自大的原因在于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自认为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一些。
11.为加线字注音。
宙斯________ 庇护________ 较量________ 凯歌________
遽________ 髀________ 跛________
【答案】 zhòu;bì;jiào;kǎi;jù;bì;bǒ
【考点】常用字字音,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
【解析】注意“庇”的声母是b,不是p;“较”的声调是去声不是响声;“髀”的韵母是i,不是ei 。
12.“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
【解析】这里赫尔墨斯又笑是建立在之前他问了宙斯的雕像之后,知道了宙斯的价位,内心表示轻视,觉得自己的价位肯定比其他人高,从而体现出一种骄傲的心里。
13.读课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________ ,这样写的作用是 ________ 。
【答案】 对照;辛辣地讽刺贪慕虚荣的人
【考点】归纳、领悟写作意图,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
【解析】【分析】通过文章内容可知,写道了三个雕塑的价位,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在寓言故事中采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增强故事的讽刺意味。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写作手法的掌握。
14.故事的结局不屑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应是 ________。
【答案】 尴尬不堪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从故事中可知赫尔墨斯本来是想证明自己在凡人心中崇高的位置,结果却发现自己如此不值钱,在听到这样的结果之后,前后的心理反差太大,而导致进入到尴尬的境地。
15.《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________ 。
【答案】 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寓言
【解析】【分析】通过文章内容可知,赫尔墨斯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轻视他人,最终结果却是收到他人的轻视。所以本文的寓意应该是提倡做人应谦虚,这样才能受人尊重。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1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表现出他怎样的形象?
【答案】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表现出赫耳墨斯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寓言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第一问“宙斯的雕像值多少钱?”是探询;第二笑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表现出赫耳墨斯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相关信息及对人物的分析能力。
17.故事《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答案】 不能。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问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寓言
【解析】【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是顺序渐进,不断增加铺垫以提高文章的讽刺性和鲜明的对比性。
18.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前者一路上沉静地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后者跳跳蹦蹦,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地躲在一边。然而不管后者怎样地哗众取宠,像前者那样的价值,它却没有。
(1)请说出文中的“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
“前者”:________
“后者”:________
(2)末尾的“前者那样的价值”一句话,怎样理解其含义?
(3)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
盛着酒的桶:________
空无所有的桶:________
【答案】 (1)前者指盛着酒的桶。
;后者指空无所有的桶。
(2)指肚里有货、对人有用、受人欢迎。
(3)有真才实学的人。
;不学无术的人。
【考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寓言
【解析】【分析】这也是一则寓言。古时候,两只桶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盛着酒的意味着肚里有货的真正有才学的人,空无所有的代表着哗众取宠的不学无术之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