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同步训练+答案解析
21 智取生辰纲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窥望(kuì) 剜口(wān)
呕死(ǒu) 聒噪(ɡuō)
B.嗔怒(chēn) 省亲(xǐnɡ)
恁地(nèn) 干系(xì)
C.勾当(ɡòu) 撇下(piē)
怨怅(chànɡ) 计较(jiǎo)
D.兀自(wù) 尴尬(ɡà)
逞辩(chénɡ) 朴刀(p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干系 仗义执言 因材施教 别出新裁
B.寻思 流连忘返 嘘寒问暖 虚席以待
C.逞辩 披阅群书 大器晚成 器宇轩昂
D.勾当 死心塌地 退避三舍 蜕化变质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C.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再作计较)
D.既是有贼,我们去休。(走吧)
4.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
(2)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 )
(3)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
5.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九年级(3)班举办了以“赏名著,读《水浒传》”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朱贵引着林冲来到聚义厅上,中间交椅上坐着________,左边交椅上坐着杜迁,右边交椅上坐着宋万。
(选自《水浒传》第十一回)
中间交椅上坐着的是当时梁山泊的头领,名叫________。
(2)按原著顺序讲下面四个故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③花荣大闹清风寨 ④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3)下边是某名著的插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插图出自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________》。本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不含插图中表现的内容)塑造了画面中的主人公________这一侠义英雄的形象。
(4)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①( )上梁山——官逼民反
②( )打宋江——过后赔礼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拕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得叫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丙]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来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又对林冲道:“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合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来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来赴席。……王伦等都出来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
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半世强人,今日死在林冲之手。
(选自《水浒传》第十九回)
6.选文甲中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智深的性格特征,试简要分析。(2分)
7.选文乙中作者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把这场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呈现在读者面前。请举例谈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8.选文丙中吴用夸赞林冲武艺超群,应坐第一把交椅,其目的是什么?(2分)
9.选文丙中林冲说王伦是“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所以不能做山寨之主。林冲的理由为什么不能成立?(2分)
10.课文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天气的炎热。其中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多处,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有十余处,这些描写将天气的炎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请你也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体现天气寒冷的片段。(100字左右)
1.[解析] B A项,“窥”应读“kuī”;C项,“较”应读“jiào”;D项,“逞”应读“chěng”。
2.[解析] A “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
3.[解析] B 此处的“吹嘘”是“急促喘气”的意思。
4.(1)夸张 (2)夸张 (3)夸张、对比
5.[解析] 此题考查名著阅读。前两个小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具体,要求学生必须读过《水浒传》原书。根据原书可知梁山泊的三任头领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水浒传》用的是百川入海的方式分别叙述每个英雄先后被逼上梁山的事,所以四个人物出场的顺序是:史进(第二回“大闹史家村”)、鲁智深(第四回“大闹五台山”)、武松(第三十回“大闹飞云浦”)、花荣(第三十三回“大闹清风寨”)。
[答案] (1)王伦 (2)D
(3)水浒传 大闹野猪林 拳打镇关西(或:大闹桃花村、大闹五台山等) 鲁智深(鲁达)
(4)①林冲 ②李逵
6.[解析] 本题可根据题干提示,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分析。鲁智深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见义勇为,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②勇而有谋,胆大心细;③热忱率直,粗犷刚烈,兼有粗野。找出本段中对鲁智深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对照分析即可。
[答案] 示例:从一路相随护送,可以看出鲁智深侠肝义胆(为人仗义);从鲁智深选择动手地点(酒店人多),可以看出他粗中有细。
7.选文乙主要是环境描写,开始是正面描写,“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写出了风雪的大;后来是侧面描写,“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烘托出当时风雪的来势凶猛。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主要是: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设置悬念,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③从侧面揭示林冲日后命运的坎坷。
8.挑拨林冲与王伦的关系。
9.[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林冲受了吴用的挑拨,加之平日王伦对自己的挤兑,林冲早已有了杀王伦之意,因此就找了这样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落草为寇不需要“文学”,所以这实在不应该作为被杀的理由;梁山泊是一座较有地理优势的山寨,不是研究文学或进行文学创作的天地;晁盖是一个乡财主,不喜欢读书,也没有“文学”。
[答案] 王伦正因为仕进无途才落草为寇,何罪之有;梁山非创作研究“文学”之地。(或:落草为寇不需要“文学”;晁盖也没有“文学”等)(言之成理即可)
10.示例:朔风像发了疯的野牛四处乱撞,刺骨的寒风在行人的脸上呼啸而过,针一般地刺着路上寥寥可数的行人的肌肤。行人们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弓着身子,疾步前行。可冷酷的寒风似乎仍旧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怒吼着,天气更寒冷了。
21 智取生辰纲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嗔怒(chēn) 朴刀(pō) 恁地(nèn)
怄气(òu) 趱行(zǎn) 聒噪(guō)
别niu(扭) 面面相qù(觑) wān(剜)口割舌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2)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策)
(3)卖一桶与你不争。(不要紧)
(4)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遮蔽,这里指躲藏)
3.下面一段话中两处表
达有问题,或有语病或连贯性不好,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映的确给了影视界诸多启示,②它不仅场面精致,制作精良,而且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很高的艺术品位。影片的成功告诉我们,③只有树立精品意识,文化资源配置优化,一丝不苟,反复磨砺,④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增强作品的艺术吸引力,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丰富创作方式与表现形式,⑤才能打造出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统一,群众喜爱、市场接受的文艺精品。
(1)第一处:③只有树立精品意识,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2)第二处:④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增强作品的艺术吸引力。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水浒传》中三位女将分别是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
B.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发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夜叉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青结拜为兄弟。
C.“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以失败告终,却不失为一部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5.本文中的杨志后来也被逼上了梁山,成了108位英雄好汉中的一员,请你根据杨志的相关故事,把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保尔呕心沥血写小说
下联:杨志山穷水尽卖宝刀(或:杨志走投无路上梁山)
6.(长沙中考)下面是《水浒传》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A)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麽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A)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A)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A)右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A)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A)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捞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
(1)文段中的A是武松(人名),他大闹飞云浦的原因是武松帮施恩打跑了蒋门神,夺回了快活林;蒋门神心有不甘,设计杀害武松。
(2)《水浒传》中有许多“打杀”的情节,如选段中的“大闹飞云浦”,另外还有“拳打镇关西”“怒杀阎婆惜”等。请你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打杀”情节。
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水浒英雄多为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而“打杀”,是正义的行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他们以“打杀”来解决问题,太冲动鲁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忠”与“义”,而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则认为生命的意义是: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02 课内精读
【甲】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趁早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乙】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段描写的场面。
白胜设计诱官军。
8.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
这一细节描写中,动词运用出神入化。“抢、劈、夺、倾、盖、丢”这一系列动词巧妙而连贯,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劈、夺”动作迅猛干脆,是为了往酒里倒蒙汗药;“盖、丢”体现了生意人的特征和对偷酒的不满。这一切都是做给杨志等人看的,丝毫不露破绽,表现了他们计划的周密和表演的天衣无缝。
9.【甲】【乙】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两段的作用都是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甲】段写杨志让众军汉天热赶路,引起众军汉、虞候及老都管的不满,为后文写内部分裂做铺垫;【乙】段写晁盖、吴用等用计下药,为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做铺垫。
10.从后文得知:此时杨志一行所喝的是下了蒙汗药的酒。但作者在这儿却只字不提,不仅迷惑了杨志等人,也让读者蒙在鼓里。有人认为,在【乙】段中可点明酒已被下药这层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在此处不点明会让故事更吸引人,若点明下文就没有了悬念,故事就会显得平淡无奇。
03 拓展阅读
吴用智取大名府
①宋江见说,便要催趱军马下山去打大名。吴用道:即令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大名年例大张灯火。我欲趁此机会,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可以破之。
②宋江道:此计大妙!便请军师发落。吴用道:为头最要紧的是城中放火为号。你众兄弟中谁敢与我先去城中放火?只见阶下走过一人道:小弟愿往。众人看时,却是鼓上蚤时迁。时迁道:小弟幼年间曾到大名,城内有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小弟潜地入城,到得元宵节夜,只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遣人马入来。吴用道:我心正待如此。你明白天晓,先下山去。只在元宵夜一更时候,楼上放起火来,便是你的功劳。时迁应允,得令去了。吴用次日却调解珍、解宝扮做户去大名城内官员府里献纳野味;正月十五日夜间,只见火起为号,便去留守司截住报事官兵。两个得令去了。再调杜迁、宋万、扮做卖米客人,推辆车子,去中宿歇;元宵夜,只看号起时,却来先夺东门。两个得令去了。再调孔明、孔亮扮做仆者前去大名城内闹市里房檐下宿歇,只看楼前火起,便要往来接应。两个得令去了。再调李应、史进扮做客人去大名东门外安歇,只看城中号火起时,先斩把门军士,夺下东门,好做出路。两个得令去了。再调鲁智深、武松扮做行脚僧前去大名城外庵院挂搭,只看城中号火起时,便去南门外截住大军,冲击去路。两个得令去了。再调邹渊、邹闰扮做卖灯客人直往大名城中寻客店安歇,只看楼中火起,便去司狱司前策应。两个得令去了。再调刘唐、杨雄扮做公人直去大名州衙前宿歇,只看号火时,便去截住一应报事人员,令他首尾不能救应。两个得令去了。再调公孙胜先生扮做云游道人,却教凌振扮做道童跟著,将带风火轰天等数百个,直去大名城内净处守待,只看号火起时施救。两个得令去了。再调张顺跟随燕青从水门里入城,迳奔卢员外家单捉淫妇奸夫。再调王矮虎、孙新、张青、扈二娘、顾大嫂、孙二娘扮做三对村里夫妇内城看灯,寻至卢俊义家中放火。再调柴进带回乐和,扮做军官,直去蔡节级家中,要保救二人性命。众头领俱各得令去了。
③此是正月初头。不说梁山泊好汉依次各各下山进发。且说大名梁中书唤过李成、闻达、王太守等一干官员商议放灯一事。
④……
⑤梁中书见说大喜。众官商议已定,随即出榜晓谕居民。
⑥……
⑦吴用道:小生替哥哥走一遭。随即与铁面孔目裴宣点拨八路军马:第一队,大刀关胜引领宣赞,郝思文为前部,镇三山黄信在后策应,都是马军。第二队,豹子头林冲引领五麟,邓飞为前部,小李广花荣在后策应,都是马军。第三队,双鞭呼延灼引领韩滔、彭圯为前部,病尉迟孙立在后策应,都是马军。第四队,霹雳火秦明引领欧鹏、燕青为前部,跳涧虎陈达在后策应,都是马军。第五队调步军师头领没遮拦穆弘将引杜兴、郑天寿。第六队,步军头领黑旋风李逵将引李立、曹正。第七队,步军头领插翅虎雷横将引施恩、穆春。第八队,步军头领混世魔王樊瑞,将引项充、李衮。这八路马步军兵,各自取路即今便要起行,毋得时刻有误。
⑧正月十五日,二更为期,都要到大名城下。马军步军一齐进发。
⑨未到黄昏,一轮明月却涌上来,照得六街三市,熔作金银一片。
⑩……
11.请简述选文开头段落的作用。
文章第①段是智取大名府的开端,用宋江的急脾气来反衬吴用的沉着稳定和深谋远虑;描写“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背景;正是借元宵节看灯的习俗,才使得梁山好汉有机会成功围攻大名府。
12.第⑨段对“月光”的描写有何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为下文故事的结局做了铺垫。“未到黄昏”是暗示下文梁山好汉才到城下,“熔作金银一片”是指城内一片大乱。
13.第②—⑧段描写了吴用调兵遣将的过程,请从中概括吴用的性格特征。
①知人善任:从第②段中他对梁山人员的调配可知,他善于利用梁山好汉各自的长处来做到人尽其才。②深谋远虑:把每一步尽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人员安排紧促却步步为营,可见他的深谋远虑。第⑦段中他让马军步军齐进发,城里城外相互照应也能体现出他的深谋远虑,考虑周全。③足智多谋:对人员角色的扮演更是结合人物自身的特点,且能人尽其才,恰到好处。
14.简要概括选文中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智”体现在哪里?
①智在合理利用天时:正是元宵节看灯,大家都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城内的看守也会有所松懈,大量的人马才可以浑水摸鱼进城去。②智在用人:梁山好汉各有所长,吴用能让人尽其才,合理布局,紧促有致。③智在计谋:大名城元宵节放灯,先设埋伏在城中,外面再驱兵进入,里应外合。
环境描写的作用
【典型例题】文章开头写“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环境描写,写天气的“热”,不仅能烘托气氛,而且为下文众军汉在黄泥冈乘凉、买酒喝埋下伏笔。天气的炎热成了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的一个客观原因,为下文梁山好汉的“智取”做铺垫。
【技法点睛】
1.自然环境: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象状况,如地点、天气、景色、气候、季节等。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②点明人物的生存环境;③指出作品的时代背景。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