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训练(含答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猛
2.小明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
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
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
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先后相继的四个朝代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 )
①东晋 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 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 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 ⑤南朝时期的陈王朝 ⑥三国时期的吴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灭蜀 ②东晋建立 ③西晋灭吴 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据《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北方人口锐减 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开发
★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引起了一股收视旋风。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使北方趋于平静
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②推广选种、育种和施用粪肥等技术 ③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 ④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0.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歌展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以下诗歌,请你回答东汉以后我国北方的社会状况。
《蒿里行》
曹操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史料解读】
(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下材料,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百姓把鱼和稻米作为主食,以渔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不用买卖交换也能温饱……大都贫困无积蓄……没有受冻挨饿之人,也没有千金富贵之家。
——《汉书》选段译文
材料二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需求。会稽地区临海靠湖,有良田数十万顷,肥沃的土地价格很贵。这是关中的鄠(今陕西户县)杜(今陕西西安东杜陵)地区根本不能比的。荆州的富饶,扬州的肥沃,鱼、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
——《宋书》选段译文
【建言献策】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一、选择题
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D 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东晋北伐由于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收复中原;淝水之战中东晋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但并未统一全国;至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3.B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南朝”。
4.A
5.C 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317年东晋建立。所以正确顺序应是①④③②。
6.A 东汉末年和西晋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加上江南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故在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7.D 根据材料“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可知这一现象是指我国古代北方人口的南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的原因是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故选D项。
8.B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等,再加上江南地区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所以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
9.D
二、材料分析题
10.参考答案 (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2)不同:《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原因: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等。
(3)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猛
2.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 )
①东晋 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 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 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 ⑤南朝时期的陈王朝 ⑥三国时期的吴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4.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②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 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 ④大批北人南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6.从右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7.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8.如图为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了当时南方制瓷业较高的发展水平。除制瓷业以外,南方还有哪些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
①缫丝 ②冶铸 ③造纸 ④制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二、材料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1.C 2.A 3.B 4.A 5.B 6.C 7.D 8.D 9.B
10.(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北人南迁。
(3)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