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2022-03-21 07:12:19 925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下载地址: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C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Y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I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4

    教学难点

    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 C

    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 f

    教学方法 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e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饭局”导入,穿插图片。\"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 \"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o

    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 V

    二、作者简介  E

    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L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k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g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B


    三、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

    刘邦集团                               项羽集团 /

    沛公(刘邦)                           项羽(项王) V

    曹无伤(沛公左司马)                   范增(项王军师,亚父) P

    张良(沛公谋士)                       项伯(项羽季父) x

    樊哙(沛公之参乘)                     项庄(项羽堂兄) c

    注:亚父,亚,次也,对之尊敬仅次于父 Q

    季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季父即最小的叔叔 =


    四、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 =

    宴会前

    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

    宴会中

    刘邦谢罪—项王设宴—(一起)范增举玦—(一落)项王不应—(二起)项庄舞剑—(二落)项伯翼蔽—(三起)樊哙闯帐—(三落)王赐酒肉

    宴会后

    沛公逃离—张良留谢—亚父破斗—诛杀无伤


    五、合作探究

    探究一、《鸿门宴》之座次文化礼仪

    鸿门宴上,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这一描述看似寻常之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刘邦的参乘樊哙得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冲入营帐,“披帷西向立”。樊哙地位比张良又下一等,此时他虽然“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却仍然不忘规矩,不仅站立,而且“西向”。樊哙的“西向立”,正表明“西向”是最卑的位次。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由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

    那么现代宴席座次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桌次排列

    其一,居中为上。即各桌围在一起时,居于正中央的邢张餐桌应为主桌。

    其二,以右为上。即面朝正门,主桌右边的桌次高于主桌左边的桌次。

    其三,以远为上。即距离宴会厅正门远的桌次高于距正门近的桌次。

    其四,临合为上。即临近舞台的桌次高于距离舞台远的桌次。

    位次排列

    其一,面门为主。指在每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居中位置为主位,主位右侧为主宾位。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主宾坐在主位,而请主人坐在主宾位。

    其二,右高左低。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高低应以该桌主人。

    其三,高近低远。指在每张餐桌上,距离该桌主人近的位次高,远的位次低。

    其四,各桌同向。指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探究二、有人说《鸿门宴》预示着刘项双方将来的成败,对此你怎么看?

    项羽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多次拒绝范增诛杀刘邦的计谋)

    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被刘邦三言两语就忽悠过去)

    自矜功伐,有妇人之仁;(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听信刘邦,不应范增,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不究逃席,安然受璧)

    养奸贻患,胸无城府。(轻信项伯和刘邦之言)

     

    刘邦

    从善如流,知人善用(以商量的语气和张良对话,听从张良计策;听从樊哙计策逃离)

    能言善变,能屈能伸(对项伯像兄长一样对待,对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不以为意)

    机警圆滑,虚伪狡诈(对项伯和项王的一番话以及和项伯约为儿女亲家)

    见机能断,有奸必肃(出了宴会立即逃离,回去诛杀曹无伤)

     

    看一看,以下这些性格中你是否位列其中?

    脾气暴躁                          焦虑紧张

    忍耐忧郁                          钻牛角尖  

    多疑嫉妒                          拖拉散漫

    这些在常人看似不好的性格是否就一定都会导致失败呢?

    性格没有绝对好坏之分,要善于发挥性格的长处,扬长避短,使身心愉悦 ,方能迈向成功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

    2、结合课下注解,翻译1、2段

     

    下载地址: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相关推荐: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第6课 鸿门宴(含答案)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预案+课件+练习】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