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2023-02-08 14:21:05 1839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杂、篱等6个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

    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

    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篱两个字,会写杂、稀、蜻、蜓、蝶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字,下面的部分,不是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这里的,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导入环节的设计,回顾旧知,引起新知,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蝶。

    注意读准平舌音,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

    蜻、蜓、稀、蝶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字,右边不要写成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长:天长了。)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3.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板书: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后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诗吧!

     

    训练学生自读课文,自行解决词语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层层深入,下面的学习降低了难度。

     

    逐词逐句概括句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并提炼成诗句,这是教会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 

     

    先交流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并提出质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比阅读,了解范成大田园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板书

    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 安逸、闲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 ( )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 tínɡ       )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   麦(  唯(   蛱(  

    海(   青(     惟(   峡(  

    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xīng)。(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xīng)奋极了。(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            蛱蝶:           惟有: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

    一、稀 蜻  

    二、梅子  小麦  唯一  蛱蝶  大海  青草  唯有  山峡

    三、1.× 2.3.

    四、1.篱笆   蝴蝶的一种  只有  2.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研读品味,理解诗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深入,层层理解,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本课选取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组和本课的夏日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既容易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学生的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古诗的朗读力度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古诗朗读的节奏、韵律上下功夫。可以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带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真正喜欢古诗,喜欢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 会认“徐、疏”2个字,会写“宿、徐、疏”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写作背景:这首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情境导入引入课题,进而揭示课题,读好题目,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边音

    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笆)”“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 (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是没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板书:黄 新绿 黄)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故事导入为下一步的学生编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造,也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从诗中找景,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入诗境、悟诗情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

     

    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板书

    内容

    诗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   追入
      儿童 黄蝶 菜花   (动)
      意 色:黄(绿)(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   sù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 )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 一只蜻蜓xú xú    )落在xīshū     )的 lí bɑ     )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   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   ) 未(   ) 径(   )   菜(   )

      宜(   ) 味(   ) 经(   )   彩(   )

    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                        之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答案】

    一、 徐徐  篱笆  生疏 

    二、住宿  适宜  未来  品味  小径  经过  白菜  彩色

    三、1.xiǔ 2.sù

    四、1.宋  杨万里  6  篱落、一径、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注重诵读指导。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不足之处:

    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多多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 村居

    4.师介绍: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导入课文,解题入手,介绍词牌,扫除题目带来的阅读障碍。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字上面是一个字,那就是说指老公公。

    字左边一个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

    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 笼 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檐 低小 )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板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品翁媪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板书:翁媪 吴音 相媚好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板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初读课文,分散识字、写字,鼓励学生带着任务自学、自读。体现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

     

        此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合作交流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训练了学生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首诗词,既可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品读课文,品环境,品人物,从整体到部分,读中想象,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人表达的感情。

    板书

    内容

    茅檐  低小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清平乐 村居   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 无赖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 lè yuè   (yán yáng) 

    莲蓬 (bō bāo) 赖(wáng wú

    好(méi mèi) (wēn ǎo)

    二、填空。

    《清平乐·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       ,他的意思是         。词的作者是    代词人         。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                                            、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三、写一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答案】

    一、yuè  yán  bāo  wú  mèi  ǎo

    二、  清平乐  这首诗的题目   乡村生活 。 宋    辛弃疾  。 农村景象   茅檐 、  小溪 、 青草 、   吴农五口之家   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三、示例:你看我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多么勤劳能干,正在溪东给豆田锄草,二儿子最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躺着在剥莲蓬吃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是初读词读通顺,正确。先让学生自己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然后,结合词的特点,如长短句”“韵脚以及词牌名等特点,让学生深入体会,从而读出了词的感觉,品出了词的韵味。

    二是理解词意,解决关键词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自助解决困惑。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学情,因生而动,紧紧扣住无赖”“相媚好等关键词进行交流与体会,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诗中关键的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意旨。

    三是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出画面,才能让学生深入感悟诗情与诗境。通过音乐,为学生创设词的情境,让学生轻声诵读想象,感悟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最后,又通过这是一幅         的图画进行提升,将词的画面用词语进行提炼与升华,学生的温馨”“幸福”“幽静”“和谐”“欢乐等感悟将本课教学推向一个高潮。

    四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前面的三个环节中,学生不断与作者进行对话,也逐步想探究:辛弃疾为什么要表达一个温馨”“幸福”“幽静”“和谐”“欢乐的画面呢?

        不足之处:

    教学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走,但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了,互动交流的时间少了,大部分时间老师在讲授,没有真正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后,我认识到除了老师自身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备课时还要预设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应对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课堂情况是随时发生变化的,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能不受教学设计的限制,跳出教学预设,将各个环节做扎实且能巧妙无痕衔接过渡,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杨万里称其: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出使金国有日记《揽辔录》。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吴音,一般指吴地的方言,古诗道"醉里吴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吴越的方言。

    吴音是吴语的古称之一,也称江南话、江东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通行于今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代表方言为苏州话和上海话。使用人口近一亿,与吴越文化血脉相承。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课后作业

     

    一、选一选,填一填。

    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    风光。  

    (A动静结合  晚春  B动静结合 早春)

    2.《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 辛弃疾    B词牌 辛弃疾)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xīng。(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三、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四、写一写。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二、1.×  2.  3.

    三、1.扑蝶  新绿未成阴  菜花  2.急走    3.白描  4.无处寻

    四、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精彩片段

    教学理念:

      教学时,充分利用动画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多姿多彩的诗境,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理解诗意;并通过创编古诗、插配图画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古诗的魅力,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片段:


      一、创设意境,理解诗意

      1.在优美的乐曲中,课件展示

      稀疏的篱笆墙,弯曲的小路,“未成阴”的树木,金黄色的菜花丛……

      生(伸长脖子、瞪圆的眼睛):哇,好美的地方!老师,这是什么地方呀?真美!

      师:这是秘密,陈老师先不说。你们觉得这地方美在哪儿?快告诉小组的伙伴吧。

      2.学生在小组中描述着自己所看到的美丽画面。

      3.指派代表上台按一定的顺序声情并茂地讲述图境。

      (学生有说的兴趣,有表达的欲望,很自然地口述画面的同时,理解了诗歌的前两句,结合指导朗读。)

     4.播放有声课件

      (响起了儿童的脚步声、喘息声……,一只黄蝴蝶从篱笆墙外翩然飞了过来,在金黄色的菜花丛边飞舞着,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古装打扮的小孩子……)

      师:小朋友,这时你听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

      生1:我先是听到“咚咚咚”的脚步声。一会儿,“呼呼”的喘气声也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里。我想,肯定有人闯进菜花园子里啦,果真如此。

      生2:我还听到了小孩子奔跑时,鞋子勾到路边的小草儿发出的刷刷的声响。这小男孩跑得可急呀!

      生3:看我的动作,(挥舞着双手)大家应该能听到菜花丛中会发出什么声音了?

      生4:我知道了,是风儿正在跟菜花儿捉迷藏时发出的“沙沙”的美妙的乐曲呢。

      生5:一朵金黄色的菜花儿随风飘舞,真像一只只飞舞着的黄蝴蝶呀!怪不得那小男孩紧追它不放呢。

      生6:其实,我觉得这个小孩子不像是在追赶蝴蝶呢,倒像是在跟蝴蝶玩耍呢。看,他笑得多甜啊!

      生7:我知道最后一个诗句的意思了:聪明的黄蝴蝶为了躲避儿童的追赶,藏入了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儿童怎么找也找不到。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

      生8:刚才xx同学已经说了,一朵的菜花儿就像一只只黄蝴蝶,那么多的“黄蝴蝶”当然让画上的儿童看花了眼,我们也都看糊涂了。

      (全班发出会心的微笑。)

      老师对于小朋友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给予极高的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三句。

      5.指导美读全诗。


      二、创编古诗,寓趣于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都想知道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呀?到底在哪呢?

      生(齐答):新市徐公店呀

      师(板书课题):诗人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就写下了这首古诗。写得可真美呀!其实,你们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诗句的,真的!

      生9:陈老师,我们不是诗人,写作文还行,写诗还真的不行。

      (边说边摆着双手,可爱极了!)

      师:行,咱们写诗。但是,来试着创编这首古诗的后两句总行吧?小朋友,想一想,假如你就在菜花园中,你可能还会遇上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并和它们玩耍呢?

      (生歪着小脑袋做沉思状。)

      生10:我找小蚂蚱玩呀。

      生11:我逗小鸟玩。

      生12:蜻蜓会是我的玩伴。

      ……

      2.让学生请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小组中试着创编后两个诗句。

      3.汇报交流所编的诗句

      生13:儿童急走追小鸟,飞上树梢无处寻。

      生14:儿童急扑捉蚂蚱,跳入草丛无处觅。

      生15:儿童急走追青蛙,跃入池中起波纹。

      ……

      4.播放轻柔的音乐,同桌合作作画:给创编的诗句配上插图。

      5.展示创编的诗句和插图,师生赏评。

    阅读全文

    精品成套资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