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一等奖

    2022-03-21 16:50:28 705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1课时


    下载地址: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



    教学内容

    《题西林壁》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吟诵《题西林壁》。

    2、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3、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提醒学生用“学古诗三步法”学习古诗,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本课作业


     

    下载地址: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



    相关推荐:

    5 题西林壁课件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共 

    5. 题西林壁 教学课件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