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2022-09-19 09:43:14 21601次浏览 作者:语文组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进一步训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层次变化

    3.感受作者对于雨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轻松导入,带入“雨”境

    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刘湛秋先生的一篇美文《雨的四季》。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雨,老师今天特地带来了4雨景图请每个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幅,并且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出示关于雨的图片: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31218160429&di=563ea95e6d925827514fe212a812c513&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18-c.poco.cn%2Fmypoco%2Fmyphoto%2F20160818%2F14%2F18305092120160818141328099.jpg%3F2000x1325_120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31217996665&di=a3bbd1e10d6e70ae5e1fd09c8c0b635b&imgtype=0&src=http%3A%2F%2Fimg.zcool.cn%2Fcommunity%2F01158e5694ae056ac725af23bf73ec.jpg%401280w_1l_2o_100sh.jpg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31217577939&di=8abde065d56320d34838736fe3a4bb55&imgtype=0&src=http%3A%2F%2Fimg01.taopic.com%2F171108%2F240486-1G10PI33640.jp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31217465443&di=dbe9bc6ee6523d1d42e063f2bdce7c08&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6.3lian.com%2Fgif2016%2Fq5%2F3%2F26.jpg

    学生选择图片并阐释理由之后,教师总结:原来,雨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是如的美丽,雨就像是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动听的旋律。在文学家的笔下,雨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先生的美文雨的四季,去感受春、夏、秋、冬不的雨趣。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为了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赏的情景,我们特地选择了图片导入。这4 幅图片内容有雨中的,也有雨后的;有全景的,也有特写的;有人物的,也有动物的,这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说喜欢的理由的同时,也为后面的语言赏析和写作环节作好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感“雨”趣

    1.快速默读文章,完成两个任务。

    (1)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你认为有必要积累的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预设:

    (1)文章需要积累的字词:

    粗犷、浇灌、静谧、高邈、莅临、吝啬、冷冽、干涩、咄咄逼人、草垛、池畦

    (2)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描写四个季节雨的不同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第6—7段):表达对于四季雨的赞美和喜爱。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

    要求:一边朗读,一边在文章空白处做好旁批或者在原文中做好圈点笔记,用几个形容词概括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

    (1)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做笔记;教师巡视。

    (2)在黑板上分出四块区域:春、夏、秋、冬,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季节,小组组员上讲台板书某个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并说明理由。当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其他小组可以适当补充。

    明确:春雨特点——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特点——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特点——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特点——自然、平静、纯洁。

    (学生如果有另外的词语概括,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强调了字词的积累;二是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这既训练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品读打好基础。

    三、赏析朗读,交流“雨”声

    导入:刚刚我们已经初步领略到刘湛秋笔下的雨在四季中不同的魅力,这种魅力的呈现离不开作者诗意的语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品味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文字生动地表达出来。

    1.给例子,学方法。

    例子: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怎样读才能很好地演绎这句话?

    明确:明确句子的内容和其中的情感;恰当地运用朗读的技巧:重音、停连。

    屏幕显示:

    朗读技巧:

    停连——在句子之间、词组或词之间,为了强调某个句子、词组或词,就在前边或者后边,以至前后同时进行停顿,使所强调的词句凸显出来。其他不强调的词句,有停顿处也相对缩短一些时间。

    重音——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

    解读:这句话描写的是春雨到来给大地带来的生机,大地变美了,小草苏醒了,句中用了拟人的手法和象声词,写出了作者对于春雨到来的喜悦,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做这样的朗读处理: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沙沙声。

    2.选句子,用方法。

    (1)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四个季节中的一个进行朗读,按照学生的选择分好小组(四组)。

    (2)以同桌为单位,从已选的段落中选择一个句子进行朗读处理,要求用到朗读技巧:重音和停连。按照所给例子中用到的停连和重音符号,在文章中做好标记。

    (3)同桌演绎自己选择的句子,其他组的组员对其朗读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向:有没有读出情感?朗读重音和停连处理是否到位?

    预设(每段一句):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数不清的/杂草/争前恐后/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3.共合作,共朗读。

    个小组以朗读者的身份,演绎自己小组所选的段落。朗读可以全组共同朗读一段,也可以分句子合作朗读或以其他方式呈现,力求有自己的特色,做到朗读精彩。

    设计意图本文是第一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自读课重在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读的方法,在熟悉方法的过程中,慢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环节给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同时也发挥出小组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朗读相互促进主动感悟语言、亲近文本。

    四、比较朗读,感悟“雨”情

    教师总结过渡:我们每个小组都用自己的声音演绎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也感悟到作者对于雨的热爱。我们重点研读了文本的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读一读文本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

    每个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文本的第一和第三部分,要求继续运用朗读的技巧。

    2.个性朗读

    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读出重音和停连。

    3.研读分析。

    (1)这两个部分的抒情和文本第二部分的抒情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2)上文写雨,多用“她”或者“它”指称,为何到结尾部分改成“你”?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采用了直接抒情,表达的是作者热情而奔放情感;文章第二部分表达的情感亲切而深厚,虽含蓄,但饱满。两种不同的方式抒发的情感都很充沛。运用第二人称“你”更加亲切,把雨看作是一个喜欢的对象,将雨拟人化,仿佛面对面地称赞,是作者情绪饱满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情感流露更直接。

    (3)在上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研读:为何文章的题目是“雨的四季”,而不是四季的雨

    明确:“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变得更鲜活,就像一个人经历了春秋逐渐丰盈的生命历程

    设计意图:文章的首尾部分和中间部分的抒情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朗读去体会两种不同的情感流露方式,进而体会作者对雨感的升华。从第一段的喜欢到最后一段的爱恋,从一开始称呼雨或“它”到最后称呼雨为,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雨的情感越来越深,越来越强烈。最后分析文章的题目,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于雨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积累“雨”句

    总结:今天我们运用朗读的方式,感受到了刘湛秋先生对于雨的那份深情,也初步感受了文本诗歌一样灵动的语言。

    作业:请选择《雨的四季》中你喜欢的描写雨的句子,课后进行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课后巩固,积累语言,同时为下节课的语言赏析打好基础。

     

    《雨的四季》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常生活中发现“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教学过程:

    ―、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1.检查作业,背诵美文。

    要求学生上台背诵自己积累的《雨的四季》中描写雨的句子。

    2.激发想象,赏析美文。

    其他学生在欣赏同学背诵的同时,展开想象,赏析同学背诵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学背诵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

    (1)句子: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层绿茵茵的波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过后,树从寒冬苏醒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2)句子: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雨到来后小草复苏、空气清新、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3)句子: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淫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赏析:这里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冬天带给人们“冷冽”“刺激” “干涩而苦的气息”,冬雨却带来了 “温暖”和“湿润”,“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给人以希望。表达了作者对于冬雨的喜爱。

    3.总结方法,指导写作。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除了细心地观察之外,大家发现还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正面侧面)

    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不同特征)

    具体的描绘(善用修辞,推敲字词)

    思维的拓展(展开联想,丰富想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赏析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之妙,进而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个环节的模仿写作打好基础。

    二、学习方法,模仿创作

    刘湛秋在《愉快的自白》中说:“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在《雨的四季》中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请参照示例,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修辞,选择我们初学本文时老师展示的4幅画中的其中一幅写一句话。

    示例:小草——蚯蚓: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声。

    学生仿照示例,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描写画面,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在上环节句子赏析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写作,为了降低难度,用了课文中的示例,同时继续沿用导入时候用过的图片,动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师生点评,提升写作的质量。

    三、想象情景,续写段落

    1.引导学生继续采用上面学过的写作方法,以“雨季”为题,想象情景,为未完成的一段文字续写一个完整的片段。

    未完成文字:雨季来时,石头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在一片未干枯的苔上正开着小小的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河水在石缝间流——

    方法:

    (1)四人小组合作,先讨论省略的画面景物(可以采用思维导图)。

    (2)小组成员分景物描写。

    (3)将小组成员各自描写的内容组合成一篇短文。

    (4)组员讨论修改,升格短文。

    2.各小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进一步加大写作的难度,从写一句话,提升到续写一段话;从看图写话,提升到续写段落。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共同讨论省略的画面景物,小组共同创作,小组共同修改,小组共同展示成果,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总结提升,余钟磬音

    《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了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写出了雨无穷的魅力,寄托了作者雨的赞美和喜爱,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我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感受了作者诗意的语言,学习了作者写景的方法,还尝试了写作。在我们看似寻常的生活中,珍藏着许多美丽。让我们学会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之美用我们的笔去描绘生活,让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作业:

    1.课后阅读刘湛秋的诗歌,进一步学习他诗意的语言。

    2.课后捜集其他作者描写雨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3. 尝试写自己看到的雨,以“_______  (地点)的雨”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意图课后巩固,学生进一步了解刘湛秋写作的语言风格。比较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雨,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积累写作方法。再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写写自己看到的雨,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描绘生活。

     

    学习内容

    课题:   3、雨的四季             总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分析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2.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自主空间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咄咄逼人                  情思           淅沥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静谧:

    高邈:

    莅临:

      吝啬: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3、 填空。

    (1)《雨的四季》作者          ,当代著名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有感情的大声朗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全文采用的什么写作结构?2-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什么?

     

     

    3、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5.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字表达的作用?

     

    6.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的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巴望着写出了什么?

     

    四、积累:背诵并抄写关于的诗句。

    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岳飞《满江红》)

     

    1.   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空山新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二首·其二)

     

     

     

    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7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学习内容

    课题:   2、雨的四季                总第2学时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全文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雨的季节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自主空间

    一、检查复习。

    1、 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修辞、感官、情感等角度来谈。) 

     

     

     

     

     

    2分析课文首段与最后两段在结构上特点以及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阅读赏析

    1、作者在第一节开篇就直抒胸臆: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他为什么如此喜欢四季之中的雨呢?这句话在文章起到什么作用?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中赞美春雨使世界改变了姿容,你能从文中第2节中找到依据吗?

     

     

     

    3、夏天的雨呢?文中说她别有一番风情,请同学们朗读第3节重点语句,比较夏雨与春雨的不同。

     

     

    4、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三、体会下列语句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2、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3、课文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简介

     

    刘湛秋,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1935年10月生,安徽芜湖人

     

    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无题抒情诗》《生命的快乐》等。其作品清新空

     

    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

     

    空,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夏雨

    《雨的季节》第一课时答案:

    一、1、2略

    3、(1)刘湛秋   著名诗人

    二、1、略

    2、总分总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3、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正、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4、(1)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5、一个字富有动感,写出了春天突然到来时万物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6.巴望着写出了对夏雨的期待,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雨的季节》第二课时

    一、1、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沙沙声。比拟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写出小草在春雨滋润下复苏的情态,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触其体。

    2、首尾呼应  既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又再次强调了雨的美丽和自己对雨的喜爱之情。

    二、1、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开篇主题。为下文按季节写雨的张本。

    2、柔软娇媚、润物无声、如丝帘洗淋、滴万物苏醒、萌发、充满生机与活力

    3、春雨;、柔软娇媚、润物无声、如丝帘洗淋、滴万物苏醒、萌发、充满生机与活力。夏雨;热烈粗犷、酣畅淋漓似豆粒、透雨、浇灌、打、浇、万物敞开、蓬勃、饱满、旺盛。

    4、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励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三、1、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2、比喻的修辞手法,

    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又再次强调了雨的美丽和自己对雨的喜爱之情,深情隽永,令人回味。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于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只细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3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品味诗化语言。

    教学重点

    1、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

    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教学难点

    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雨历来都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在当代诗人的眼里,他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作者简介:

    刘湛秋,生于1935年,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刘湛秋的散文是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作者秉持超时空的田园心态,无论写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忧愁。

    、整体感知——听雨

    1、配乐朗读要求

    ①师生共同读课文,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简要概括文中描写四季雨的不同特点。

    2、预习检查。

    ①生字注音

    粗犷(guǎng  嗦嗦(suō)    诱惑(huò)  静谧(mì)  

    莅临(lì)     (lìn  sè)    咄咄逼人(duō duō)

    ②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春雨美丽而娇媚

       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沉思

    冬雨自然而平静  

    、课文精——品雨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春雨部分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春雨图中都有什么景物?你觉得哪种景物最美,美在哪儿?(景物:树、花苞水珠子、小草、空气等)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美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拟人手法,把树写活了,写出了树刚从严冬中苏醒的样子。 “特别明亮”则让人感受到了树干开始变青、树叶萌芽的鲜活的生机。柔软:树枝溶解开始抽条的状态;将“叶子”比作波浪,写出了新生叶子长势之茂盛,充满活力。在春雨的滋润下,大树开始重获生命,树枝开始变得柔软,也反映了春雨的温柔。)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小草像夏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将草复苏、萌芽、生长的声音传递给读者,使小草充满动态感,充满生机,侧面反映了春天反对万物的滋润。此外,也能感受到作者细心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呼吸变得顺畅,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无色无味的空气仿佛有甜味呢,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好的雨后春景图!)

    ③对比阅读对比朱自清在《春》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对春雨的直接描写,作者刘湛秋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你觉得好么?

    经过春雨洗礼的万物,充满了朝气、充满了生机,生机盎然个。这样写,能够侧面反映春雨的作用之大以及春雨温柔、美丽的特点。

    小结:多美的文字啊!透过这美的文字,我们更感受到了雨的春季那美的意境。在作者笔下没有生命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感情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成长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这种源于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春季。雨的春季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地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借春雨点染了整个春天,一支神化之笔借春天写活了万物。美丽春天被作者用美得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从中领会了“春雨图语言美、意境美。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分析“春雨图方法,自己来分析“夏雨图”“秋雨图和冬雨图”

    2、每组从剩余三个季节的雨景中挑选一幅喜欢的画面进行赏析。

    要求:先自读,赏析时可想象画面,注意圈画批注。

    再小组合作,注意倾听组内同学发言。

    最后分析结果,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小组  注意倾听,及时做好笔记。发言完可做补充。

    提示:抓住能够牵动读者感官的句子;从修辞、感官等角度分析。

    预设

    ①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迫切”拟人手法,写出荷叶对夏雨到来的渴望,富有画面感。 把雨声、蝉声、蛙声的夹杂声比作交响乐,从听觉上给人以享受,让人感受到夏雨的热烈。)

    ②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运用比喻的手法。“果实摇着铃铛”,仿佛让人感受到果实的可爱,具有画面感。)

    ③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表达作用:“化妆了”,写了春雨的美丽与娇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小结: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相信只要同学们都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就一定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不易被人察觉的美,感受到别样的风情。

    、体会情感——悟雨

    1、你觉得作者对雨的情感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到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点明:赞美、爱恋(尤其是第二人“你” ,感情的热烈、真挚,直抒胸臆。)

    2、第七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结构严谨。点明并深化主旨,抒发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3、能否用《四季的雨》来替换《雨的四季》原先的题目妙在何处?(《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了,变得鲜活。同时这也是一段历程,一段经历了春秋而逐渐丰盈而完满的生命历程。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

    、体会写作特点。

    1、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结构十分简洁明了,使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而春夏秋冬,四季之雨,各有特色,形成对比。)

    2、诗意浓郁,美妙动人。(作者将很多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的古诗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

    2、写作训练。

    以“四季的           (风、花、草等)”为题,写一篇字数350字的短文。

    提示:抓住其四季的特点来写,写出其不同的姿态。

    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

    春雨美丽而娇媚

    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沉思

    冬雨自然而平静

    阅读全文

    精品成套资料

    七年级上册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