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叫做功教案设计反思
11.1 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定义.
2.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3.能够熟练的运用公式W=Fs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知道功的单位.
4.了解机械功原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生活中事例、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理解做功的概念.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准确计算所做的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创设情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举重选手陈燮霞夺得了首枚金牌,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我校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买了杠铃供同学们练习,小明同学用尽全身力气想举起杠铃,可是杠铃在地上却纹丝不动.
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同学对杠铃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
方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让学生阅读“活动1”部分的内容后进行讨论:
①物理学中对做功是怎样规定的?
②做功必须包含那些要素?
推进新课
一、怎样才叫做功
待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后演示以下内容:
演示实验1:手托书本静止不动.
演示实验2:放在课桌上的黑板擦在手推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观察并思考:演示1中手托书本静止不动,手对书本做功了吗?演示2中手对黑板擦做功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加以明确:托力对书本没有做功,因为书本没有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演示2中推力对黑板擦做了功.
演示实验3:手托书本平移了一段距离.
观察并思考:手的托力对书本做功了吗?为什么?
结论:没有做功,因为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在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做功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让学生举例分析“劳而无功”,“不劳无功”的情况.
举例包括:用手推车没有推动,虽然累的满头大汗,却没有做功,这就是“劳而无功”.踢出去的足球,离开脚后虽然又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这段距离上没有做功,这就是“不劳功”.根据学生举例情况教师再加以补充.
让学生阅读“活动二”部分的内容,回答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
b.人将油桶推到仓库中.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教师分析:研究力做功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谁施力,谁在做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二、怎样测算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明确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计算公式:W=Fs,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运用公式计算时,物理量一律用国际单位,1J=1N•m.
思考1:手托两个鸡蛋升高1米,手对鸡蛋大约做多少功?
思考2: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拾到课桌上大约做多少功?
例题教学:让学生阅读“活动3”部分的内容后,讲解例题.
例题:某人用F=100N的力把木箱从斜面底端沿斜面推到2米高处.斜面长4米,这个人做了多少功?
已知:F=100N,s=4m.
求:W=?
解:W=Fs=100N•4 m =400J.
答:这个人做了400焦耳的功.
三、机械功原理
让学生阅读“机械功原理”部分的内容.
思考:机械功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分析:机械功原理是一切机械做功时满足的普片原理适用于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切机械.
【课堂小结】
1.功的含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3.功的规定
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4.计算公式:W=Fs
5.功的单位:焦耳(J).
6.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布置作业】
11.1 怎样才叫做功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记住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
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学习难点:
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怎样才叫做功”,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必须包括两个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怎样测算功”,完成下列问题:
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叫做功。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F表示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s表示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__。
目标导学:
知识点一: 力学中的功
1 、理解功
(1)观察体验力的成效:在水平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拉同一辆小车。观察小车速度的变化,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是否相同?
(2)用力推讲桌,没推动,推力是否有成效?
(3)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滚动,球的重力是否是使球运动的原因,重力是否有成效?
2、 功的定义
由演示实验总结力学中关于“功”的含义:如果一个____________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____________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观察教材图11-2中力做功和11-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二是物体在____________移动的距离。
小组讨论:
下列哪种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哪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1)人搬石头,但没搬动
(2)冰块在水平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3)起重机匀速吊起重物
(4)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
(5)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拉上一段距离
(6)一同学在讲台前提起一桶水,然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在整个过程中手对水桶做了功吗?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知识点二: 功的计算
阅读第3、4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在物理学中,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力学中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____________,功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
完成下面两题,说说功的计算要注意的事项:
1、重150 N的物体在50 N的水平方向的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10m后拉力消失,物体又由于惯性向前滑动了2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J,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 J。
2、小明提着一个重10 N的水桶,由一楼走上二楼,又沿水平走廊前进了5m,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对水桶做了____________J的功。(一层楼高3 m)
讨论: 阅读教材中例题,并思考:当雪橇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重力是否做了功?为什么?
巩固练习:
一起重机将重为1.2×l04 N的钢材竖直匀速提升3 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钢材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教师点拨:
进行功的计算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弄清研究的对象,明确要计算哪个力所做的功。要用所需要的力乘以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达标检测:
1.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文具盒所受重力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做了功
C、文具盒所受拉力做了功 D、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2.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楼做的功最接近( )
A、30 000 J B 、3 000 J C、300 J D、30 J
3.起重机将l 000 N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3m后,又把重物水平移动了lm,则起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是( )
A、1 000 J B、2 000 J C、3 000 J D、4000J
4.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 、W1=W2<W3
5.将重力为l0000 N、体积为0.2 m3的物体在水中匀速提高2m(未露出水面),拉力做的功多少焦?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