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枫桥夜泊教案部编版_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2-03-22 12:25:15 1228次浏览 作者:语文组

    枫桥夜泊出自哪篇文章?

    枫桥夜泊出自教材:小学语文 / 人教部编版 / 五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21 古诗词三首,作者:张继。教习网整理上传一线老师关于枫桥夜泊的相关教案,希望对老师们教学有所帮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课教学目标 :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部编版《枫桥夜泊》相关教案

    21《枫桥夜泊》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17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表格式) 

    21.2枫桥夜泊 教案

    21.2枫桥夜泊 教案 (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诗题意为夜晚停船于枫桥,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

    一、精心设计、引领孩子成长。

    本课无论是在导入新课的创设情境,感受意象时的画面想象方面,还是在领悟与升华诗情,激发阅读与积累方面,都进行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力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比如,在课始,我通过“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众多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这样一段话激起学生对《枫桥夜泊》的阅读兴趣,紧接着又以教师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古诗,让学生产生自己也想试试的迫切愿望。

    二、想象画面,感悟诗歌意境。

    “诗无达诂”,如果我们一字一字地解释诗句,诗意就没有了,诗只剩下枯燥的文字。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诗的薏蕴。 教学时,我紧紧地抓住了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 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从而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寂寞。

    在进一步理解体会诗情,感受魅力时,我紧扣诗眼 “愁眠”一词展开教学,找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 “诗人张继为什么愁眠?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通过文字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诗人张继的愁不仅仅是愁自己,愁家乡,更是愁国家的命运,愁百姓的疾苦,层次分明,并且实现了理解诗意 到感悟诗歌意境的跨越。

    三、多样朗读,唯美声画渲染

    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学习古诗时朗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了解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尤其是多次配乐朗读,更好的引领学生融进《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散发出来的愁苦孤寂的意境中去。

    四、借月咏愁,感悟诗词魅力

    虽然学习的是这一首诗,但教学时却联系到了学生们过去所学的很多首古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等,尤其是将很多通过“明月”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归纳整理,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伟大魅力。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如,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还是没有真正触摸到诗人那颗忧愁的心,与作者共鸣的目的,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一直在努力。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