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古诗三首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2023-02-21 14:06:16 498次浏览 作者:小学语文教研组
    99%的老师看了都会下载的成套备课资料: 2024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多套)
    前往下载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马诗》,会写“络”字。

    2.借助注释了解《马诗》的大意,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成语激趣,引入《马诗》

    1.引导学生完成填空,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

    2.板书诗题,指导朗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

    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4.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5.学生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意

    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

    1)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2)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品读第一、二句。

    1)赏析前两句诗,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

    第一、二句诗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调动你的所有感观,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

    同桌交流。

    指名说。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大漠的图片,启发想象:千百年前边塞的战争场面是什么样子的?

    2)结合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

    4)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如雪的沙漠、如钩的弯月带给人清冷和悲凉的感觉。
    (板书:写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品读第三、四句。

    1)指名读,注意“络”字的写法,同时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

    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期待骑上戴着金络脑的战马驰骋战场却无法实现的心情。)(板书:抒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关注表达,体会学法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仅仅是想写马吗?结合诗人的简介,谈谈你的感受。

    2.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诗人借马喻人,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3.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4.总结学习方法:读、品、悟、背。

    5.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会写“锤、凿、焚”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石灰吟》《竹石》。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联系诗人的生平,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了解表达方法。

    全班一起背诵《马诗》,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2.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二、小组合作学习《石灰吟》《竹石》

    1.了解诗人,明确写作背景。

    2.初步读出两首诗歌的节奏,小组展示。

    3.初步感知两首诗歌的大意:以小组自学交流为主。

    三、全班交流古诗《石灰吟》

    1.品析《石灰吟》第一、二句。

    1)小组汇报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根据诗境,理解“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与“若等闲”。通过“烈火焚烧”与“若等闲”两者的强烈对比,感受石灰的顽强。

    3)指导书写“锤、凿、焚”。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2.品析《石灰吟》第三、四句。

    1)小组汇报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根据诗境,理解“清白”。“清白”仅仅指的是石灰的洁白吗?进一步理解“清白”还指的是高尚的节操。

    3)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学生交流。(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坚贞不屈的英雄。)

    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5)教师小结: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全班交流古诗《竹石》

    1.品析《竹石》第一、二句。

    1)小组汇报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通过“咬定”与“破岩”,感受竹子的坚韧不拔。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2.品析《竹石》第三、四句。

    1)小组汇报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创设情境,理解“千磨万击”: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4)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了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5)拓展延伸。

    五、指导背诵,拓展延伸

    1.指导背诵古诗《石灰吟》《竹石》。

    1 指名读。

    2 齐读。

    3 练习背诵。

    2.布置作业。

    1)默写《竹石》。

    2)搜集其他的咏物诗,在班里召开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阅读全文

    精品成套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