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的演变教案设计

    2022-11-18 16:43:37 5154次浏览 作者:小学科学组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课《生物的演变》教案设计


    生物的演变出自河北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的课文,搭配新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PPT+教案使用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以马为例了解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性

          2、了解生物的演变过程

    3、了解活化石

    4、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观察、比较、查阅资料和研讨等手段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生物演变历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的演变过程及规律

    难点:怎样运用观察、比较、查阅资料和研讨等手段探究生物演变过程[来源:Z_xx_k.Com]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物演变的资料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与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化石里的古生物,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了解了古生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知道它们与当今生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都是由古代生物进化来的。[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生活在5000万年前的始祖马被认为是马家族中最早的成员,它体长仅60厘米,身高也只有20厘米左右,但科学家却认为它是马的祖先。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课堂了解一下生物的演化及规律

    课题:4 生物的演化

    (二)探究与发现

    1、比较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

    观察不同时期马的骨骼化石和复原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从图中可以看出,5000万年前出现了始祖马,经过进化,到了3500万年前,进化成了渐新马,渐新马经过2000万年的进化,进化成了中新马,到了100万年之前,中新马进化成了现代马。我们从图片可以看出现代马和始祖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外形相似,前肢各骨节所在部位和结构组成相似,说明它们的起源相同,但形态和功能又不相同。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体形越来越大,马的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资料: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也就是中新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 现代马则是由野马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

    从资料中我们看出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祖马生活在树林中,体型只有现代的狐那么大,前足4趾,后足3趾;距今4000万年前的马仍生活在树林中,体型已有现代的羊那么大,前足3趾,后足3趾;距今2000万年前的马生活在草原上,前后足虽然都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马的四肢加长,体型已有现代的小马那么大;距今100~300万年前的马生活在草原上,体型与现代马相似,前后趾都只有中趾着地,趾端成为硬蹄,侧趾退化成遗迹。另外马的牙齿也发生了改变,以适应啃食草的需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在演变过程中,马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都发生着变化,前肢趾数由431趾,体型由小到大,四肢由短变长,环境由森林到草原。生物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演变的结果使生物更加适应环境。

    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演变的呢?

    2、生物演变过程

    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动物是如何演变的

    资料:大约6亿年前,在海洋里出现了较为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在以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体型大得多的生物,如结构简单有坚硬外壳的动物---三叶虫

    大约4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早的鱼类----甲胄鱼[来源:学科网ZXXK]

    大约3亿年前,有些鱼开始爬向陆地生活,逐渐演变成了两栖动物

    大约2亿年前,两栖动物已经能够适应陆地生活,演变成了可以在陆地产卵、孵化的爬行动物,如恐龙

    大约7000万年前,有些爬行动物逐渐演变成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正是由于生物在不断地演变,使我们看到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思考:动物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趋势?

    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概括为: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那么,你知道植物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吗?

    关于植物的进化过程,基本分为菌藻时代、裸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此时植物只有一个细胞,结构非常的简单,此时称为菌藻时代;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用茎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此时称为裸蕨时代,裸蕨登陆后,大约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出现了苔藓植物和各种古代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这些蕨类植物不仅有高大的茎干,还有了真正的根和叶,但是它们的生殖还离不开水。在两亿多年前,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蕨类植物大量消亡,某些古代蕨类植物逐渐演变成裸子植物。大约1亿年前

    某些古代裸子植物逐渐演变成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在形态结构上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最终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类群。

    纵观植物界的发生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整个植物界沿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分化到有分化、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化。新的种类在不断产生,不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种类不断死亡和绝灭

    小结: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靠近近代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三)应用与拓展[来源:学科网]

    调查“活化石”

    观察这三组插图,比较蟑螂化石与现在的蟑螂、银杏化石与现在的银杏、鲎(hòu)化石与现在的鲎,腔棘鱼化石与现在的腔棘鱼,看一看这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化大吗?

    现在的蟑螂、银杏、鲎、腔棘鱼与化石中的蟑螂、银杏、鲎、腔棘鱼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它们被称为活化石。

    活化石指一些延续了千万年甚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灭绝,只有它们存活下来,适应了现代的环境,因此,人们称它们为活化石

    被人类称为活化石的动植物除了银杏、蟑螂、鲎之外,还有什么?

    植物活化石:珙桐、香果树、云杉

    动物活化石:大熊猫、中华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马、鸟祖先化石的研究,了解了现在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生物进化来的,通过对动物、植物进化历程的学习,了解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有一些经历漫长的岁月变迁而生存下来的生物,它们延续了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人们称之为“活化石”。

    五、板书设计

    4 生物的演变

    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

    动物的演变过程

    植物的演变过程

    活化石


    

    课题:生物的演变

    教学目标:

    1.能以马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律,了解生物的演变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2.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查阅资料和研讨等手段探究马的演变过程。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3.初步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4.初步了解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密切关系。

    5.通过调查“活化石”,了解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有些生物生存了下来成为“活化石”。

    重点: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查阅资料和研讨等手段探究马的演变过程。

    难点: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规律。

    教师准备: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马的化石、复原图,教学图片或教学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更多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照片、视频、文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提问:生活在5000万年前的始祖马被认为是马家族中最早的成员,它体长仅60厘米,身高也只有20厘米左右,但科学家们认为它是马的祖先,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其他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有什么相似之处?

    2.学生回答。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演化》这节课,了解一下生物的演化过程和规律。板书课题:生物的演化

    二、探究与发现

    (一)比较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

    1.提出观察要求:观察书本第11面下图,观察不同时期马的骨骼化石和复原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学生开展观察活动。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生: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4个变为1个,牙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的需求。

    1. 讨论:不同时期的马有哪些相似之处?研究不事时期马的相似性,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不时期的马在体型、运动方式、繁殖方式、食性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外,研究不同时期马的相似性,对我们了解生物的演化有很大的帮助。

    7.学生交流搜集的古生物的照片、文字等资料,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提示:可以以不同时期同一生物的骨骼长短、粗细等进行比较,还可以从不同种类生物的体型、食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8.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和研究结果。

    (二)生物演变过程

    1.阅读第12面资料,填写第13面表格。

    2.思考:

    在动物的演变历史中,先有什么动物?后有什么动物?动物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趋势?

    通过分析和比较动物的外形、生活环境等的方面的变化,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1. 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和比较,我们知道动物的演变过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三、应用与拓展

    1.讲述: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有些生物生存下来,并且数千万甚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例如:书本第13面下图展示的腔棘鱼和银杏树,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人们称它们为“活化石”。

    2.学生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活化石”。

    四、板书设计             生物的演变

    从水生到陆生 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


    阅读全文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