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古诗文言文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窗口。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文,学生将深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情感、哲学思考以及优美的语言表达。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锻炼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文时,不仅要记住文字,更要理解其中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思考其中的哲理。古诗文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灵魂的交流,通过学习古诗文,我们可以与古人对话,借鉴古代智慧,同时也让自己的思想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希望这份《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能够成为学生的得力助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的精髓,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表达水平。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也会在语言运用方面获得更多的信心。现在,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古诗文的学习之旅,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卓越的语言能力。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这份课程中受益匪浅,为自己的语文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10.三 峡①
郦道元
【预习】
◎ 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历代文人多有吟咏。课外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
◎ 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句式整齐、声韵和谐的特点。
自②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至于夏水襄陵⑧,沿溯阻绝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⑫御风,不以疾⑬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⑭绿潭,回清⑮倒影,绝巘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①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⑥〔夜分〕半夜。
⑦〔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⑧〔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
⑨〔沿溯(sù)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⑩〔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⑪〔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⑭〔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⑮〔回清〕回旋的清波。
⑯〔绝(yǎn)〕极高的山峰。
漱①其间,清荣峻茂②,良③多趣味。每至晴初④霜旦⑤,林寒涧肃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⑦凄异⑧,空谷传响⑨,哀转⑩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⑪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
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③〔良〕甚,很。
④〔晴初〕天刚放晴。
⑤〔霜旦〕下霜的早晨。
⑥〔肃〕肃杀,凄寒。
⑦〔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⑧〔凄异〕凄惨悲凉。
⑨〔响〕回声。
⑩〔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⑪〔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积累拓展】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五、《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课外可以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的段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
11.短文二篇
【预习】
◎ 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 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答谢中书书①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⑥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
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 1958 年版)。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四时〕四季。
④〔歇〕消散。
⑤〔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⑧〔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⑨〔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①
苏 轼
元丰六年② 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③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怀民亦未寝,相与⑤步于中庭⑥。庭下如积水空明⑦,水中藻、荇⑧交横,盖⑨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⑩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⑪。
①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②〔元丰六年〕公元 1083 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1078—1085)。
③〔念〕考虑,想到。
④〔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⑤〔相与〕共同,一起。
⑥〔中庭〕院子里。
⑦〔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⑧〔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⑨〔盖〕大概是。
⑩〔但〕只是。
⑪〔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积累拓展】
四、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12.与朱元思书①
吴 均
【阅读提示】
本文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山水情境,陶冶自己的性情,把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从流飘荡③,任意东西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⑤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⑥,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⑦,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⑧,负势竞上⑨,互相轩邈⑩,争高直指⑪,千百成峰⑫。泉水激⑬石,泠泠⑭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⑮。蝉则千转⑯不穷,猿
①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⑥〔缥(piǎo)碧〕浅青色。
⑦〔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⑧〔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 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⑪〔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⑫〔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⑬〔激〕冲击,撞击。
⑭〔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⑮〔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⑯〔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①者,望峰息心② ;经纶世务③者,窥谷忘反④。横柯⑤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⑥,有时见日。
①〔鸢(yuān)飞戾(lì)天〕语 出《 诗 经· 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
②〔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③〔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④〔反〕同“返”,返回。
⑤〔横柯(kē)〕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⑥〔交映〕互相掩映。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三、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13.唐诗五首
【预习】
◎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查找资料,熟悉有关唐诗的常识,了解本课五位诗人的生平和他们的文学成就。
◎ 反复诵读课文,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领略五首诗作不同的风格。
野 望①
王 绩
东皋②薄暮③望,徙倚④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⑤返,猎马带禽⑥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⑦。
①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②〔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③〔薄暮〕傍晚。薄,接近。
④〔徙倚〕徘徊。
⑤〔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⑥〔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⑦〔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黄鹤楼①
崔 颢
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晴川④历历⑤汉阳⑥树,芳草萋萋⑦鹦鹉洲⑧。
日暮乡关⑨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⑩
王 维
单车⑪欲问边⑫,属国⑬过居延⑭。
征蓬⑮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⑯直,长河⑰落日圆。
萧关⑱逢候骑⑲,都护⑳在燕然。
①选自《全唐诗》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 1985 年重建的。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②〔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③〔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⑤〔历历〕分明的样子。
⑥〔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⑦〔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⑧〔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⑨〔乡关〕故乡。
⑩ 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⑪〔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⑫〔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⑬〔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⑭〔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⑮〔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⑯〔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⑰〔长河〕指黄河。
⑱〔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⑲〔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⑳〔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渡荆门送别①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②楚国③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④流。
月下飞天镜⑤,云生结海楼⑥。
仍怜⑦故乡水⑧,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⑨
白居易
孤山⑩寺北贾亭⑪西,水面初平⑫云脚低⑬。
几处早莺争暖树⑭,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⑮。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华书局1977 年版)。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
②〔从〕往。
③〔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④〔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⑤〔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⑥〔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⑦〔怜〕喜爱。
⑧〔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⑨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 年版)。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⑩〔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⑪〔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⑫〔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
⑬〔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⑭〔暖树〕向阳的树。
⑮〔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思考探究】
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四、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积累拓展】
五、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六、背诵这五首诗。以其中一首为例,参考补白,具体说说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关于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24.愚公移山①
《列子》
【预习】
◎ 《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回顾一下这两则短文,说说寓言的特点。
◎ 面对家门前的高山,一位年近九旬的老翁居然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对此,你怎么看?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注释,阅读本文。
太行、王屋②二山,方③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④之南,河阳⑤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⑥九十,面山而居。惩⑦山北之塞⑧,出入之迂⑨也,聚室而谋⑩曰:“吾与汝⑪毕力平险⑫,指通豫南⑬,达于汉阴⑭,可乎?”杂然相许⑮。其妻献疑⑯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⑰,如太行、王屋
①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yuán)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③〔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④〔冀(jì)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⑤〔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⑥〔且〕将近。
⑦〔惩〕苦于。
⑧〔塞(sè)〕阻塞。
⑨〔迂(yū)〕曲折,绕远。
⑩〔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人。
⑪〔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⑫〔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⑬〔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⑭〔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⑮〔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⑯〔献疑〕提出疑问。
⑰〔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魁父,小山名。
何①?且焉置土石②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④,叩石垦壤⑤,箕畚⑥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⑦氏之孀妻⑧ 有遗男⑨,始龀⑩,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⑪。
河曲智叟⑫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⑬!以残年余力⑭,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⑮,其⑯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⑰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⑱,曾不若⑲ 孀妻弱子⑳。虽21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22也,而山不加增,何苦23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24。
操蛇之神25闻之,惧其不已26也,告之于帝27。帝感其诚28,命夸娥氏29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30,一厝雍31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32焉。
①〔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②〔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往哪里、在哪里。置,放置、安放。
③〔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
④〔荷(hè)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荷,肩负、扛。
⑤〔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⑥〔箕畚(jīběn)〕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⑦〔京城〕复姓。
⑧〔孀(shuānɡ)妻〕寡妇。
⑨〔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⑩〔始龀(chèn)〕刚刚换牙, 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
⑪〔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焉,语气词。
⑫〔叟〕老年男子。
⑬〔甚矣,汝之不惠〕意思是,你也太不聪明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
⑭〔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⑮〔毛〕指草木。
⑯〔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⑰〔长息〕长叹。
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⑲〔不若〕不如,比不上。
⑳〔弱子〕幼儿,小孩。
21〔虽〕即使。
22〔穷匮(kuì)〕穷尽。
23〔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24〔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25〔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26〔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
27〔帝〕指神话中的天帝。
28〔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29〔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
30〔一厝(cuò)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31〔雍〕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32〔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
【思考探究】
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积累拓展】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3.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4.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 200 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2.愚公与智叟辩论
六 、《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
26.诗词五首
【预习】
◎ 本课所选诗词的作者及其作品,也许有你不太熟悉的,查找相关资料,以帮助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朗读,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饮 酒(其五)①
陶渊明
结庐②在人境③,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④?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⑤见南山。
山气⑥日夕⑦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⑧。
①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1979 年版)。《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 共 20 首, 写 于 作 者 辞 官 归 隐后。 陶 渊 明( 约 365—427), 一 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②〔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③〔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④〔尔〕如此,这样。
⑤〔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⑥〔山气〕山间的云气。
⑦〔日夕〕傍晚。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春 望①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②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③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④欲不胜簪⑤。
雁门太守行⑥
李 贺
黑云压城⑦城欲摧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⑨。
角⑩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⑪。
半卷红旗临易水⑫,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⑬上意,提携玉龙⑭为君死。
①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 1979 年版)。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 鄜(fū) 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②〔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③〔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④〔浑〕简直。
⑤〔不胜簪(zān)〕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⑥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年版)。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⑦〔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⑧〔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⑨〔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⑩〔角〕军中号角。
⑪〔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 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⑫〔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⑬〔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⑭〔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赤 壁①
杜 牧
折戟②沉沙铁未销③,自将④ 磨洗认前朝⑤。
东风不与周郎⑥便,铜雀⑦春深锁二乔⑧。
渔家傲⑨
李清照
天接云涛⑩连晓雾,星河欲转⑪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⑫,闻天语,殷勤⑬问我归何处。 我报⑭路长嗟⑮日暮,学诗谩⑯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⑰。风休住,蓬舟⑱吹取三山⑲去!
①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②〔戟(jǐ)〕古代兵器。
③〔销〕销蚀。
④〔将〕拿,取。
⑤〔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⑥〔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⑦〔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⑧〔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⑨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渔家傲,词牌名。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⑩〔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⑪〔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⑫〔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⑬〔殷勤〕情意恳切。
⑭〔报〕回答。
⑮〔嗟〕叹息,慨叹。
⑯〔谩(màn)〕同“漫”,空、徒然。
⑰〔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⑱〔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⑲〔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思考探究】
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三、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积累拓展】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
③〔清辉〕月光。
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
⑤〔双照〕共照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