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我爱这土地 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2022-03-18 03:39:02 481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下载地址: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新课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当祖国遭受侵略者蹂躏的时候人民奋起反抗著名诗人艾青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32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艾青是继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文本链接】

    这首诗写于1938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值此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艾青用笔饱蘸深情地写下了《我爱这土地》。

    【整体感知】

    1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是一只

    我也应该/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黎明……

    ——然后/

    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对这土地/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课文精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

    2为什么小鸟喉咙嘶哑了还要歌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到写作这首诗的1938我国的华北、华南、华东也相继沦陷可以说我们的祖国处在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此时的艾青在武汉目睹了这一切他为小鸟都即将失去它的栖息地而悲愤。鸟儿唯有用声音不停地歌唱为大地悲鸣;诗人只有不停地创作为民族呐喊。鸟儿悲鸣到声音都嘶哑了诗人历时七年的创作也让他疲倦不堪但他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仍然不愿停止。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5评说诗中的形象这是一只________的鸟句式说话。

    (1)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

    (2)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机时刻仍奋发歌唱的鸟。

    (3)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的歌唱是诗人也是全民族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的表白。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一节):以鸟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第二部分(第二节):直抒胸臆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诗在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转换了角度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文章主旨】

    这首抒情诗采用了象征手法表达情意。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写作特点】

    1意象丰富构思精巧。

    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向我们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他把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取得了绝佳的艺术效果。

    2想象奇特感情真挚。

    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达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爱。全诗感情深沉而浓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image

    【教学反思】

    由单纯幼稚的孩童到多愁善感的少年,初中生多了些腼腆,多了一份深沉,但有时洒脱的外表下其实藏着追求独立、张扬个性的一颗不羁的心。的确,初中生成熟了许多,在课堂上很少举手,但不等于他们表现欲弱了,而是他们不屑于人云亦云,他们要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我们的朗读绝不能只是让他们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机械活动,而是要鼓励他们在朗读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当朗读成为一种审美活动,朗读者就是在扮演双重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朗读本是极富创造性的行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尽显他们的个性才华,我觉得要做到朗读的开放性。


    朗读活动的“开放性”是指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让学生自由地读、放开来读,不要限制得太死。朗读本是读者对文本理解的外化表现,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既然对文章各人有各自的理解,那么他们对朗读的处理自然会有所不同,老师不能要求他们按统一模式来读,而要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理解,抒发和张扬自己的情感个性。


    下载地址:我爱这土地


    相关推荐: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 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