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jiaoxi.com/banner/article_img.png)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 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 ||
【重点】 |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 ||
【难点】 | |||
【学法指导】 |
| ||
【课时安排】 | 共 2课时 | 总第 23-24 课时 | |
预习指导《绩优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检测预习 重点字词 词语解释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三、初读文体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后明确:
2.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
四、细读文本,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 1.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要注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然后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就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却被毁于一旦。雨果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请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齐读,并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4)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 雨果在愤慨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使用反语如: 先用“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抨击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最后将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辛辣讽刺 猛烈抨击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讨论后明确:
4.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写这封信的,这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这封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讨论后明确: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提“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讨论后明确:结合全文分析,雨果是以全人类的名义来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词严,批判力强。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 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
5.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三、课堂小结 | |||
我的收获 (学生) 课后反思 (教师) |
| ||
相关推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