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在A.581年B.589年C.618年D.689年2.“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行省制C.科举制D.郡县制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他说的这位大臣是(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房玄龄 D.魏征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5.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6.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7.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A.屈原B.杜甫C.辛弃疾D.关汉卿8.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9.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鉴真东渡10.明代文人冯梦龙作品《三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这首诗描述的是A.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两晋时期D.五代时期11.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上,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12.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文武并重 B.重文轻武 C.尚武轻文 D.守内虚外13.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14.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的飞翔雄鹰。他蔓汉文化的影响,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A.松赞干布B.元昊C.阿保机D.阿骨打15.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16.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北宋的“交子” B.南宋的“交子” C.北宋的“会子” D.南宋的“会子”1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部门是( )A.市舶司 B.都指挥司 C.海外贸易管理局 D.海关管理局18.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之处独领风骚600多年。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9.兵败被俘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南宋抗元名将是( )A.寇准 B.戚继光 C.文天祥 D.岳飞20.“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唐朝高僧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下列是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非常顺利的到达了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21.中国古代中原汉族政权统治者都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同唱一支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材料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洲,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七年级历史下册(1)唐朝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是如何加强与吐蕃的联系的?(2)材料二中“辽与宋议和”是指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议和?类似的议和还发生在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之间?(3)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存的?22.隋唐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持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从西晋末年至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至南宋时期,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一,指出隋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2)材料一中图二是唐朝农民利用聪明才智改进的耕田犁地的工具,那么当时他们还改进和创制的灌溉工具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指出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那哪些?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1)元朝是哪一年完成全国的统一?它的统一有什么意义?(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3)“琉球”指的是今天的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进行管理?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公元6世纪80年代),隋灭陈,结束自西晋末年以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A项是隋朝建立的时间,不是统一的时间;CD项不符合6世纪80年代这个事件。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一个是牢记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一个是会运用世纪和时代的概念转变公元纪年的方法,如:689年年属于7世纪80年代。2.C【详解】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到唐朝时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题干的“金榜、寒窗、一举成名”都和科举制有关,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3.D【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可知是魏征。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明得失的镜子,D符合题意;ABC项人物都是生活在唐太宗时期,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4.C【详解】武则天原来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晚年称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人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选项B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A排除;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C排除;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的,D排除。故选B。6.A【详解】南宋时期北方地主阶层南迁,在南方建立政权,南方并不是少数民族政权,以汉族为主,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BC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7.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C项是南宋的词人,D项是元代的戏剧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8.D【详解】古代封建是男权的社会,女子一般不主张参加社会活动。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的胡服”体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D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经济的繁荣、文学艺术的兴盛以及政治的清明,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传入的胡服”说明了社会风气的开放。9.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朝的盛世局面,不是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C不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交往,不是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详解】依据题干诗句“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可知,诗句说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十五帝”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十五个皇帝;“五十秋”指的是时间“五十年”的意思。唐朝灭亡以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北宋建立,共存在五十多年,故选项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1.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建立北宋,赵匡胤是为宋太祖,A正确;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是宋代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B排除;赵普是北宋初年的大臣,石守信是北宋初年的将领,CD排除。故选A。1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来的宋太宗继位后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形成重文轻武的政策,B符合题意,AC不是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北宋并立的有辽和西夏。后来金、西夏又和南宋并立。因此民族政权并立是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AB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答案C。14.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极吸取中原文化。综上所述可以判断“他”是元昊,B符合题意。松赞干布是吐蕃的,A不符合题意。阿保机是契丹族的,C不符合题意。阿骨打是女真族的,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要掌握党项族的建立与北宋议和的内容、意义,理解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和为主。15.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依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可知,当时的国耻是指金灭北宋,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16.A【详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17.A【详解】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18.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9.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C符合题意;寇准是北宋时期的宰相,A排除;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倭,B排除;南宋时期岳飞抗金,D排除。故选择C。20.C【详解】 ①中“非常顺利的到达了日本”表述错误,鉴真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日本;④中“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表述错误,鉴真除了潜心研究佛经外,在书法、医药学、饮食业等领域都有研究;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②③符合关于鉴真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三项。【点睛】 21.(1)开明的民族政策;和亲 或 文成公主入藏(2)契丹族;党项族;(3)辽、西夏、金、蒙古、元(答到2个以上即可)【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他仰慕中原文化,几次派使节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洲,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可知,材料二中“辽与宋议和”是指北宋与契丹族政权之间的议和;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因此“辽与宋议和”是指北宋与契丹族政权之间的议和。类似的议和还发生在北宋与党项族之间;西夏由党项族人元昊建立,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3)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有辽、西夏、金、蒙古、元等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存;在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有辽和西夏,金于1127年灭掉北宋,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有西夏和金。既与北宋并立同时也与南宋并立过的政权有西夏和金。1234年,蒙古灭金,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22.(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洛阳为中心。(2)筒车(3)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或 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共同开发;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信息“隋朝大运河”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图二是唐朝农民利用聪明才智改进的耕田犁地的工具——曲辕犁,当时他们还改进和创制的灌溉工具是筒车;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西晋末年至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至南宋时期,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共同开发;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等。23.(1)1279年;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行省制度;西藏地区。(3)今天的台湾;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行省制度。元朝时,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台湾的名称是琉球。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普通用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