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专用】第六单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展开课程名称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日期
时段
教学目标
感悟陆游爱国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长
建议80分钟
知识导图
导学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知识点讲解 1:重点字词
精准诊查
1:重点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作品学习
互动导学
(1)原文
(2)注释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思:想着,想到。
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此处代指边关。 夜阑(lán):夜深。
卧听:躺着听。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
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3)翻译
年老力衰 僵直地呆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风吹雨打的声音,激起了我无限的思绪,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跨过冰冷河流,向着敌人奋勇冲杀而去。
例题
1. [填空题] [难度:★☆☆☆☆]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僵卧 ②戍守 ③阑夜
【参考答案】 ①jiāng ②shù ③lán
【知 识 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2. [默写] [难度:★☆☆☆☆]
记忆型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 。
(2) ,铁马冰河入梦来。
【参考答案】 (1)尚思为国戍轮台(2)夜阑卧听风吹雨
【知 识 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戍”“阑”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我爱展示
1. [默写] [难度:★★★☆☆]
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僵卧:
(2)孤村:
(3)不自哀:
(4)尚:
(5)思:
(6)戍:
(7)夜阑(lán):
(8)卧听:
(9)铁马:
【参考答案】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知 识 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
“戍”“阑”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知识点讲解 2:作品学习
(1)关于作者
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2)写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
(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 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3)诗歌赏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 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此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
“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忧国忧民、热情奔放、深沉悲怆)
(3)
例题
1. [填空题] [难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 (朝代)的 写的一首诗,该作者字 ,号
,越州山阴人。
【参考答案】 南宋 陆游 务观 放翁
【知 识 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诗歌鉴赏] [难度:★★★★★]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参考答案】 (1)“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
(2)表达作者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知 识 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科能力】 鉴赏评价
【题目解析】 (1)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和作用。 “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点明处境及心态,直抒报国情怀!
我爱展示
(2)考查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诗歌的前两句,直接表达报国情怀,后两句有风雨声入梦境,更加体现了作者想驰骋沙场、马革裹尸的愿望。
1. [诗歌鉴赏] [难度:★★★☆☆]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 自然地联系起来,借此抒发 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参考答案】 (1)梦境 渴望杀敌报国(2)A
【知 识 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学科能力】 整体感知
【题目解析】 (1)“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2)“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理解有误。从“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处境凄凉,但是仍怀有杀敌报国之心。
限时考场模拟 分钟完成
能力展示
【机构专用】第六单元 潼关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第六单元 潼关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5页。
【机构专用】第六单元 秋词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第六单元 秋词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6页。
【机构专用】18、狼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18、狼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