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
【答案】C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基础就是实验.
【解答】解: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探测、推理、假设等,但是基础还是实验。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故选:C。
2.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答案】D
【分析】根据碳酸饮料的成分及食品的安全性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A、雪碧是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逸出二氧化碳,因此猜想合理;
B、雪碧中含有水,因此也可能是水蒸气,故猜想合理;
C、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合理;
D、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不合理;
故选:D。
3.在实验室中取用一定量的下列药品,可以用量筒的是( )
A.盐酸B.锌粒C.食盐D.碳酸钠粉末
【答案】A
【分析】量筒是一种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量器,不能用来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
【解答】解:因为B、C、D都是固体,而量筒是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只有盐酸为液体,所以盐酸可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
故选:A。
4.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
①量筒 ②试管 ③燃烧匙 ④集气瓶 ⑤烧杯 ⑥烧瓶.
A.②③B.②③④C.⑤⑥D.②⑤⑥
【答案】A
【分析】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解答】解: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故选:A。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铜丝可作导线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 D.氢气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
【答案】A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丝可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俯视读数。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大于15mLB.等于15mLC.小于15mLD.无法确定
【答案】C
【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因为俯视读数偏大,所以该量筒内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而仰视读数偏小,所以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的液体体积数应该是大于5mL;故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小于15mL;
故选:C。
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倾倒液体
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液体
【答案】D
【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滴管使用时要悬空竖直,不能伸入试管内;
B、根据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判断。
C、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D、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深入试管内,故A错误;
B、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操作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错误;
D、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使其受热均匀。故正确
故选:D。
8.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黑色固体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解: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C、生成了黑色固体即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正确;
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A.发光、发热B.有气体或沉淀产生
C.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D.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答】解:A、发光、发热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
B、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也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
C、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
D、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中,下列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B.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能够被点燃
C.蜡烛燃烧只有二氧化碳生成
D.罩住火焰的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变黑
【答案】C
【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发出黄色的火焰,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燃烧时,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能够被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罩住火焰的时间太长,石蜡燃烧不充分有炭黑生成,会观察到烧杯底部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在发射后的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设置发射时间B.装灌燃料
C.点火发射D.调整轨道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设置发射时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装灌燃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点火发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调整轨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100毫升量筒量取8.5毫升水
B.在台式天平的左右盘中各放一纸片,调平后,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并调整游码,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加热试管前,用抹布将试管外壁擦干,以防试管受热不匀而破裂
D.在看到氢气发生器中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开始产生较多气泡时,即可在气体导出管口点燃氢气
【答案】C
【分析】A、选取量筒要根据量程接近的原则;
B、称量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氢氧化钠易潮解;
C、根据加热试管的注意事项判断;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
【解答】解:A、取8.5毫升水要用10毫升量筒,量筒量程越大误差越大;故A错误;
B、因为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要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直接放在纸上,此项错误;
C、加热试管前,用抹布将试管外壁擦干,以防试管受热不匀而破裂,操作正确;
D、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防止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发生爆炸,此项错误。
故选:C。
13.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答案】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焰火表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霓虹灯表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音乐喷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气球升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功能的新材料的研制,都将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B.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
C.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D.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答案】B
【分析】A、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运用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B、化学的研究对象为已经存在的物质,但是也能够生成新的物质,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C、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D、化肥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作物的产量,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运用了很多新型的材料,故A说法正确;
B、化学的研究对象为已经存在的物质,但是也能够合成得到新的物质,故B说法错误;
C、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故C说法正确;
D、化肥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作物的产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5.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砝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5gB.14.5gC.15.0gD.14.0g
【答案】B
【分析】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可知砝码质量为15g,游码质量为0.5g,再由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15g=食盐+0.5g,推出食盐质量=15g﹣0.5g=14.5g。
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44分,每空2分)
16.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如果视线偏高(仰视),则读数(测量值)比真实值 小 (选填“大”或“小”).
【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仰视与俯视时的读数与其真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如果不平,则读数不能正确反映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视线偏低(俯视),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大;如果视线偏高(仰视),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为:放平,凹液面的最低处,小.
17.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酒精的体积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三分之二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三分之一 .
【分析】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和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回答.
【解答】解:酒精灯内的酒精过多,易造成失火,一般添加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试管内的液体药品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
故答案为:三分之二;三分之一.
18.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g 。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d ;
(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c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h 。
(5)常用于收集或储存气体的仪器是 e 。
【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图形、名称、用途分析回答。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5)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
【解答】解:
(1)胶头滴管能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答案为:g;
(2)图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答案为:d;
(3)能量取液体体积的是量筒,故答案为:c;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故答案为:h;
(5)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故答案为:e。
答案:
(1)g;(2)d;(3)c;(4)h;(5)e。
19.从细口瓶倒出大量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 倒放;靠;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 向着手心 ,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倒完药液后立即 盖紧瓶塞 ,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分析】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取用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被污染或药品腐蚀桌面,试剂瓶塞拿下应倒放在桌上,为了防止残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为了防止液体药品撒落,瓶口应紧挨容器口,并缓慢地倒进容器中.倒完药液后,应在瓶口靠一下,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取完药品后,为了方便下次取用,还要把瓶子放回原处,并使标签向外,一方面方便取用,另一方面可防止标签腐烂.
故答案为:倒放;向着手心;盖紧瓶塞.
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有:①钛合金②氧气 ③金刚石 ④酒精 ⑤食醋 ⑥稀有气体六种物质.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烹饪时用作酸性调味品的是 ⑤ ;
(2)化学实验常用的燃料是 ④ ;
(3)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⑥ ;
(4)可供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② ;
(5)可用于制作玻璃刀刀头的是 ③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食醋是一种酸性物质,可用作调味品;故填:⑤;
(2)酒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故填:④;
(3)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有色光;故填:⑥;
(4)氧气能供给人体呼吸,故填:②;
(5)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故填:③.
21.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是钢铁。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能。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可以浇制成各种零件。铁在氧气中可以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表 面生成红棕色的铁锈。如果将一根铁钉浸泡在盐酸溶液中,可以观察到:铁钉逐渐变小,铁钉表面
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文字叙述进行归纳(每小题答出一点即可)
①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的金属 ;
②铁的化学性质 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
③铁发生的物理变化 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
④铁发生的化学变化 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生成红棕色的铁锈 ;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①铁的物理性质: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②铁的化学性质:铁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③铁发生的物理变化: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④铁发生的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表 面生成红棕色的铁锈;
将一根铁钉浸泡在盐酸溶液中,铁钉逐渐变小,铁钉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故填:银白色的金属;在氧气中可以燃烧;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生成红棕色的铁锈。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6分)
20.(12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小明发现蜡烛燃烧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于是他进行了下面的思考与实验: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进行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1)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水蒸气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 可燃 性,这是为假设 (3)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1)(2) ,因为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判断是验证哪种假设即可;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是为证明是否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为假设C提供依据;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可排除假设AB,可以据此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解:
(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但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
(1)(1);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3);(1)(2);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22.(14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 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b手摸烧杯壁有 发烫 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为 化学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物理 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 二 (填“一”或“二”)正确。
【分析】【收集证据】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的实验进行确定结论。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3)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1)水雾;发烫;(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3)物理;【获得结论】二。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培优-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优滚动检测卷人教版原卷版doc、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培优-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优滚动检测卷人教版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文件包含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优滚动检测卷人教版原卷版doc、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优滚动检测卷人教版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g的食盐,68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