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课题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原卷版).docx
    • 解析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解析版).docx
    课题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原卷版)第1页
    课题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原卷版)第2页
    课题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原卷版)第3页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解析版)第1页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解析版)第2页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测评,文件包含课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原卷版docx、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届初三《新题速递·化学》同步课堂必刷题8月刊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选择题1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中考一模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的密度  B.石蜡的可燃性 C.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硬度【答案】B【解析】用小刀能切下,说明石蜡质软,放入水中不溶解,且浮在水面上,则密度比水小,而可燃性无法说明。故选B2南昌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线缺的试剂可能是酒精,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A、猜想假设是从经验事实等的观察研究中,发现问题,用已有的科学知识作出猜想或假定性的说明,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线缺的试剂可能是酒精,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不属于猜想假设,故A不正确;B、收集证据是通过查阅资料等解释可能发生的现象,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不属于收集证据,故B不正确;C、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线缺的试剂可能是酒精,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属于设计实验,故C正确;D、得出结论是对提出的问题,并结合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合理的解释,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不属于得出结论,故D不正确。故选C32020年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答案】B【解析】A、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正确;B、把冷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有水雾产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判断碳氧元素,故不正确;C、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故正确;D、蜡烛一吹即灭,说明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故选B4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通过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得到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CO2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判断呼出气体含有N2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N2,且N2化学性质不活泼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气体含O2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答案】D【解析】A、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CO2多,正确,不符合题意;B、判断呼出气体含有N2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N2,且N2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供给呼吸,正确,不符合题意;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正确,不符合题意;D、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会熄灭,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南宁市安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获得结论【答案】B【解析】由题意该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的环节,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6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答案】B【解析】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72019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化学免费互动实验活动在上海科技馆举办,在模拟的塑料实验室里探索安全塑料的秘密,于是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 D.归纳结论【答案】C【解析】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都属于收集证据,故选C8武汉市汉阳区汉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且不被人体吸收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B【解析】A、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故呼出气体中含氮气,故A正确;B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熄灭,故B错误;C、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故C正确;D、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B9乐山市市中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误的是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D.石蜡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答案】D【解析】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石蜡火焰上的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02020苏州市昆山市九校联考祖国文化灿烂辉煌有关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理解错误的是(    A.蚕是天然纤维B蜡炬成灰只发生化学变化C指液态蜡D是指蜡燃烧产生的CO2等物质【答案】B【解析】A、蚕属于天然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符合题意;B蜡炬成灰中蜡烛熔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指蜡烛熔化形成的液态蜡,不符合题意;D是指蜡燃烧产生的CO2等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选择112020学年度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九年级中考二模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结论:石蜡烧燃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答案】(1)小    2)外焰    内焰    焰心    a        3)浑浊        二氧化碳    【解析】(1)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2)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外层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2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答案】(1)氮气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解析】(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2)氧气可以助燃,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132019-2020学年武汉市汉阳区汉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图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打开关闭”),活塞b“关闭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______(打开关闭”)此时可观察到B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3A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B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答案】1打开    2打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并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所以瓶A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的作用是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所以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2)由上述分析可知,呼气时关闭a,打开b,我们可以观察到锥形瓶B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锥形瓶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所以瓶A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并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点睛】此题是利用实验对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验证,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装置AB的作用,装置AB的区别是长、短导管伸入液体中不同。142019-2020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张聪以研究蜡烛的高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为课题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有关空白。资料: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实验步骤和方法)(1)点燃两支_____的蜡烛(实验自变量)。2)用两只_____大小的烧杯同时分别倒扣在两支燃烧的蜡烛上(控制变量),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次数蜡烛燃烧的时间高蜡烛矮蜡烛第一次23″1826″06第二次23″1924″94第三次20″0221″45第四次15″1619″103)(结论)分析以上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对结论的解释)原因可能是_____4)(反思)得出的结论和原来的猜想恰好相反,原来猜想的依据是_____【答案】1高矮不同    2相同    3在相同烧杯倒扣时,矮蜡烛比高蜡烛燃烧得更久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受高温度影响,飘在上方,使高蜡烛先熄灭4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沉在下方,使矮蜡烛先灭    【解析】研究蜡烛的高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为课题设计了以下实验,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自变量为蜡烛的高矮;2)用两只相同大小的烧杯同时分别倒扣在两支燃烧的蜡烛上;保证烧杯内的空气体积基本相同。3)分析以上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烧杯倒扣时,矮蜡烛比高蜡烛燃烧得更久(或高蜡烛先熄灭,矮蜡烛后熄灭)。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受高温度影响,飘在上方,是上方氧气含量低,导致高蜡烛先熄灭;4)得出的结论和原来的猜想恰好相反,原来猜想的依据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沉在下方,使矮蜡烛先灭,而氧气在上方,还能继续支持高蜡烛燃烧,高蜡烛后熄灭。15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用如图装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集气瓶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用止水夹加紧左侧橡胶管,手握集气瓶。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2)进行实验:向d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操作c处现象d处现a处缓缓吸气5无明显现象石灰水不浑浊b处缓缓吹气5出现无色液滴石灰水变浑浊吸气、吹气时,c处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化学试题【答案】(1)长导管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    2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CO2+Ca(OH)2=CaCO3↓+H2O    【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集气瓶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用止水夹加紧左侧橡胶管,手握集气瓶。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长导管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因为用手握集气瓶,瓶内气体受热压强增大,b处于大气相通,所以长导管液面会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2吸气、吹气时,c处现象不同的原因是: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16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同学对酒精灯内、外焰温度高低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一:将一根细木条迅速水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的木条炭化明显。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内焰温度比外焰温度_____。(填实验二: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火焰层焰心内焰外焰平均温度/4326665202)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填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论不一致?(查阅资料)实验一中木条炭化是木条不完全燃烧的结果。锌的熔点为419.5,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致密薄膜,可阻止其内部进一步氧化。(猜想与假设)木条被灼烧部位的温度和氧气含量都会影响木条的炭化程度。(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实验一和实验二哪个结论更准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外焰如图所示的实验。按图1U型锌丝上下两端同时插入内、外焰中加热。图2是加热后锌丝两端向下弯折的情况。(现象与结论)实验现象结论3U型锌丝_____(填)端先发生弯折实验二的结论正确(反思与评价)4U型锌丝加热之前_____(填应该不应该)用砂纸打磨。理由是_____5)铝的熔点是660,如果用U型铝丝替代锌丝进行实验,请你预测加热后铝丝的变化情况_____。(用文字表述或仿照图2画图表示均可)6)请阐述用U型锌丝替代细木条的优点_____(答2条)。【答案】(1)低    2)内焰    3)下    4)不应该    打磨会破坏锌丝外部的致密薄膜,导致氧气干扰实验结果    5U型铝丝上部不弯折,下部弯折    6)排除氧气干扰;锌丝在内、外焰受热面积相近(传统实验外焰水平方向内焰受热面积大,外焰受热面积小),实验结果更可靠 【解析】实验一:(1)将一根细木条迅速水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的木条炭化明显,外焰部分炭化明显,说明外焰部分比内焰部分温度高,故填:低;实验二:2)由表中数据可知,内焰部分温度最高,为666现象与结论:(3)实验结论为实验二的结论正确,故是内焰温度高,将U型锌丝上下两端同时插入内、外焰中加热,内焰温度高,故下端的锌先熔化,故下端先弯折;反思与评价:4)由题干信息可知,木条被灼烧部位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可能都会影响木条的炭化程度,锌表面的氧化膜可使锌与氧气隔绝,可以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干扰,故不应该用砂纸打磨,因为打磨会破坏锌丝外部的致密薄膜,导致氧气干扰实验结果;5)铝的熔点是660,如果用U型铝丝替代锌丝进行实验,外焰温度是520,内焰温度666,故U型铝丝上部达不到熔点,不会熔化,不弯折,下端能达到熔点,会熔化、弯折,故填:U型铝丝上部不弯折,下部弯折;6)用U型锌丝替代细木条,由于锌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薄膜,可以隔绝氧气,排除氧气的干扰,同时锌丝在内、外焰受热面积相近(传统实验外焰水平方向内焰受热面积大,外焰受热面积小),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故填:排除氧气干扰;锌丝在内、外焰受热面积相近(传统实验外焰水平方向内焰受热面积大,外焰受热面积小),实验结果更可靠。172020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一模化学小组用右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进行实验)实验1步骤操作现象气密性检验: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饮料瓶中木条熄灭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 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1)步骤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步骤中的现象________(填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3)若假设成立,步骤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2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实验编号石灰水浓度持续吹气时间瓶底现象2-10.16%30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20.16%2分钟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2-30.08%30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2-40.08%2分钟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反思与评价)4)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5)经查阅资料,石灰水重新变澄清是因为生成了碳酸氢钙 [Ca(HCO3)2] 20°C时碳酸氢钙的溶解度为16.6g)。请写出由浑浊变澄清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2)不能    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3)若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2-12-3    5CaCO3+ CO2+ H2O =Ca(HCO3)2    【解析】(1)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这是因为,如果气密性良好,吹气时,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从长吸管快速流出;2)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3)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42-12-3吹气时间相同,石灰水浓度不同,现象不同,对比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5)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aCO3+ CO2+ H2O =Ca(HCO3)2

    相关试卷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下【新题速递】第2期02: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9年级下【新题速递】第2期02,共14页。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下【新题速递】第2期01: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9年级下【新题速递】第2期01,共12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测评,共10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