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055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055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055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0558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0558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0558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0558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0558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课件ppt
展开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景、境、情三者之间的关系。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4、探究诗人悲秋的根本原因。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杜甫的最后10年,是在巴蜀和荆湘的流离漂泊中度过的,中间由于蜀中长官严武的接济,在成都草堂过了几年稍微安定的日子,不料(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于次年到达夔州瞿塘峡。杜甫一家在夔州滞留两年,作这首诗时已是第二个年(767)头了。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主要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登高》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语言韵律屈折有力——顿挫
二、听读诗歌,把握节奏。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用一个字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
2、就内容来看,作者的悲体现在?
明确:首联、颔联,悲自然之秋, 颈联、尾联,悲人生之秋。
四、细读诗歌,赏析景、境、情的关系
1、作者登高见到或听到哪些景?找出并分析你感触最深的意象。(提示:大胆想象和联想)
讨论明确:风、天、猿啸、渚、沙、鸟、 落木、长江 (俯仰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悲凉。空谷传响哀婉不绝
在劲风中摇曳吃力地盘旋,那样孤独、漂泊无依,正是诗人的写照 。
沉郁而悲壮,让人顿生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叶知秋,落叶的萧萧表现已到深秋,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秋天尤其让人感到伤感。“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时作者已经人生暮年。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长江永恒的流淌,时光却流水般消逝,生命也如流水般消逝,而诗人年迈却还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报复。
尝试明确:登上高台,仰望远方高远天际,茫茫无边,耳听猎猎西风,老猿悲鸣,沙走江上,水落石出,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在急劲的西风中,孤鸟吃力地翻滚,大风四卷,孤鸟回旋,徒增无限感伤。俯视枯叶萧萧而下,黄叶满地,滔滔的长江,滚滚东逝,不禁让人想起孔夫子“逝者如斯夫”的千古浩叹。
2、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登高秋景图。(3分钟)
3、这两联夔州三峡典型景物有何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传递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所写之景肃杀、凄凉。这两联浑然一体,营造出萧瑟凄凉而雄浑悲壮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时内心悲凉孤独,传递出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总结:首联颔联描绘一系列的秋景,表面写自然之悲,实则通过秋景的描绘,借景抒情,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
1、后两联直接抒情,宋罗大经曾说颈联十四字含有八意。讨论分析颈联有哪八层悲?(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分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 悲秋:时之凄惨。 其实悲秋二字也是由写景到抒情的过渡。 常:久。作客:客居他乡。 百年:年暮垂老。多病: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杜甫身患肺病、风湿病、糖尿病,还有头风病等多种疾病)独:独自登台,亲朋离散,形单影只,万分凄凉。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此时却是异地独自登台。只此十四字,直接抒情,可谓是写尽人生之悲。
2、 面对人生之悲,作者如何释放?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讨论明确:作者叹息命运之艰难,遗憾鬓发已苍白,借酒消愁,由于身体原因浊酒刚停。忧愤苦闷之情无处释放,因此登高赏景,又触景生情,由此写诗寄情。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艰难,潦倒”二词形容国家艰难还是个人?
既是个人国家,也是国家。
2、“苦恨”是什么意思?
思考明确:“苦恨”与“新停”相对,从词性看“新停”是“副词+动词”,那么“苦恨”也是如此,苦,是副词“极度”,“恨”是动词“遗憾”。
悲国家之秋
补充:1、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第四年,安史之乱后,军阀割据,混战连年,社会仍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国运衰微,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2、晚年的诗人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疾病缠身。而杜甫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年轻时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生理想。此时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理想和现实差距甚远。
3、作者为何如此之艰难,潦倒,极度遗憾即悲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联系作者生平、作品背景)
明确:悲秋的根本原因实则是因为国家处在存亡之秋!
总结:本诗前两联写景,有俯有仰,有远有近,有视觉也有听觉,借景抒情,再由“悲秋”二字过渡到后两联直接抒情,总体而言“悲秋”,既有自然之悲,又有作者人生之悲,更有国家存亡之悲!三重“悲”统一于一体。 有国家之悲,“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国家,国尚如此,何谈家,才有了人生的漂泊和壮志难酬,因为有国之悲和己之悲,所以眼中的景也悲! 本诗情景交融,沉郁顿挫,深沉而悲凉,意蕴丰厚。体现了作者的杜甫壮志难酬感慨、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各抒己见: 学到了诗词鉴赏的方法,通过意象,发挥想象和联想,构建意境,领悟情感。 学到了杜甫那深沉的爱国情怀,我们为之感染,给我的以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祖国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学完本诗,我们收获了什么?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作业: 阅读杜甫的其他任意一作品并欣赏
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唐·杜甫,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感受意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导入新课,重识“诗圣”,作者作品及生平,背景链接,初读明体,“古今七言律第一”,再读释义,精读体悟,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质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82《登高》杜甫pptx、登高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