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备课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056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备课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056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备课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0056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备课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备课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共13页。
第二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学习目标] 1.知道三种射线的特征,知道衰变的概念.2.知道α、β衰变的实质,知道γ射线是怎样产生的,会写α、β衰变方程.3.知道什么是半衰期,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一、原子核的衰变[导学探究]1.怎样用电场或磁场判断α、β、γ射线粒子的带电性质?答案 让三种射线通过匀强电场,则γ射线不偏转,说明γ射线不带电.α射线偏转方向和电场方向相同,带正电,β射线偏转方向和电场方向相反,带负电.或者让三种射线通过匀强磁场,则γ射线不偏转,说明γ射线不带电,α射线和β射线可根据偏转方向和左手定则确定带电性质.2.如图1为α衰变、β衰变示意图.图1(1)当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如何变化?(2)当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相对原来的原子核变化了多少?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答案 (1)α衰变时,质子数减少2,中子数减少2.(2)β衰变时,核电荷数增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知识梳理] 原子核的衰变1.对三种射线的认识种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组成高速氦核流高速电子流光子流(高频电磁波)带电荷量2e-e0速率0.1c0.99cc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纸就能挡住较强,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强较强很弱 2.定义: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3.衰变类型(1)α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成为新核.(2)β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β粒子的衰变过程.放出一个β粒子后,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4.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5.衰变的实质(1)α衰变的实质: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在一起形成α粒子.(2)β衰变的实质: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了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3)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的.[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α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 )(3)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电离作用很强.( × )(4)原子核在衰变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变.( × )(5)发生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电子发射到核外.( × )二、半衰期[导学探究] (1)什么是半衰期?对于某个或选定的几个原子核能根据该种元素的半衰期预测它的衰变时间吗?(2)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4天,若有10个这样的原子核,经过4天后还剩5个,这种说法对吗?答案 (1)半衰期是一个时间,是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的统计规律,故无法预测单个原子核或几个特定原子核的衰变时间.(2)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时所遵循的统计规律,不能用于少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情况,因此,经过4天后,10个原子核有多少发生衰变是不能确定的,所以这种说法不对.[知识梳理] 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2.特点(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差别非常大.(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3.适用条件: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单个原子核的衰变.4.半衰期公式:N=,m=,其中T1/2为半衰期.[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 × )(2)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 )(3)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 √ )(4)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后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 ) 一、三种射线1.三种射线的实质α射线:高速氦核流,带2e的正电荷;β射线:高速电子流,带e的负电荷;γ射线:光子流(高频电磁波),不带电.2.三种射线在电场中和磁场中的偏转(1)在匀强电场中,γ射线不发生偏转,做匀速直线运动,α粒子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类平抛运动,在同样的条件下,β粒子的偏移大,如图2所示. 图2 图3(2)在匀强磁场中,γ射线不发生偏转,仍做匀速直线运动,α粒子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的轨道半径小,如图3所示.例1 如图4所示,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框内是匀强磁场,LL′是厚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的O、P两点处有亮斑,由此可知磁场的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种类、到达P点的射线种类应属于下表中的( )图4选项磁场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 到达P点的射线A竖直向上βαB竖直向下αβC垂直纸面向里γβD垂直纸面向外γα答案 C解析 R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α、β、γ三种,其中α、β射线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区域时将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偏转,γ射线不偏转,故打在O点的应为γ射线;由于α射线贯穿本领弱,不能射穿厚纸板,故到达P点的应是β射线;依据β射线的偏转方向及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例2 (多选)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 AD解析 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可知,A、B、C、D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进一步判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将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半径之比=··=××≈371,A对,B错;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x,沿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则有x=v0t,y=t2,消去t可得y=.对某一确定的x值,α、β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之比=··=××≈,C错,D对.三种射线的鉴别1.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α射线、β射线是实物粒子,而γ射线是光子流,属于电磁波的一种.2.α射线、β射线都可以在电场或磁场中偏转,但偏转方向不同,γ射线则不发生偏转.3.α射线穿透能力弱,β射线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而电离本领相反.二、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和衰变方程1.衰变种类、实质与方程(1)α衰变:X―→Y+He实质: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牢固,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被释放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α衰变现象.如:U―→Th+He.(2)β衰变:X―→Y+e.实质: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且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使电荷数增加1,β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其转化方程为:n―→H+e.如:Th―→Pa+e.2.确定原子核衰变次数的方法与技巧(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衰变方程为:X―→Y+nHe+m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m=+Z′-Z.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例3 U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Pb核,问:(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2)Pb与U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答案 (1)8 6 (2)10 22(3)U―→Pb+8He+6e解析 (1)设U衰变为Pb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8=206+4x ①92=82+2x-y ②联立①②解得x=8,y=6.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少1,而质子数增加1,故Pb较U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3)衰变方程为U―→Pb+8He+6e.针对训练1 原子核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答案 A解析 根据衰变反应前后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特点,U核与Th核比较可知,衰变①的另一产物为He,所以衰变①为α衰变,选项B、C错误;Pa核与U核比较可知,衰变③的另一产物为e,所以衰变③为β衰变,选项A正确,D错误.衰变方程的书写:衰变方程用“―→”,而不用“=”表示,因为衰变方程表示的是原子核的变化,而不是原子的变化.三、对半衰期的理解及有关计算例4 放射性同位素14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不稳定的C,它很容易发生衰变,放出β射线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 730年,试写出14C的衰变方程.(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则此遗骸距今约有多少年?答案 (1)C―→e+N (2)11 460年解析 (1)C的β衰变方程为:C―→e+N.(2)C的半衰期T1/2=5 730年.生物死亡后,遗骸中的C按其半衰期变化,设活体中C的含量为N0,遗骸中的C含量为N,则N=N0, 即0.25N0=N0,故=2,t=11 460年.针对训练2 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Rn―→Po+________.已知Rn的半衰期约为3.8天,则约经过________天,16 g的Rn衰变后还剩1 g.答案 He 15.2解析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推得该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为He.根据m余=m原得=4,代入T1/2=3.8天,解得t=3.8×4天=15.2天.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由高速运动的氦核组成的,其运行速度接近光速B.β射线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铅板C.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β射线的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答案 C2.(多选)以下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某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短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α射线是原子核衰变产生的,它有很强的电离作用D.γ射线是原子核产生的,它是能量很大的光子流答案 CD解析 半衰期与元素的物理状态无关,若使某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半衰期不变,故A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从原子核内释放出的电子,故B错误;α射线是原子核衰变产生的,是氦的原子核,它有很强的电离作用,穿透能力很弱,选项C正确;γ射线是原子核发生α或β衰变时产生的,它是能量很大的光子流,选项D正确.3.下列有关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短,表明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越短,衰变速度越快B.放射性元素的样品不断衰变,随着剩下未衰变的原子核的减少,元素半衰期也变长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D.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让该元素与其他物质形成化合物,均可减小衰变速度答案 A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放射性元素衰变速度的快慢,半衰期越短,则衰变越快;某种元素的半衰期长短由其自身因素决定,与它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4.某原子核A先进行一次β衰变变成原子核B,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C,则( )A.核C的质子数比核A的质子数少2B.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3C.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3D.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5答案 C解析 原子核A进行一次β衰变后,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并释放一个电子,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又释放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所以核A比核C多3个中子、1个质子,选项C正确,A、B、D错误.5.(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小.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答案 AC解析 因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则可知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半衰期,即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 700年,选项A正确;12C、13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于质量数不同,故中子数不同,选项B错误;根据核反应方程可知,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电子,即发出β射线,选项C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D错误.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8~12题为多选题)1.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 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 D.β射线的中和作用答案 B解析 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使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2.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B、C三束,如图1所示,其中( )图1A.C为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B.B为比X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C.B为比X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D.A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答案 C解析 根据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情况,可以判断,A射线向电场线方向偏转,应为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射线,所以是α射线;B射线在电场中不偏转,所以是γ射线;C射线在电场中受到与电场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应为带负电的粒子,所以是β射线.3.关于原子核的衰变和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衰期是指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C.发生α衰变时产生的新原子核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2位D.发生β衰变时产生的新原子核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1位答案 B4.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A. B. C. D.答案 C解析 根据半衰期公式m=m0,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可得C正确,A、B、D错误.5.人们在海水中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钚(Pu).Pu可由铀239(U)经过n次β衰变而产生,则n为( )A.2 B.239 C.145 D.92答案 A解析 β衰变规律是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Pu比U质子数增加2,所以发生了2次β衰变,A正确.6.放射性元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Th―→Rn+xα+yβ,其中( )A.x=1,y=3 B.x=2,y=3C.x=3,y=1 D.x=3,y=2答案 D解析 根据衰变方程左右两边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列方程解得x=3,y=2.故答案为D.7.钍Th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Pa,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Th→Pa+X,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为质子B.X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γ射线是钍原子核放出的D.1 g钍Th经过120天后还剩0.2 g钍答案 B解析 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知钍核衰变过程中放出了一个电子,即X为电子,故A错误;β衰变的实质:β衰变时释放的电子是由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产生的,故B正确;γ射线是镤原子核放出的,故C错误;钍的半衰期为24天,1 g钍Th经过120天后,还剩1 g×()5=0.031 25 g,故D错误.8.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A.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就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产生的新核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的核的化学性质相同C.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跟它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产生的新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减少1答案 CD解析 由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实质可知,不可能同时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故A错;衰变后变为新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衰变快慢与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C对;正电子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0,故D对.9.天然放射性元素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Pb(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衰变的过程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C.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核外轨道D.钍核比铅核多24个中子答案 AB解析 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x==6,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应满足:2x-y=90-82=8,y=2x-8=4.钍232核中的中子数为232-90=142,铅208核中的中子数为208-82=126,所以钍核比铅核多16个中子,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由于物质的衰变与元素的化学状态无关,所以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内,所以选项A、B正确.10.某原子核的衰变过程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C比核A的质子数少1B.核C比核A的质量数少5C.原子核为A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多2D.核C比核B的中子数少2答案 AD解析 由衰变方程可写出关系式ABC可得A、D项正确.11.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得到两条如图2所示的径迹,图中箭头表示衰变后粒子的运动方向.不计放出的光子的能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发生的是β衰变,b为β粒子的径迹B.发生的是α衰变,b为α粒子的径迹C.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答案 AD12.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发出的三种射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就是氢原子核,它的穿透本领和电离本领都很强B.β射线是电子流,其速度接近光速C.γ射线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它可以穿过几厘米厚的铅板D.以上三种说法均正确答案 BC解析 α粒子是氦原子核,它的穿透本领很弱而电离本领很强,A项错误;β射线是电子流,其速度接近光速,B项正确;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3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求:图3(1)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2)图中哪一个圆是α粒子的径迹?(说明理由)答案 (1)90 (2)见解析解析 (1)设衰变后新生核的电荷量为q1,α粒子的电荷量为q2=2e,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衰变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所以原来原子核的电荷量q=q1+q2.根据轨道半径公式有==,又由于衰变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则m1v1=m2v2,以上三式联立解得q=90e.即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为90.(2)因为动量相等,所以轨道半径与粒子的电荷量成反比,所以圆轨道2是α粒子的径迹,圆轨道1是新生核的径迹.14.天然放射性铀(U)发生衰变后产生钍(Th)和另一个原子核.(1)请写出衰变方程;(2)若衰变前铀(U)核的速度为v,衰变产生的钍(Th)核的速度为,且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试估算产生的另一种新核的速度.答案 (1)U―→Th+He (2)v,方向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解析 (1)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有U―→Th+He.(2)由(1)知新核为氦核,设一个核子的质量为m,则氦核的质量为4m、铀核的质量为238m、钍核的质量为234m,氦核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38mv=234m·+4mv′,解得v′=v,方向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第六节核能利用第七节小粒子与大宇宙同步备课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共9页。
这是一份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第三节放射性同位素同步备课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共10页。
这是一份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波粒二象性章末总结同步备课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量子论,光电效应的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用图象表示光电效应的规律,波粒二象性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