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71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62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71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62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71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62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71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624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71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624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71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624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71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624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71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0624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现代散文,◆生难字,◆多音字,◆词语集注,百草园,我的乐园,有趣的动植物,单是就有,拟人排比,又酸又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 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你的童年生活里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呢?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遭到通缉。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1)现代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2)现代散文的特点:①较强的纪实性。②取材的广泛性。③形式的灵活性。④诗意浓郁性。⑤语言优美性。⑥(篇幅)短小精悍性。总之,现代散文最后必须要达到形散神聚的特点。
蟋蟀( )油蛉( )斑蝥( )蝉蜕( )竹筛( ) 拗( )攒成( )倜傥( )叵( )盔甲( )锡箔( )觅食( )脑髓( ) 秕谷( )书塾( )确凿( )菜畦( )人迹罕至( )皂荚( )桑葚( )拥肿( )敛( )东方朔( )宿儒( )
( )拗断( )执拗( ) 拗口
攒射( )积攒( )
【确凿】确实。 【轻捷】轻快敏捷。【缠络】缠绕。 【攒】凑在一块儿。【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敛】收拢。【鉴赏】鉴定和欣赏。【倜傥】洒脱;不拘束。【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无从】没有门径(做某事)。【拗】弯曲,弯转。【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 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 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能得到哪些信息?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 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课文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的?
不矛盾。“似乎”表示 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作者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 为什么?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神奇的传说(第3-6段);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有”从局部强调了“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
②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和句式把它们连缀在一起的?
③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肥胖的)(轻捷的)
(长吟) (伏) (窜)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
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的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3.这一段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① 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
4.这么有趣的百草园冬天是什么样的?继续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活动。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原,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①品读红色的字,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雪 地面 短棒 竹筛 秕谷 长绳 人 鸟雀
② 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美女蛇故事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扫、支、撒、系、牵、看、拉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5.作者在百草园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① 怎么理解三个“也许……”句?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默读第9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wiedersehen”,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之间的告别
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
② 这一段中“Ade”一词如何理解?
6.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说说作者在三味书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①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 (11) (12-16)(17-20)(21-23)(24)
② 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③ 请结合原文说说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由“戒尺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 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见的 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去后院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 出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 后来好多了)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好 老师。
④ “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腊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
⑤ 第16段写“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为什么“后来却好起来了”?
“好起来”的原因没有正面说出来,但从“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我”的勤奋好学才博得了先生的好感。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⑥“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对老先生充满着恭敬、敬佩
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
有趣、寻找读书外的乐趣
7.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那么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
8.作者写了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的几个片段?
1.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 2.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3.逃课到小院子去被先生批评。 4.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 5.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进步不小。
9.写三味书屋时,作者为什么还要在第17段特意描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
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虽远不如百草园那样多彩有趣,却也是孩子们开心的好去处。在这里,孩子们同样玩得有滋有味,从而反衬了三味书屋呆板、枯燥的生活。
有戒尺不常用读书入神时学生可画画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观点一:我认为是有趣的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观点二:我认为是枯燥的
1.礼仪繁琐、教学方法单调;2.不许乱问、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3.个性得不到发展……
2.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跟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3.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的所在。
4.“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
5.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1.精彩的景物描写。 本文的景物描写,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黄蜂“肥胖”、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都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如,“碧绿”“紫红”等写颜色,“高大”“拥肿”等写形状,都是从视觉上写的。“长吟”“弹琴”是从听觉上写的。“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巧妙地包含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
2.丰富的联想。 本文包含着丰富的联想,如,由何首乌的根联想到成仙,由传说中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由捕鸟提到闰土的父亲等。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极富情趣,生动活泼。
三味书屋:“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ǎi)”的古语。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私 塾:私塾是私人办学的一种,大约开始于唐宋时期。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私塾里。清代私塾发达,遍布城乡,以经费来源区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官宦、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一般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第二种是由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举办的义塾,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第三种是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从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 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祖父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于是鲁迅的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
鲁迅小故事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用刀在书桌右上角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以后的日子里,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理 发 趣 事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完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细活”地做。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不解:“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你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树木丛生,遥怜故园菊,不知何处吹芦管,有朋自远方来,删去“的春天”,删去“能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名片,名著介绍,夯实基础,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整体感知,百草园,三味书屋,空间顺序,过渡段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