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064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064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064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D.装瓶保存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读数
B.液体取用
C.过滤
D.滴加液体
3.下列事实中,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D.在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4.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6.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导电性
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和离子都不能再分
8.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天然水与空气、土壤长期接触B.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任意排放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大
B.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二、填空题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按要求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
(2)2个氧分子______________;
(3)3个铝离子______________;
(4)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12.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
13.现有 ① 铁 ② 冰水混合物 ③ 医用75%酒精 ④ 氢气 ⑤ 液态空气 ⑥ 矿泉水 六种物质。
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 。
1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在集气瓶里要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是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15.(1)区分硬水和软水,常采用_______方法;
(2)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______方法;
(3)请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___。
16.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17.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2)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3)通过实验,推测氮气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代号),此实验要在试管内靠近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
(3)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同时还了解到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请回答: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装置代号)。
四、计算题
19.甲醛是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化学式为CH2O
(1)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
【详解】
A、清洗葡萄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把葡萄捣碎,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葡萄酿酒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装瓶保存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D
【详解】
A、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A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B错误;
C、过滤操作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操作正确,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体现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体现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
D、在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体现的是物理性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此选项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6.C
【详解】
试题分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电源正极一端产生氧气,在负极一段产生氢气,而且正极一端的氧气体积是氢气的一半,这个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水不导电,加入少量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使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考点:电解水的实验
点评:这个实验是课本上的一个经典的实验,要深入理解其意义和其中体现的化学思想,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也是重要的考点。
7.B
【详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
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故B正确;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故D错。
故选B。
8.A
【详解】
A. 天然水与空气、土壤长期接触不会造成水体污染,选项正确;B. 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是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会造成水体污染,选项错误;C.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水体污染的途径之一,会造成水体污染,选项错误;D.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任意排放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会造成水体污染,选项错误,故选A。
9.A
【详解】
A、分子与原子不能比较质量大小,只能说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硫酸铜中,铜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硫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为+6价,显正价,故错误;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加快分解的催化剂,但不一定是其他物质加快分解的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锰不能加快高锰酸钾分解,错误;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的元素与反应物中含有的元素相同,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正确;
故选D。
11.2H 2O2 3Al3+
【详解】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铝离子表示为3Al3+;
(4)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价数在后。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2.水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详解】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水分子;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因此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4)水蒸气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冷凝时,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因此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温度降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3.③⑤⑥ ①②④
【详解】
医用75%的酒精、液态空气、矿泉水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
铁、冰水混合物、氢气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14.提高细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细铁丝在氧气中能持续燃烧(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详解】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细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细铁丝在氧气中能持续燃烧;
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融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瓶底,所以在集气瓶里要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15.加肥皂水 煮沸 淘米水浇花等(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
(1)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
(2)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煮沸方法;
(3)日常生活中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浇花等可以节约用水。
16.(1)11;;(2)B和C;(3)最外层电子数;(4)离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11,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B和C.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A、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氮气不支持燃烧(或氮气不能燃烧或通常状况下,氮气不易溶于水等)
【详解】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冷却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小,松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通过实验,推测氮气具有的性质氮气不支持燃烧(或氮气不能燃烧或通常状况下,氮气不易溶于水等)。
18.酒精灯 试管 高锰酸钾锰酸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C或D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D
【详解】
(1)仪器a为酒精灯,仪器b为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反收集氧气,故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或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要在试管内靠近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实验室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用的装置是B、D。
19.(1)6:1:8 (2)40%
【详解】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12:2:16=6:1:8;
(2)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