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课内阅读,现代文阅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_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7)《陋室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大兄”“公”都是敬称。
    B.《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赞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最可爱的人”。
    C.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鼓励人们相信未来。
    D.唐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基调明快,描绘了色彩绚丽的田园风光。

    三、基础知识综合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众多令人崇敬的人物。他们中有为钻研古代典jí锲而不舍的学者闻一多;有在 甲 (A.触目惊心 B.惊心动魄)的太空飞行中始终从容严谨的航天员杨利伟; ;还有在驿道上建造小茅屋 乙 (A.发扬 B.发挥)雷锋精神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精神,唤醒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引领我们成长。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
    ①典 jí ____ ②严谨____
    (2)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 乙____
    (3)选择一篇备选课文,在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与上下文组成排比句。
    备选课文:《邓稼先》《老山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伟大的悲剧》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4.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晨光文学社开展“走进对联”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根据下图海报内容,通过校园广播通知文学社全体成员参加活动。

    (2)某建设中的新农村村寨门上的对联,因雨水冲刷只剩上下联的上半部分。请你运用下图对联知识,用下面的词语补全对联。
    对联知识卡片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仄起平收,音调和谐。
    康庄 扮靓 道路 铺就 乡村 美丽
    上联:勤劳和汗水
    下联:智慧与真情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诗中的“雪”指的是“___________”,作者借此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拟人的手法,轻灵的语言,描绘草树迎接春天归来的画面。
    B.“斗”字生动地写出了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C.最后两句将朴素无华的杨花和榆荚写得富有个性,读来饶有趣味。
    D.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解释下列文中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阅十余岁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湮于沙上
    (4)啮沙为坎穴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9.老河兵能成功找到石兽的原因是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紫藤萝花,从花瀑、花穗到花朵,既有整体感受,又有细部描摹。
    B.③—⑤段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了紫藤萝花活泼热闹,充满童趣。
    C.第⑧段插叙了十多年前紫藤萝的稀零,与眼前紫藤萝的繁茂形成鲜明对比。
    D.作者托物言志,借花的命运来表现人的生命历程,表达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11.赏析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1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浪漫的母亲
    张亚凌
    ①我一直觉得,母亲从骨子里是个很浪漫很浪漫的人。
    ②记得小时候,切面条时,母亲总会把我喊到案板前,问,凌娃,想吃啥样子的面条?我呢,歪着脖子仰着脸蛋,边瞎想边瞎说,母亲就按我说的样子来切: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我说啥她就切成啥样的。父亲总责怪母亲,说大人没大人样,你就跟着娃贪玩吧,吃一顿饭都吃得乱七八糟。
    ③父亲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了我的参与我的瞎想瞎说,我才嬉戏般吃完没油水没菜的杂粮面条,还吃得有滋有味。
    ④用糜子面玉米面红薯面蒸馍馍时,母亲更民主。只要我们兄妹没事,就可以趴到案板上参与。洗干净的各种豆子就放在旁边,馍馍的形样随便捏,可以在里面放进自己喜欢的豆子。母亲只是强调说,自己捏的馍馍蒸熟后就是自己的了,得吃完,不许耍赖的。
    ⑤已经说好了,我们就没有抱怨地吃着其实并不喜欢吃的各种馍馍。不过就因为有几粒豆子包在里面,且是自己包进去的,吃时的感觉就好多了。
    ⑥想想看,几个箅子①上,东倒西歪着不同形样的馍馍,谁家会这么开明?只有浪漫的母亲才会想到用种种方式刺激孩子们的味蕾唤起孩子们的食欲。
    ⑦母亲的浪漫,当然不止这些。
    ⑧想想,吃个苹果都像过年一样隆重的年月,院子里的苹果树上结了多少苹果,都在母亲反反复复中数得清清楚楚,我们绝对没有机会偷吃的。
    ⑨摘苹果是母亲亲自做的事情。高处,母亲会站在梯子上小心地摘下来,绝不会不小心撞掉一个苹果的。不过,母亲每次都会留一个苹果在树上,说是给鸟雀的。
    ⑩树上是结了好些苹果,可一条巷子好歹也二十几户人家,每家送两个,也留不下几个让我们吃。我们自然也不会空手回来的,我们不过是用苹果一种味儿,换来了很多味儿。
    ⑪呵呵,人都吃不饱,还给鸟雀留。一棵苹果树让我们吃到了许多味儿。这都是母亲的浪漫啊。
    ⑫记得那年我要外出求学了,母亲把我和父亲送到村口。我们准备走了,母亲又喊住了我,问,你把啥忘了?我想了一会儿,没想起什么。母亲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后面还挂着一个小绒球。母亲说,把家里大门的钥匙带上,我娃走得再远,都会觉得像在自家屋里一样散坦。
    ⑬父亲嘴角一撇,不屑道,凌儿都上大学了还和娃玩呀,——我俩还得赶路呢。
    ⑭“想家了就看看钥匙,家门就推开了。”我和父亲已经走了老远,母亲还在叮咛。
    ⑮还别说,想家了,我就掏出钥匙。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
    ⑯我一直觉得,给我钥匙是母亲做的最最浪漫的事。
    ⑰母亲真是个浪漫的女人,田地分到各家各户了。人家种庄稼,都磕着边种。母亲倒好,地前面种一溜向日葵。只是图了好看——不等熟好,就被路人摘了。在父亲嘟哝不合算时,母亲说了,咱看了芽儿拱出地面,看了叶子变宽变大,还看了多日的葵花盘;人家就图了个嘴快,还是咱划算。
    ⑱瞧瞧母亲,算得失都算得如此浪漫!
    ⑲说实在的,我成长的快乐得益于母亲的浪漫。
    ⑳也记得三十多年前去赶集的事。八分钱一碗香喷喷的踅面②,娃娃们围着吃,大人们乐呵呵地看着,不吃也香。而我的母亲则是将我拉到书摊前,慷慨地给我两毛钱,并嘱咐道,好好看。
    ㉑母亲信奉“嘴瘾一过就消化了,眼瘾一过就留心里了”,当别的母亲给自己孩子带回来吃的东西时,她给我带回来的多是本子、笔,或者书。三十多年前的关中农村,连吃饭都是问题,母亲却给我定了一本少年阅读的杂志。
    ㉒巷子里别的女人不理解我的母亲,说她“不会过日子”,可我知道,是浪漫引领着我的母亲站在“今天”里看的却是“明天”的风景。
    ㉓我喜欢母亲身上的那股浪漫,我今天之所以喜欢写作,多半是继承了她的浪漫吧。我更想把它作为一种财富,让孩子传承!
    注释:①箅子:用以蒸焖食物的炊具。②踅面:陕西合阳独有的传统特色面食。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中的“浪漫”既是组织材料的线索,又暗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B.对于苹果,母亲之前视若珍宝与后来慷慨分享这两种行为是矛盾的。
    C.第⑭段加点词“已经”“还”是为了表现母亲急于解除父亲的误会。
    D.文章通过“父亲”“大人们”“别的母亲”的言行反衬母亲的浪漫。
    14.文章叙述了母亲多件浪漫的事,概括其中的两件事。
    (1)
    (2)
    15.按要求赏析。
    (1)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从描写角度赏析)
    (2)是浪漫引领着我的母亲站在“今天”里看的却是“明天”的风景。(理解句子含义)
    16.文章结尾说“我”更想把母亲的“浪漫”作为一种“财富”。请联系全文说说这种“财富”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八、填空题
    17.填空。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_____________带着仆人和捕鲸手,乘坐尼摩船长的“________________”潜艇在海底探险旅行的故事。

    九、名著阅读
    1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功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界上的一切了。
    (《骆驼祥子》)
    语段中祥子落泪的原因是什么?

    十、作文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后,我们遇到了很多tā(他、她、它),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请联系你的生活,自选角度,以“tā,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用XX代替。


    参考答案
    1.(1)赏赐百千强 (2)念天地之悠悠 (3)自缘身在最高层 (4)会当凌绝顶 (5)化作春泥更护花 (6)谁家玉笛暗飞声 (7)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赐、悠悠、缘、绝顶、苔痕”等字词容易写错。
    2.D
    【详解】
    D.陆游是南宋诗人。故选D。
    3.(1)①籍 ②jǐn (2)甲 B 乙 A (3)示例1:有为中国“两弹”事业甘于奉献的物理学家邓稼先
    示例2:有翻越老山界不畏艰难险乐观坚强的红军战士
    示例3:有在日常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详解】
    (1)典籍:diǎn 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注意“籍”的偏旁。

    严谨:yán jǐn,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2)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也写作怵目惊心。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根据“太空飞行中”这一语境,应选用“惊心动魄”,故选B。
    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根据搭配的对象“雷锋精神”可知,应选“发扬”,故选A。
    (3)本题考查仿写。根据“有在惊心动魄的太空飞行中始终从容严谨的航天员杨利伟”“还有在驿道上建造小茅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战士”可知,仿写的句式为:“有+修饰语+人物身份+人物姓名”,从备选课文中选择一个人物进行仿写即可。

    示例:有在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4.(1)示例:
    晨光文学社全体成员:
    请注意,下面播报一则通知,我校晨光文学社将于4月23日下午3:00,在春旭楼大礼堂,举办“对联知识”专题讲座活动,届时由詹天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希望文学社全体成员于当日下午2点带上笔和本到大礼堂听讲座。通知播送完毕!
    2021年4月20号
    晨光文学社
    (2)示例:铺就康庄大道;扮靓美丽乡村
    【详解】
    (1)考查拟写口头通知。校园广播通知就是通过广播通知,即口头发通知,写出要通知参会的对象(晨光文学社全体成员),活动的时间(4月23日下午3:00),地点(春旭楼大礼堂),参加活动的内容(“对联知识”专题讲座活动,主讲嘉宾詹天老师),对全体成员的要求(当日下午2点带上笔和本到大礼堂听讲座),落款是:发出通知的时间(2021年4月20号),主办单位(晨光文学社),按照海报内容一一作出明确说明即可。
    (2)考查拟写对联。根据对联有关知识,我们将这六个词两两分类:扮靓、铺就;乡村、道路;康庄、美丽,再根据词语搭配和语序排列的知识,“扮靓”和“铺就”均为动词;“康庄”的意思是宽阔平坦,可以修饰“道路”;“美丽”可以修饰“乡村”,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小句子:铺就康庄道路和扮靓美丽乡村,因为对联的第二句一般比第一句含义更深刻,所以“铺就康庄道路”一句说的是美丽乡村的一部分,美丽乡村可以涵盖它,故“扮靓美丽乡村”放在第二句,故答案为:铺就康庄道路;扮靓美丽乡村。

    5. 杨花榆荚 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6.A
    【分析】
    5.
    本题考查对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是把“杨花榆荚”比作雪花。在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的时候,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从而让人们明白时间的宝贵,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够懂得珍惜时间。
    6.
    本题考查对内容、写法和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A选项中“描绘草树迎接春天归来的画面”表述有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而非“迎接春天归来”的早春景象,故选A。

    7.(1)经过,经历 (2)事物的道理、规律 (3)埋没 (4)冲刷
    8.(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9.老河兵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的)各种因素,做出正确的推断。
    【分析】
    7.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物理”是“事物的道理、规律”;“阅”是古今异义词,“经过,经历”的意思。
    8.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是(这)、木杮(木片)、岂(怎么)、为(被)、去(离开)”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已(停止)、遂(于是)、溯(逆流而上)”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文章内容看,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据此可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0.B
    11.这三个动词化静为动,准确形象写出紫藤萝花美好可爱,勃勃生机,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2.由焦虑悲痛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再到受到振奋和鼓舞。
    【分析】
    10.
    B.“‘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花朵竞相开放的盛况,显得富有灵性。“听觉的角度”是错误的。
    故选B。
    11.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这三个平常的动词生动形象写出紫藤萝花繁盛茂密,生机盎然的特点,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2.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要浏览全文,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展开合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情感,简洁准确表述。从“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可知,原先作者的心理一直是焦虑悲痛的,从“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可知,作者从花中体验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可知,作者从花中汲取力量,受到振奋和鼓舞。

    13.B
    14.(1)母亲按我们的意愿切面条、捏馍馍,用种种方式唤起我们的食欲。(2)母亲珍惜苹果却还能与邻居分享,并留一个给鸟雀。(3)母亲让外出求学的“我”带上家门钥匙,以慰藉“我”的思家之情。(4)母亲种向日葵只图好看,不介意路人采摘。(5)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愿意花钱让“我”看书学习。(任写两件即可)
    15.(1)这句话是心理描写(虚写),(通过“我”的想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钥匙缓解了外出求学的“我”想家时的痛苦(钥匙给想家的“我”带来安慰),表达了“我”对母亲体贴的感激。
    (2)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深知知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今天”的读书学习能成就孩子“明天”的美好未来。
    16.①养育孩子:充满情趣,富有智慧;②对待他人:慷慨大方,不计得失;③面对生活:有着(超越物质的)美好的精神追求。
    【分析】
    13.
    B.理解有错。对于苹果,母亲之前视若珍宝与后来慷慨分享这两种行为并不是矛盾的。在“吃个苹果都像过年一样隆重的年月”,由于生活艰难,因此母亲对苹果视若珍宝;但母亲会把苹果“每家送两个,也留不下几个让我们吃”,表明母亲对待他人慷慨大方,不计得失。二者并不矛盾。故选B。
    14.
    本题考查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文章是围绕母亲的浪漫来组织材料的,主要事件有:

    从②段的“母亲就按我说的样子来切: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我说啥她就切成啥样的”,③段“父亲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了我的参与我的瞎想瞎说,我才嬉戏般吃完没油水没菜的杂粮面条,还吃得有滋有味”可概括出:母亲按我们的意愿切面条、捏馍馍,用种种方式唤起我们的食欲。
    从⑧段“想想,吃个苹果都像过年一样隆重的年月,院子里的苹果树上结了多少苹果,都在母亲反反复复中数得清清楚楚”,⑨段“摘苹果是母亲亲自做的事情。高处,母亲会站在梯子上小心地摘下来,绝不会不小心撞掉一个苹果的。不过,母亲每次都会留一个苹果在树上,说是给鸟雀的”,⑩段“树上是结了好些苹果,可一条巷子好歹也二十几户人家,每家送两个,也留不下几个让我们吃”可概括出:母亲珍惜苹果却还能与邻居分享,并留一个给鸟雀。
    从⑫段“母亲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后面还挂着一个小绒球。母亲说,把家里大门的钥匙带上,我娃走得再远,都会觉得像在自家屋里一样散坦”,⑮段“还别说,想家了,我就掏出钥匙”可概括出:母亲让外出求学的“我”带上家门钥匙,以慰藉“我”的思家之情。
    从⑰段“母亲倒好,地前面种一溜向日葵。只是图了好看——不等熟好,就被路人摘了。在父亲嘟哝不合算时,母亲说了,咱看了芽儿拱出地面,看了叶子变宽变大,还看了多日的葵花盘;人家就图了个嘴快,还是咱划算”可概括出:母亲种向日葵只图好看,不介意路人采摘。
    从㉑段“当别的母亲给自己孩子带回来吃的东西时,她给我带回来的多是本子、笔,或者书。三十多年前的关中农村,连吃饭都是问题,母亲却给我定了一本少年阅读的杂志”可概括出: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愿意花钱让“我”看书学习。

    15.
    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与赏析。
    (1)本题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也是“我”的想象,虚写;结合上文母亲说的“想家了就看看钥匙,家门就推开了”以及“我”的感受“还别说,想家了,我就掏出钥匙”可知,这一句描写写出钥匙给“我”带来安慰,缓解了“我”想家时的痛苦,表达了“我”对母亲给“我”钥匙这一浪漫行为的感激。
    (2)本题考查语句含义的理解。结合上文中所写的母亲的浪漫一事“当别的母亲给自己孩子带回来吃的东西时,她给我带回来的多是本子、笔,或者书。三十多年前的关中农村,连吃饭都是问题,母亲却给我定了一本少年阅读的杂志”可知,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愿意花钱让“我”看书学习,表明母亲深知知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知道“今天”的读书学习能成就孩子“明天”的美好未来,因此,母亲虽然站在“今天”,看到的却是“明天”,有智慧,有见识,目光长远。

    16.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结尾说“我”更想把母亲的“浪漫”作为一种“财富”,因此母亲的“浪漫”就是“财富”,然后需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浪漫”,围绕母亲的美好品质进行概括。①从养育孩子的角度看,母亲按我们的意愿切面条、捏馍馍,用种种方式唤起我们的食欲;而且让外出求学的“我”带上家门钥匙,以慰藉“我”的思家之情。表明母亲充满情趣,富有智慧;②从对待他人角度看,母亲珍惜苹果却还能与邻居分享,并留一个给鸟雀;种向日葵只图好看,不介意路人采摘。表明母亲慷慨大方,不计得失;③从面对生活角度看,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愿意花钱让“我”看书学习,知道“今天”的读书学习能成就孩子“明天”的美好未来,表明母亲有见识,有美好的精神追求。

    17.阿龙纳斯 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
    【详解】
    《海底两万里》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彼埃尔·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被尼摩船长囚禁在这艘神秘的潜艇中,之后便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并发现这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最后,他们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18.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
    【详解】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年代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的辛酸故事。祥子的“三起三落”的经历: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文本叙写的是祥子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了,因此伤心落泪。
    19.例文:
    tā,改变了我
    升入初中后,相比小学而言课程增加了很多,周末,面对桌上堆放的各科作业,我真是感觉头疼,做了几道题,我便心情躁动起来,心中抱怨着,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呀?偏偏这时,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绞尽脑汁还是没有解题思路,我把数学书往桌上一摔,生气的说:“初中数学,太难了吧!”索性,扔掉了手中还未研究透的课本,我准备回老家一趟,去找爷爷倾诉一下烦恼。
    阳春三月,尽管还未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色,可空气中含着种温暖湿润的感觉,就这样,一路沐浴着春风,我来到了乡下。
    推开大门,正听见爷爷哼着小曲。定睛一看,爷爷正拿着一把大扫帚,“唰唰”的声音伴着灰尘起起落落,整个小院被扫的干净整洁。爷爷一回头,见我来了,就招呼我过去,我应了声,心中正纳罕爷爷唤我过去干什么,爷爷正在收拾着校园中最不起眼的一角,泥土的气息扑面而至,七凌八乱的木板被爷爷一个个翻开来,我也参与进了工作。
    一层又一层,木板都移动到了旁边。当我翻开最下边的一层,谁知,在那块木板边缘靠着的土壤上,竟有几片绿色的新叶!我注视着小草,它的茎部还因刚刚破土而发出点淡青色色,叶子小而细嫩,随风摇曳。显然,是刚发芽不久。我问爷爷:“爷爷,你看,这是什么草?”爷爷眯起眼睛,细细察看了一会儿,摇着头说:“谁知道呢!这草,真厉害啊!被那么多木板压着,就靠他们之间缝隙透进的那一点阳光和空气,竟还发出了芽!”爷爷顿了顿,又说,“在几乎没有水的情况下,汲取土壤中的水分,才长出了新叶,不容易啊!”
    我反复琢磨爷爷的话,是啊!若是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跟别的草一起发芽、长叶,那还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相反,在逆境中,自己奋力汲水,吸收养料,即便是与别的草一起发芽长叶,也是了不起的啊!而眼前的这株无名小草,竟在条件如此之差的逆境中,比同类还早,绽放开了属于自己生命的花朵,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尽管没人能叫得出它的名字,体态也不值一提,但是,它在重重挫折之下的拼搏,足以让我赞叹!它,这棵顽强的小草,让我明白了挫折可以是绊脚石,也可以是令人扶摇直上的垫脚石的内涵。
    跟爷爷说了声“再见”,我迎着阳光小跑回家,准备向那无名小草一样,迎着挫折寻求养料,在逆境中做强者!翻开刚才丢掉的课本,拿起笔,晃动着笔尖,阳光在上面跳跃,跳着跳着,就跳进了我的内心,我也开始汲取养料,绽放新芽……
    【详解】
    一、审题:
    本题为命题作文,要理解关键词“改变”的内涵,由题干中“进入初中后,我们遇到了很多tā(他、她、它),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可知,是初中生活中,一些人、一些事或一些物让“我们”从反面走向了正面,让我们在不断进步、成长。本题为命题作文,其中的“tā”应该特指某一个人或物,写作时在文中需将“tā”换成“他、她、它”其中的一个,改变的对象是“我”,“改变”必然有一个过程,“改变”前后的内容都要交代,因此用到对比手法。还需注意,选材范围为进入“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经历。
    二、文体: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适合写议论文。
    三、选材、立意、结构安排:
    本文需从初中学习和生活经历中选材,重点围绕“改变”一词组织材料,把“改变”前后“我”的不同表现写清楚,突出他(她、它)对“我”的影响,最好是写某个人或物对“我”的积极影响,所以尽量写选“我”从反面走到了正面的材料,以便突出正能量的主题。若写某一物改变了“我”,即围绕“它,改变了我”选材,“它”指代的范围较宽泛,可能是一本书,也可能是石缝中的小草,也可能是一只小蜗牛……不论指代什么,都要写清楚从“它”身上我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而发生了什么改变。赋予“它”一种精神内涵。比如开头可用心理描写,突出“我”考试失利沮丧的心情。“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撑起伞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数学只考了72分,小学时我的数学成绩还名列前茅,对初中数学,我就入不了门了吗?我还有希望吗?真想放弃,可是我又不甘心,坚持下去,我真有那个能力吗……”,中间叙述无意中看到路旁小树上的一只小蜗牛,重点描写小蜗牛的什么状态让“我”明白了一定的道理。“我捡起一根树枝,无聊地捣那只蜗牛,它不但没有缩头,反而继续一缩一伸地爬着,毫不示弱。我生气极了,一只小小的蜗牛都瞧不起我。于是,我又捣了它一下。它努力地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路线,仿佛是为了避开我的“打扰”,接着写我看到它锲而不舍的前进时的心理,“噢,是我的一时兴起,竟让它之前的努力都前功尽弃。顿时,一种愧疚涌上了我的心头。我不就是那只蜗牛吗?蜗牛都能一步一步,克服一切困难,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我,为何不能”,再写“我”从沮丧到豁然开朗的思想状态的改变,“雨停了,我心中的也阴霾一扫而空,一口气跑回了家,来到了书桌前,拿起了那张数学试卷,认认真真地订正错题”,结尾扣题,深化中心:噢,是它改变了我。那只小小的蜗牛让我明白遇到挫折时不要消极,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永不言败,就一定能有收获!
    若写某一人改变了“我”,即围绕“他(或她),改变了我”选材,重点写这个人对“我”的思想和行动的影响,比如开头可以写“我”刚升入初中的状态:转眼之间,结束了小学生活,步入初中的大门,可我的心还没有收回来,所以十分贪玩。每天都只做完书面作业,从来都不复习。开始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期中考试,很多同学都考了九十多分,而我才得了七十六分。我以为自己耽误了学习,再也没有赶上的机会了,再学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了,于是便开始自暴自弃,上课不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及时交了。接着写她——我的老师发现问题后,找到“我”,语重心长的给“我”将关于学习的道理:到了初中,学习任务重了,一定要珍惜时间。一个人只要肯努力,肯定会有进步的。有一句话叫做“不吃苦中苦,怎得甜中甜”。你一定要振作起来,咱们学的课程还不多,现在学习还不晚!这里可对老师进行语言描写的同时加入神态描写。接着写“我”得到老师的鼓励后思想和学习状态的改变,“从此以后,始终有一种力量在不断地激励着我学习,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下做练习强化,后来我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地进步着,我也越来越自信……”结尾扣题深化中心:是她——我敬爱的老师改变了我。没有她的鼓励和关心,我还在失败的阴影中徘徊,师恩难忘,永记我心。 
    《tā,改变了我》中“tā”无论是人还是物,选材时最好先写之前的“我”有什么不良的状态,比如消极、失落、一蹶不振等,或一些对成长不利的性格,比如胆小、懦弱等,而他(它、她)的出现给了“我”什么帮助,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发生了哪些改变,运用对比写法,围绕“遇到了他(她、它)”发生的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我们的成长”立意,突出积极正能量的主题。

    相关试卷

    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五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