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 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
展开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课程标准分析
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列举出周围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但不必用形式的定义来表述什么叫做负数.引进负数后,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要求学生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学习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正负数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学习负数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非负有理数,了解了非负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为学习负数有理数奠定了基础,负数概念是通过具体实例建立的,需要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理数的分类,需要学生根据有理数的特征及其系统分类,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非负数的概念及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本节的难点是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法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数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如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300元和支出280元,增加12%和减少10%等,怎样用数学符号来分别表示它们?如果用小学学过的数,显然是不够了,因此负数的概念由此引入而建立,由此突破重点.对于难点的突破,要把课本上的实例通过语言或画图进行直观形象地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找出具有相反意义这一特征,最后抽象出用“+”“-”号分别表示它们,从而突破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学法分析
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非常多,学生列举实例的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些实例的共同特点,对有理数的分类,同样要引导学生先去观察、概括、对比、交流、讨论,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由于这节课是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并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还有让学生自己总结已经学过的数,尝试进行分析,通过交流、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到有理数的分类,所以独立思考,自主互助学习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14 近似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14 近似数教案及反思,共1页。
七年级上册1 正数和负数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1 正数和负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数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数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