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课堂导学,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审核
包组领导
学习目标
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 力。【重点】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难点】
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 以 体 为 主 , 记 录 了 孔 子 及 其 弟 子 言 行 。《 论 语 》 共 二 十 篇 。与并称“四书”。
( 2 ) 孔 子 ( 公 元 前 551- 公 元 前 479 ), 名 , 字 , 春 秋 末 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
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3.解释加点的词。
(1)三十而立.()(2)传.不习乎()(3)逝.者如斯夫
()
( 4 ) 仁.在其中矣(
)
( 5 ) 饭. 疏.食. 饮. 水.(
)
(
)(
)
( 6) 学而不思则罔.(
)
( 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
【课堂导学】
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第一至三章:
(1)子曰:“学而 时.(
)习之,不亦 说.(
)乎?有朋.(
)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为.
(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传.( )不习乎?”
(3)子曰:“吾.( )十有.( )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 惑.( ),五十而知 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 矩. () 。 ”
【课堂检测】1 .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不逾矩()()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曾()子
一箪()食曲肱()而枕之殆()笃()志2.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 吾.身.()()(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
(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
【课后作业】
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二.理解性默写
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 , ”是学习的方法;“ , ”是学习的乐趣; “ , ”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 ”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
( 3 ) 孔 子 讲 道 德 修 养 不 是 一 朝 一 夕 的 , 最 高 境 界 是 : “ , ”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