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测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声音的传播,在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中,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做以下实验,并做好记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猜想:可能需要。
实验器材: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密封盖、小铃铛、铁丝。
实验观察:
(1)紧密封严瓶盖,摇动铃铛,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
(2)对玻璃瓶进行加热,密封的瓶盖、瓶口之间稍有空隙,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
(3)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铃铛,铃声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4)从实验中你能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声音的传播和介质状态的关系实验. 材料:三个可以密封的塑料袋,沙子,水,硬币.
实验:在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满沙子、水和空气,密封后平放在桌面上.把耳朵分别贴在袋上、袋上和空气袋上(另一只耳朵塞上塞子),用硬币轻轻敲打桌面(距袋较近),比较三次听到的响声有什么不同,并由此回答:
(1)声音的传播和物态是否有关?
(2)传声效果如何?
3.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5)此“土电话”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4.在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中:
(1)甲图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此装置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__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2)乙图装置,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会跳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上敲击右边的音叉,则左边乒乓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跳起,原因是________.
5.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瓶或烧瓶、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图所示:
(1)将瓶口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
(2)对烧瓶加热,密封瓶盖与瓶口间稍有空隙,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听到的两次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6.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泡沫板,小强认为小明选择的这些材料中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_.
(3)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
7.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8.做以下实验,并做好记录:
(1) 将铅笔的一端轻轻塞在自己的耳朵处 (注意安全,不要伸入耳朵内),用指甲轻轻刮笔的另一端,不仅自己听,还请邻近的同学一起听.结果是自己________听到刮笔的声音,邻近的同学________ (选填“能清楚”或“不能”) 听到刮笔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固体传声和空气传声相比,本领强的是________.
(2) 为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工人把一根金属棒一端放在自己的耳边,另一端沿着地面移动.根据上面的结论说明工人这样做的原因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比______传声性能好.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停止,______停止.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松弛的线______(填“易”或“不易”)传声.
10.小张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较小,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选填“变大”或“变 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它是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______ 、______ .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2.如图所示,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个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三根直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管.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有3个相同的玻璃瓶里都装有水,且水面高度不同.小李和小华两个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其中小李用嘴贴着瓶口往里面吹气,而小华对瓶进行了敲击.根据所学的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小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丙”);
(3)小李和小华所进行的操作中,共同点是_____.
14.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如图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实验2如图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大,而且音叉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是前者较小后者较大。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实验1主要是研究声音的_______与发声体振动_______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越快,声音的_______。
(2)实验2主要是研究声音的_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越大,声音的_______。
1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
(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
16.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
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
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
(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
17.如题1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证明_______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的传声效果更好.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捏住棉线时,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也停止了.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题2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18.在学习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是不是有关呢?小华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右边是一个去掉底的玻璃瓶,它的底部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后用橡皮筋扎牢.左边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1)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利用________法,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多次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________.完成表中的内容__________.
答案
1. 能 变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1)实验中选用沙子、水和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用耳朵听硬币敲击桌面声音传来的快慢,听到声音的快慢不同,说明声音传播与介质状态有关;(2)耳朵贴在装有沙子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大,贴在装有空气的袋子上时,听到的声音响度最小,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3.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棉线停止了振动 不能 不能
4.振动 响度 空气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5. 能 铃声变小 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
6.调小 大 保持不变 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 羽绒服
7.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在鼓上放几张小纸屑,敲响时,纸屑在跳动.
8. 能清楚 不能 固体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9.固体 金属丝 棉线 振动 发声 不易
10.高 高 频率 变大 变大 振幅 振动频率太低 次声波
11.A C ①B说明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②D说明了两次划动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12.空气 3 不能 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13.空气柱 甲 瓶子 丙 使物体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14. 音调 频率 频率 音调越高 响度 振幅 振幅 响度越大
15.A B 二 C D 0.76
16.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高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多少有关吗?
17.固体 金属丝 振动停止 a、d 琴弦的粗细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a、c
18.振幅 距离声源的远近 控制变量 距离 声音具有能量;3cm;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烛焰摆动幅度不同;声能与响度有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2 透镜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甲是一张日环食照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