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0-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测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2.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猜想是( )
A.盐溶解时吸收热量
B.加盐后冰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
C.加盐后冰熔点升高,冰熔化吸热
D.一定是温度计不准确
3.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
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D.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4.水银温度计中密封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支温度计测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B.水银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水银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D.水银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6.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水
B.夏天,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C.秋天,树枝上的霜
D.冬天,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没了
7.关于水循环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洋或陆地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
B.雾是由水蒸气聚集而成的
C.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雪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组成云
8.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 同的状态,如雾、露、雪、冰晶、霜、雨等,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液化(或没有液化过程)的是( )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雨的形成
9.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10.如图所示,豆腐滑嫩爽口,“冻豆腐”则松软鲜香。“冻豆腐”解冻后,会发现其内部有许多小孔,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体积的缩小,挤去水后膨胀形成小孔
B.豆腐自身体积的膨胀,向外拉伸内部形成小孔
C.外部的水冷却后变成冰雪,扎进豆腐后形成
D.豆腐内部的水受冻结冰,再熔化成水后形成
11.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①剥去包装纸,冰棒“冒气”,属于汽化现象。②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慢慢变小了,属于熔化现象。③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④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固现象。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2.小晨同学去济南卧虎山滑雪场滑雪时,发现了一台“人工造雪机”.机器将水吸入后,喷出大量微小颗粒,在地面积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关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固
二、填空题
1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测沸水温度时应使用__________温度计;冬天,在我国北方有些地区的最低气温达-50℃,测室外温度时应使用_____________温度计.
14.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冰的___________现象;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棒冰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后产生的;秋天,路边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后产生的;春天早晨的雾“消失”了是________现象.
16.(1)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___
A. B. C. D.
(2)如图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17.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________ 态;﹣120℃的酒精是________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一50℃,此时应选用 ________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18.课本中讲了三种常用的温度计,它分别是:
(1)实验室温度计,量程是﹣20℃﹣﹣110℃,分度值是________;
(2)________,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
(3)________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
19.使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有如下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等待一段时间;
c.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d.用手摸一下热水杯,估计待测热水的温度;
e.按要求正确读数并记录.
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步骤排列应该是_____________.
20.有一种“神奇恒温杯”,其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 ℃).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 ℃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了海波的熔化_____、凝固______的特点.(填“吸热”或“放热”)
三、解答题
21.小明与小刚对水的凝固(结冰)发生了争论:
小明:将毛巾在约5℃的水中浸湿,然后挂在0℃的空气中冷却,过一段时间发现毛巾上的水结冰了、所以认为水的温度达到0℃即可结冰.
小刚:将冰水混合物中的水(0℃),分别用A、B两个相同薄试管装好并密闭,A放入学0℃的空气中冷却,B放入-1℃的空气中冷却。过一段时间发现A中的水未能结冰,B中的水结冰了,所以认为水的温度要低于0℃方可结冰.
(1)你的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小明所做实验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小刚所做实验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该物质是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___(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2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丙中___________图.(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
1.C
2.B
3.B
4.A
5.D
6.D
7.B
8.B
9.D
10.D
11.A
12.D
13.水银 酒精
14.升华 液化
15.升华 液化 凝华 汽化.
16.D 丙
17.气 固 酒精
18. 1℃ 体温计 35℃~42℃ 0.1℃ 寒暑表 ﹣30℃~50℃ 1℃
19.dacbe
20. 吸热 放热
21.水达到0℃且能放热才能结冰小明所做实验,表面上看只达到凝固点,不能放热,但毛巾中的水会因蒸发而吸收余下水的热,即毛巾中的水放热,所以能凝固小刚的实验是水达到凝固点,同时在低于凝固点的环境中可以放热,所以能结冰
22.使物质均匀受热 2 不变 晶体 CD
23.68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A 不可行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2 透镜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小雁告诉同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