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试卷A卷(word版有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试卷A卷(word版有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试卷A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葚。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孔子在《论语》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阐述:
, 。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当前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随着合福高铁的通车,武夷山市推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精品 ——“武夷水秀”。它以畅游武夷九曲溪奇幻之旅为主线,以新颖的水mù ① (A 募 B幕)、动漫等声光科技为主角 ② (A jué B jiǎo),演绎武夷水文化。同时,剧中巧妙地融入了武夷山朱子儒家文化、彭祖养生文化、大红袍茶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甲】(A活灵活现 B跃然纸上)地展示了闽越王城、五夫龙鱼、武夷宫等本土元素。该剧还向世人【乙】(A宣布 B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期达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武夷水秀”这一梦幻而又美妙的多媒体视听盛宴令观众叹为观止。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 ②
(2)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 (3分)
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倒温和,一到晚上, ,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 ,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香是潮湿的, ,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
(改编自素罗衣《初识一瓣香》)
①像酒精勾兑的假酒 ②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 ③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观沧海》,完成4~5题。(6分)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选项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
【乙】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节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
注:①赀:价格。②傅:凭借。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罔( ) (2)博学而笃志 笃( )
(3)涉猎殆遍 涉猎( ) (4)以揣摩当世之故 故( )
7.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遇有异书必厚赀/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B.遇有异书/必厚赀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C.遇有异书/必厚赀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D.遇有异书/必厚赀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分)
(2)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3分)
9.【甲】、【乙】两文的读书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十来岁时,常常去邻居家读土屋墙壁上的报纸。
B.后来,有人告诉“我”,可以去图书馆借小人书来读。
C.过年放鞭炮后,“我”会捡包鞭炮的纸读,读得内心很快乐。
D.在废品收购人家院子里读书,使得“我”拥有了一个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
1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其中三件。(3分)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
(1)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从描写方法的角度)(2分)
(2)怎么办?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从加点词语的角度)(3分)
1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4.结合全文,文末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5.下面对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先生不愿解释“怪哉”,主要因为他认为学生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希望学生们专心阅读指定的书籍。
B. “这东西”指鲁迅小时描摹的那些绣像,这句话表达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恋。
C. 同窗们在书屋的后园中玩耍,体现了孩童好奇调皮,从侧面表现了书塾中的规矩也不是特别严格。
D. 作者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学生们读书的专注认真,表现这是篇极好的文章,也强调了先生的威严。
1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7.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写出两点依据。(5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百度百科有关“网友”截图
【材料二】下面是初一2班张华同学在本班范围内做的有关“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表,请概括出表格所反映的初一2班中学生交友情况。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调查对象:初一2班全体同学
选择的网友对象 | 凭感觉交网友 | 看重才华 | 看重外貌 | 看重人品 |
比例 | 20% | 10% | 20% | 50% |
【材料三】 专家看法·如何理性结交网友
首先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其次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除了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袒露给对方吗;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该如何对待等等。探讨这些问题,不仅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而且能够增长我们交友的智慧,更好地与他人交往。还有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命中的真实,所以我们要积极面对现实生活。最后不管互联网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来自网络)
18. 根据材料一、三,对“来自‘远方’的朋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题目中的“来自‘远方’的朋友”的“远方朋友”指来自外地的QQ、MSN、微信等交友软件上的网友。
B. 网友是一种特殊的朋友,它特殊在于通过网络认识、相知,不见面或很少见面。
C.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们不能交网友。
D. 因为互联网生活很精彩,所以我们能停留在虚拟世界中。
19. 概括出材料二的图表中与交友有关的信息(3分)
20. 结合材料三,谈谈该如何理性结交网友。(4分)
(六)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6分)
21.填空题。(3分)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会记录下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的样子:“生得黄胖而矮”的是 ① ;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的是 ②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的则是 ③ 。他们都在鲁迅的回忆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朝阳照着西墙,禾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蚌,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
“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事后“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简要概括。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样子”一词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形状;②人的模样或神情;③作为标准或代表,供人看或模仿的事物;④形势,情势。无论是文学作品里,还是生活中,都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样子”:周敦颐笔下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样子,“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时努力的样子,“嫦娥四号”月背着陆时专家们热泪盈眶的样子,李兰娟院士摘下口罩时满脸勒痕的样子,老师们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神采飞扬的样子,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的样子……
对于“样子”,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 (1)风正一帆悬;(2)峨眉山月半轮秋;(3)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4)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D
3.(1)(2分,每空1分)①B ②A;(2)(2分,每空1分)甲:A 乙:B
(3)C(3分)
二、阅读(70分)
(一)(5分)
4.(3分)C(C项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5.(2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二)(16分)
6.(4分)(1)迷惑;(2)坚定;(3)粗略阅读;(4)缘故,原因。
7.(3分)C
8.(5分)(1)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2分)
(2)大概是想要用来揽求各种称王称霸各种策略,来揣度当今世道形成的原因。(3分)
9.(4分)爱好读书;乐学忘艰;勤思博学;惜时刻苦。(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何子年少的时候喜欢读书,如果遇到有奇特的书,一定用大价钱把它购买回来,(为此)缩减衣食(用度的开支)作为(购书)费用,即使忍饥挨冻也不在乎。每次去田间巡走,一定拿着书。有时候去厕所,也一定是手拿一本书。他所收藏的书有四万卷,几乎都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大概是想要用来揽求各种称王称霸各种策略,来揣度当今世道形成的原因。一旦遇到有些事情盘根错杂难于处理的,立即即用古人的作法来相合。如果有不合的,学深入地进行思考,竟然是夜以继日。
(三)(20分)
10.B(3分)
- 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书;⑤被窝打着手电读书;⑥在月光下读书(答到其中任意三件就给3分)
12.(1)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而又具体地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2分)
(2)“偷”原是窃取的意思,在文中是指废品收购的人家不允许“我”把书带回家读,而我趁他不知把书带回家去读去抄,写出了“我”当时因痴迷读书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与热爱。(3分)
13.句子中的“花”指的是书。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读书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之情。(3分)
14.内容上,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念,点明主旨。(3分)
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总结全文。(3分)
(四)(12分)
15.(3分)D
16.(4分)通过对先生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微笑”“仰起”“摇着”“拗过去”,具体细致地写出了先生大声朗读时的入神(入迷、陶醉、专注、享受)的样子,也表现了作者对先生读书样子的难忘、好奇,也为后文写孩子们在课堂上做戏、画画做铺垫。
17.(5分)示例一:快乐;依据:①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腊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其乐无穷;②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我们的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只听见先生一个人还在大声朗读,挺有意思的;③趁先生不留意,“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充满儿童的乐趣。
示例二:不快乐;依据:①不能在泥墙根一带玩耍,不能在雪地捕鸟,跟百草园相比,比较无味;②受到很多拘束,礼节多,不自由,不能问与“读书”无关的事;③先生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比较严肃。
(五)(10分)
18.(3分) B (解析:A“.远方”不是指外地,而是指网络上的QQ等。 C.没有“不能交网友”之意,而是要“理性地交朋友”。D.原文是“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
19(3分) 初一2班的大部分学生结交网友轻才华外貌而更看重人品。(意思对即可)
20.(4分) 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②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③要积极面对现实生活。④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1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六)(6分)
21.①长妈妈(1分);②藤野先生(1分);③范爱农(1分)
22.(3分)“我”渴望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我”背完书后去看五猖会的情绪没有原来那么高。(意思答对即可。)
二、作文
23.(60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试卷B卷(word版有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A卷(word版有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同步检测试卷A卷(word版有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