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2.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把握好抒情的度,能将基本的抒情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你们每天都朝夕相处,这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啊!现在给你们一个表达真情的机会——同桌之间,说一句或感激或珍惜友谊或相互鼓励或其他能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情感的话,限时两分钟。
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而这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抒情。
学习目标
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抒情及分类。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是指作者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引起读者共鸣,使之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
2.认识抒情的类别。
老师准备了一些我们熟悉的抒情片段,请同学们结合在《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中学到的有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知识,判断下列片段哪些是直接抒情,哪些是间接抒情。
片段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片段三: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光未然《黄河颂》
片段四: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莫怀威《散步》
片段五: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片段六: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片段七: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指名回答
答案预设:
片段一:间接抒情;片段二:直接抒情;片段三:直接抒情;片段四:间接抒情;片段五:间接抒情;片段六:间接抒情;片段七:直接抒情。
总结:
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即为直接抒情。
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感情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则是间接抒情。
3.区别抒情的类别。
通过展示的七个片段,我们具体了解了常见的两种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可见这两种抒情方式在名家名篇中是经常运用的,同样,在我们平常的写作运用中,也可以借鉴使用。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七个片段,说说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适合用于写作中。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坦露、有强烈的感染力。而间接抒情则是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中,它的好处是情感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写作时,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可以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
五、课堂总结
抒情以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为主。它通过抒发自己对生活的鲜明而强烈的体会和认识来表达情感体验。它不具体刻画人物,不展开故事情节。运用抒情表达可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
间接抒情是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直接抒情则是思想感情的直接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在写作时,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可使文章增色,也更容易打动读者。
六、作业布置
片段作文:写一段话,合理运用抒情方式,表达你对某人、某事、某景的情感。要求情感真挚,2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
直接抒情
学习抒情
间接抒情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的不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向下学习。
学习目标
1.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2.借助经典,了解写法,课堂练笔。
三、新知学习
(一)、展示交流,进入新课
我们先来展示交流一下上节课大家的习作。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先小组内逐一展示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评习作,并推选出小组内的优秀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
3.全班评价习作:小作者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的感情是否真挚?你还有其他感受想表达吗?
(二)、学习技法,品析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是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的。我们要学习具体的方法,以便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表达情感。
1.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
我们以《土地的誓言》为例,看看直接抒情的方法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土地的誓言》中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这段话人称发生了变化,便于直接倾诉、直接抒情;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更加炽热、直接地表达情感。
由此可以看出,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是: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坦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分析间接抒情的方法。
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那么常见的间接抒情的方法有哪些呢?
(1)记事抒情。
记事抒情是指寓情于事,叙述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
例如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片段: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值得注意的是,记事抒情不能停留在客观的交代与陈述中,而应处处表露出作者的情感,将情隐含在叙中。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这种写法移情入景,看似写景,实则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可见,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习作的重要手段。
例如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中的片段: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值得注意的是,借景抒情的关键,在于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要有深刻、独到的感受,情与景要互相协调。
(3)即物抒情。
即物抒情是借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把感情表达出来,使文章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例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片段: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值得注意的是,即物抒情的关键,在于选择的对象要准确,物与情之间要有相通之处、相似之点,要抓住所咏之物的鲜明特征,运用得自然恰当。
(4)寓情于理。
寓情于理是将感情融注在议论之中,以富有感情的议论使说理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
例如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片段: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寓情于理的关键,在于论理要精辟、深刻,富有哲理性。
小结: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都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我们既要明晰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表现形式,更要准确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我们在写作中学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当堂训练
1.请将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进行加工,融入抒发主观感情的语句。
我们在湖边走,在山上走。湖水在脚边,时来时退,有鱼有虾,登高还可望见太湖。
(①学生自由写作;②小组内交流习作,推荐最好的一个片段,全班朗读展示;③师生共同评议)
我们在湖边走着,在不高的山上走着。四周的风物秀隽异常。满盈盈的湖水一直溢拍到脚边,却又温柔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抚拍着石岸。水里的碎瓷片清晰可见。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都在眼前游来蹦去。登上了山巅,可望见更远的太湖。
——郑振铎《石湖》
五、课堂总结
情贵在真,要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朱光潜曾说过:“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要水到渠成。同时,抒发情感要恰当,要把握好度。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另外,找到触发情感的点并将其写在作文里,会更容易打动读者。
抒情方式的运用可以根据需要恰当选择,可以只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中的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抒情方式。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着使用,往往能使文章的感染力更强。
作业布置
下面两个题目,按照教材P45提示,二选其一,完成习作。
1.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直接抒情
七、板书设计
记事抒情
学习抒情
借人抒情
借人抒情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即物抒情
寓情于理
八、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师荐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及反思,共3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