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
展开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引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一、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背景简介
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就应从感情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内容和表现技巧,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文”了。忠孝两全是《陈情表》的中心,这种封建意识本不足取,但由于这篇文章语言恳切,文笔委婉,记叙详尽,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三、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为内容。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陈:陈述
陈 ? 情表
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四、整体感知
字音:
险衅xìn 夙sù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 茕qióng茕孑jié立 床蓐rù 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陨yǔn首 逋bū慢 笃dǔ 不矜jīn名节 拔
擢zhuó 优渥wò 盘桓huán 气息奄yǎn奄 侥jiǎ幸
诵读提示:
第一段:凄苦 悲凉
第二段:感激 恳切
第三段:真挚 诚恳
第四段:忠诚 期待
文章结构:
第一段:凄苦 悲凉——自己的悲惨遭遇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
第二段:感激 恳切——征召之恩与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真挚 诚恳——提出孝之大理
第四段:忠诚 期待——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之策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
五、课文解析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文言知识】
险衅:指命运不好。
夙遭闵凶:夙,早时。如“而刘夙婴疾病”,《氓》“夙(早)兴夜寐”,《出师表》“夙(早)夜叹忧”。闵,通“悯”,怜悯。凶:不幸。闵凶:形作名,忧患不幸的事。
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可以理解为“我”。如《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见谅”“见解”。
舅夺母志:夺,强行改变。如《论语》“三军可夺(改变)帅也,匹夫不可夺(改变)志也”。
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到了,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终鲜兄弟:鲜,少,没有。
祚:福分。
晚有儿息:息,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外,内:名作状,在家外,在家内。
形影相吊:吊,安慰。如“吊民伐罪(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蓐:通“褥”,草席。
【译文】
臣下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那年,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让她改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体弱多病,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下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家门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没依靠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内容分析】
文章第一段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
紧扣“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卖惨——
六月——丧父
四岁——母亲改嫁
年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成立——门庭衰落
晚年——生子
成长所赖者 祖母而已。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这既是祖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现在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生活不能自理,进入人生晚景,作者是她唯一的感情支柱与生活依靠,他怎能置之不理?于情于理都必须照顾祖母。这些描写凄楚哀婉,恻然动人,而且情理并发,将自己的经历写得情深有致,感人肺腑,为下文“愿乞终养”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文言知识】
逮奉圣朝:逮,及,至。
清化:形作名,清明的政治教化。
察:考察和推举。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孝廉 名作动,做孝廉,为孝廉。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科举考试的初级。秀才:名作动,做秀才,为秀才。
郎中:古义,上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除:授予官职。
洗马:古义,太子的属官;今义,清洗马匹。
微贱:形作名,微贱的身份。
上报:古义,报答;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急于星火:介词短语后置句。
奔驰:古义,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义,很快的跑。
刘病日笃:日,名作状,一天天的。
臣具以表闻(上):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省略句。
则告诉不许:被动句。
告诉: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进退: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译文】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担任服侍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在奏表中上告,并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有意推脱,怠慢上命。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准许。我现在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
【内容理解】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积累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表明情况属实,并非托辞,以消除晋武帝的疑惑。
3.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情真意切而含蓄精当的叙述,将忠诚之心与孝顺之情并提,句句合情入理,使人信服。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然而,此刻李密并未就此提出请求,反而含蓄住笔。
如果说第一段侧重叙述祖孙之情的话,此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奔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欲赴任就职,以尽忠报国的焦急心情。这样使晋武帝相信其不欲负朝廷的器重及眷爱后,才又笔锋一转,说出自己确有隐情:“刘病日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文言知识】
故老:形作名,年老之人。
且臣少仕(于)伪朝:省略了介词“于”的省略句,状后。
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拔擢:提拔。
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
是以:因此。
区区: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
远:形作动,远离。
【译文】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有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并不想自命清高。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让我实在是不忍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内容分析】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1)列出晋武帝的施政纲领“圣朝以孝治天下”,为孝敬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诏赴职做了言之有理的开脱。将自己的言行巧妙地纳入晋武帝的治国体系中,使之产生认同感。接着
(2)写到最关键的问题,以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没有不事二主之心。先写自己在蜀汉既是“本图宦达,不衿名节”,接着自贬身份,说自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地位,对皇帝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盘桓”“有所希冀”。此处委婉得体,顿挫有致,有力地消除了武帝的疑惑,取得认同。
(3)着重陈述了祖母刘氏的病情以及与之血肉相连不可须臾分开的密切关系。而祖母已经“朝不虑夕”,由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关系,是让他“区区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至此才明确而语气和婉地摆出自己的真实态度。可谓水到渠成,有理有据,情真语切。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1)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2)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文言知识】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短语后置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
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犹蒙矜育:矜,怜惜。
不矜名节:矜,自夸。
矜悯愚诚:矜,怜恤。
听:听从准许。
谨拜表以闻(上):省略了宾语的省略句。如上文“臣具以表闻(上)”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作状,像犬马一样。
【译文】
臣下我今年44岁了,祖母今年96岁了,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实在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享尽天年。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把我的心情愿望传达给您。
【内容分析】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第四段:
(1)为了防止晋武帝利用“徇私情”和“报国恩”的矛盾而采用高压手段,作者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解决尽忠与尽孝的矛盾,即请求晋武帝赐他在“日短”之内“报养刘”,那么他以后将“日长”地“尽节于陛下”。说明终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国家,可以并行不悖,只是有先后缓急之分而已。
(2)进一步强调自己的难处,而且这难处真实到“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尽知的程度。
(3)再次明确恳求“听臣微志”,那么以后“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忠爱之情溢于言表。
六、小结
在这种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的分析后,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失去了所有的借口和退路,只能对李密的行为表示支持和同意了。
七、问题探究
1.“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文中几次说到类似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贬低自己的话?是不是有什么言外之意?
李密这些话都是真话,而且也是非说不可的。古代的名士在政权更迭之际往往被逼表明政治态度,并与统治者合作,否则往往会被认为别有用心,招来杀身之祸。在晋王朝建立的前后,掌权的司马氏更是以此为由杀戮名士。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误会,他确有必要郑重声明,自己并不是讲究什么名节,完全是因为祖母尚在,需要照顾。李密本是蜀汉的官员,历任州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晋王朝建立后,鉴于他是著名的孝子,多次请他出来当官,先征为郎,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又征为太子洗马。他却因要为祖母养老送终而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有所希冀”,那就很危险了。事实上在李密一再推辞任职之后,已经出现了“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严重局面。颇有政治经验的李密怎会不知?所以赶紧上表陈情,恳切地再三声明自己之所以一再推辞的理由,以免遭杀身之祸。
2.《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背诵全文,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的特色。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畏惧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精品教案,共11页。
2020-2021学年9.1 陈情表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9.1 陈情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