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课件ppt
展开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正音:自省 xĭng 如乐何 yùe 文质彬彬 bīn 譬如 pì 未成一篑 kuì 八佾 y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对做事敏捷迅速,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
按照第一、二章的学习方法,分成十个小组,一个小组讨论、探究其中的一章。要求:小组上台展示,其中一人朗读,一人指出关键字词并解释,一人翻译,然后轮流解读。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在早上,名词做状语。
夕:在晚上,名词做状语。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和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也。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本章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质朴与文采同样重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原谅,宽容;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子贡问孔子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肯定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养家的作用。
《论语》十二章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把答案填在下表中:
执着追求“道”(真理)
“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
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用类似的方式分组演读本文的十则《论语》,小组比拼
经典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运用经典时要注意什么?
事件回访:狭路相逢烟花互射激战4小时,广西玉林两家婚礼变闹剧 2019年4月10日报道,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有两户村民办婚礼,双方迎亲队在路中相遇,由于有感同日办喜宴兼狭路相逢是“不吉利”,加上双方在路上又各不相让,结果引发争执,继而爆发激烈冲突。双方从当日下午2时一直互相抛掷烟花、追打火拼,直到傍晚6时许才结束。联系《论语十则》请就此事谈谈我们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精品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社会地位高,人格高尚,社会地位低,人格卑鄙,答案伤害,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士不可以不弘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身临其境步入经典,新宁一中校训,积铢累寸触摸经典,文化背景,《大学》内容,致知诚意正心,八条目,课题释疑,寻根究底研读经典,止于至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身是一堂人生必修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