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67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67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67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兰亭集序》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了解《兰亭集序》的课文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的意思。
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经典美文的能力。
3.懂得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核
心
素
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文言文相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篇课文的主旨寓意 。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中鉴赏本文,体会本文的美,在美中学。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逸事和《兰亭序》在书法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
积累文中重要文言文知识。
难点
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文言文知识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那幅书法作品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文风清闲,字字珠玑”,被称为历代序跋样板中的妙品;一起走近这幅书法艺术登峰造极,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对后世在文学上、书法上以及文化上有深远影响的千古杰作。
创设情境
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带着情境,走入本课
讲授新课
一、文化常识
关于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书 圣
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序:
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赠序、二是书序。
赠序:
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序:
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等。如:《呐喊自序》 、《兰亭集序》。
文体: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集会: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已节)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参加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 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检查预习:
癸丑( ɡuǐ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管弦( xián )
骋怀( chěnɡ )
一契( qì )
嗟悼( jiē dà )
彭殇( shānɡ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qū )
听读诗歌,理解本文
文白对译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原文: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原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译文: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
原文: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
合作探究:
重要词语:
修禊事也:做,从事
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长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热闹
俯察品类之盛:繁多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
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穷尽
夫人之相与:交往
词类活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以……为一
齐彭殇为妄作 齐:以……为齐
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游(放纵) 骋:使……骋(舒展)
当其欣于所遇 欣:以……为欣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 (于怀不能喻)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于斯文有感)
定语后置句:
仰视宇宙之大 (广大的宇宙)
俯察品类之盛 (丰富的万物)
七、课堂练习
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B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拓展提高
古代书法名家
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
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苏黄米蔡——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颜柳——唐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
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唐草书的杰出代表“颠张醉素”--张旭和怀素
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张米董——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
虞欧褚薛——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九、作业布置
归纳本节课重要文言文知识点。
背诵本篇课文。
PPT出示相关文学常识。学生进行相应积累。
出示名家朗诵,师生跟读
根据课下注释,教师与学生进行文白对译。
学生先说内容,教师再指导。
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重要文言文语法现象。
课堂上进行班级检测。
积累古代书法名家相关知识。
作业不只之前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启发,链接与本文相关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共享。
夯实基础
了解关于的相关文学的常识。积累。
积累相关知识
读诗是理解的第一步,把握好正确的读音、句读有利于学会正确理解文本。
教师鼓励。
理解诗歌具体内容。
积累是为了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积累重要的基础。
检测本节课所学内容。
拓展学生知识 面。
完成作业
课堂小结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 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板书
兰亭集序
作者
写作背景
序
兰亭集会
语法现象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重在理解这一节课内容以及相关文言文知识。
及时总结,要点提示。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