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有理数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的分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进行分类讨论的意识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 ||
教学难点 | 对分数的理解。 | ||
知识重点 | 有理数的分类 | ||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
知识回顾与深化 | 问题1: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3.8,-6.2,-4,0,-6,12,3.14 正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2.若下降5m记作-5m,那么上升8m记作 ,不升不降记作 。
| 学生回答后追问学生0是正数还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及0的特殊意义。 | |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师:在小学大家学过1,2,3,4……这是什么数呢? 生:自然数。 师:在这些自然数前面加上负号,如-1,-2,-3,-4……这些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具体叫什么负数呢? 师: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 1.分类数的名称 1,2,3,4……叫做正整数; -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即)……叫做正分数; ,-,……叫做负分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 2.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认为有理数还可以怎样分类?请与同伴交流。
| 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使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步认识问题。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循循诱导,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
| |
巩固练习 | (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 (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 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授课过程中应该随时进行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 |
阅读思考 | 下列有理数-7,10.1,-,89,0,-0.67,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负数? 学生思考,然后找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 通过此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分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数进行分类讨论的意识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 |
小结与作业 |
| ||
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 由学生小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全体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及应达到的目标。 | |
本课作业 | 必做题:教科书第6页习题1.1第6,7题 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
| |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 |||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3,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分析小结与复习分作两个部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代数中的规律,平面图形中的规律,空间图形中的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法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