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6.14.2《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2)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6.14.2《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2)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6.14.2《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2)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14.2 *变形记(节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4.2 *变形记(节选)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知识,预习检测,通读文本,梳理情节,细读文本,深入思考,拓展阅读,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本文是节选。主要写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清早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因而失去了职业,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一家人对他的态度就变了,他在寂寞和孤独中悲惨地死去。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揣摩小说中的语言,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关注主人公“化虫”之后的遭遇,思考小说荒诞故事背后的象征寓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通过荒诞、变形表现真实生活的艺术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
    教学重点: 关注主人公“化虫”之后的遭遇,思考小说荒诞故事背后的象征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
    2、家庭背景
    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的布拉格,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卡夫卡在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父亲对卡夫卡的教育手段是“骂、威吓、讽刺、狞笑”。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曾提到他欣赏一位犹太演员洛伊,而父亲却以不屑一顾的语气和可怕的方式将那演员比做一只甲虫。
    3、现代主义文学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4、相关评价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红光。 ——作家阎连科
    《变形记》是“无情或纯自我孤独的象征”,因为人变成了甲虫,不会说话,没有表情,失去了和外界的交流,但是他又保留了人类所有的情感,因此他的孤独感就能令人感到更加的凄惨可悲。 ——20世纪世界作家马克斯·勃罗德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已达到大师的高度:他写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为再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变形记》这部本世纪伟大完美的著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
    二、预习检测
    1、字音
    脊jǐ背 掺和hu 毋宁wú nìng 窘jiǒng迫 宽宥yòu 澄chéng清
    颤chàn动 强劲jìng 嘈cá杂 一幢zhuàng房屋 一刹chà那
    2、字形
    烦躁 门扉 倦怠 调遣 耽搁 不可思议
    3、词语
    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腕。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指武艺。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
    神不守舍:指神魂离开了身体,比喻丧魂失魄,心神不安定。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三、通读文本,梳理情节
    整篇小说共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关心着怎样还清父亲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写为了生存,家人只好打工挣钱,并且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原来一直爱着他的妹妹终于提出把他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主人公格里高尔“化虫”字后的遭遇,描写了同事、家人各式各样的反应。
    四、细读文本,深入思考
    1、从选文来看,格里高尔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格里高尔是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每天为了职业辛苦奔波,想攒够钱还清父母的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
    他勤劳、忠厚、善良、忍耐、 忠于职守,很有责任感,爱家爱亲人,颇善解人意。
    2、如果这部小说重新出版,封面需要配一张插图,你觉得如何画才最能体现小说主旨?
    明确:1915年库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变形记》单行本时,卡夫卡曾致函该出版社:“这个昆虫是画不得的,哪怕是从远处来表现也不行——如果允许我提个建议的话,我会选这样的画面,如:父母亲和秘书主任站在紧闭的门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亲和妹妹在灯火通明的房间内,一扇通向旁边黑漆漆屋的门敞开着。”后来出版时封面上画的是一个青年哭着走出家门,应该说这个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和文章的内在思想是一致的。
    其实,格里高尔是不是真变成了甲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变形之后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比如这些细节:对可怜的儿子,母亲一次比一次更远离,父亲由驱赶而置之死地;妹妹由照顾而冷淡,由冷淡而嫌恶,当格里高尔因绝食而死亡后,全家居然安排了一次郊游!
    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卡夫卡通过让主人公变形,通过对甲虫无声的、非人的心事和语言,以及那无人理解、无法表述、无法申辩的委屈和痛苦的表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阐述了现代社会人的极端孤独与寂寞,尤其是亲人的轻蔑与厌弃,更显其人情的冷落和淡漠。
    3、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明确:“真实”是指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的具体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仅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补充】荒诞手法的特征: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某些带本质性的问题。
    4、这篇小说运用了象征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明确: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虚幻世界,象征着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这里,象征只是一种方式,揭示、暴露问题才是目的,该部作品真实地表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给人造成的压力、重负,最后导致人的精神扭曲。主人公格里高尔睡的床、所 住的房间,象征着压迫、禁锢人们的社会——拥挤、狭小;格里高尔一夕之间变为甲虫后背上的壳则象征着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重压,如影随形,无法得到解脱,束缚着每个人的身心,使他们的生命弯成一种不自然的弧度在天地间卑微地游离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丝毫不由自己,而想要挣脱这宿命的枷锁,无异于天方夜谭。
    小人物想要在艰难时代求得生存,就必须蜷缩成顺从、服帖的姿态,在豪强巨富中间小心翼翼地讨得一点残羹剩饭,这样窘困的境况便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至死方休。这也是格里高尔最后死亡的象征意义。卡夫卡正是通过象征手法,让《变形记》在荒诞的情节中揭示出社会人生的现实。(——王向东《变形记》探析 《天府新论》2001年第02期)
    五、拓展阅读
    课下自读《变形记》第二、三部分。
    六、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课外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14.2* 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4.2* 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5 雷雨(节选)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5 雷雨(节选)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知人论世,解题,整体感知,提供鉴赏人物视角及方法,文本探究,拓展延伸,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