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导学,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4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习目标】1.能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做出合理的猜想2.能正确连接实验电路,根据电流表的变化,说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效果。3.能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公式。4.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运用欧姆定律,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课堂导学】(一) 电阻的串联:[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想假设]:你的猜想是 猜想的依据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图15-16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图15-16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分析论证]: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填“大”或“小”) [思考] 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影响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来解释呢? 2.理论推导:请同学们用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加以证明。证明: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 。表达式为: 3.交流。(1)在上述探究中,R可以叫做电阻R1,R2串联后的 。(2) 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总电阻 R= 例1:阻值为10Ω的R1与阻值为15Ω的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若电源电压为5V,则流过R2的电流为多少? 练1: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350欧,已知电阻R1 =170Ω,则电阻R2多少欧?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是100mA?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 (二)电阻的并联:[思考] 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填“增大”或“减小”)。1.实验探究的问题: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表明: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 (填“都大”或“都小”)。 2. 理论推导证明: 结论: 例2.用电器甲的电阻为20欧,用电器乙的电阻为80欧,将它们接在电压为16伏的电源上,求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以及通过甲、乙两个用电器的电流。 课堂导学答案(一) 变大 增加导体的长度 (1)大 2、课本108页 之和 R=R1+R2 3、总电阻R=R1+R2+……….. 例题1 25欧姆 0.4A 练习1 180欧 35V 35V(二)导体的横截面积 1、减小 2、课本110页 两个并联电阻的总阻值的倒数,等于两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例题2、16欧姆 1A 0.8A 0.2A【课堂练习】1. 现有四对电阻,其中总电阻最小的一对是 ( )A.两个5 Ω串联 B.一个10 Ω和一个5 Ω并联C.一个100 Ω和一个0.1 Ω并联 D.一个2 Ω和一个3 Ω串联2.在你家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总电阻越大 B.总电阻越小C.总电流越小 D.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3.如图4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A UAB>UBC,IAB<IBC B.UAB<UBC,IAB=IBCC UAB>UBC,IAB=IBC D.UAB=UBC,IAB<IBC4.如图5所示电路,R1=R2=12Ω,电源电压为I8V.求: (1)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课堂练习答案1、C 2、B 3、C 4、6欧姆 1.5A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预习案,温故而知新,知识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