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 芣苢》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79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 芣苢》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79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 芣苢》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79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 芣苢》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797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 芣苢》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797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 芣苢》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797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 芣苢》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797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6.1 芣苢》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01797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同步PPT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说课课件ppt,共48页。
诗 经
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是最美的,更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更是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编定是在春秋时期。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称为《诗经》。 除305篇之外,《诗经》还有六篇有目无辞,谓之《笙诗》。(都在小雅)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关于《诗经》的编集,过去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种说法。《诗经》这部书,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太师和乐工们整理、编纂而成的。关于孔子删诗的说法,一般学者都认为不可信。
王者采诗。 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王者采诗”的说法。《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之月(阴历正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迪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诂》)。
孔子删诗。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于;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颂之音。”《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都认为是由孔子选定《诗经》篇目的。
三、《诗经》产生的地域
《诗经》中诗歌产生的地域很广,涉及到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的部分或全部。除了湖北地区(江汉流域)是南方外,其它都是北方地区。所以可以说《诗经》大部分产生在北方,显示的是北方文化的特色。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间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 160篇。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 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颂, 40篇。
五、《诗经》在周代的作用
(一)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二)实行教化的主要工具(三)政治外交活动的工具
在汉代,《诗经》的传本有今文的齐、鲁、韩诗,合称三家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鲁人申培、齐人辕固和燕人韩婴;此外有古文的毛诗,由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所传。后来三家诗先后亡逸,毛诗独传。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七、《诗经》的注本
《诗经》的古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公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即正义)。《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此外,清代陈奂的《诗毛氏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以及今人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等,也是重要的参考书。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诗经》以其丰富而广泛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
二、农事诗
内容以祭祀祖先、追溯部族起源和兴盛、赞颂祖先的丰功伟业为主。《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伐纣的周族发祥的历史。具有史诗特点。
主要描写农业活动。代表作品《豳风·七月》。
《诗经》中有一类作品专门描写贵族宴饮的场面,是为燕飨诗。这类诗歌是稳固的宗法社会的产物。贵族的宴会往往是出于维系礼法、敦亲睦义的需要,而宴饮仪式则是礼的一种体现,因此这类诗歌总是赞美和乐融洽的氛围,井井有条的秩序;而对放纵失仪之举则加以讽刺。著名的作品有《小雅·鹿鸣》和《小雅·宾之初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政局动荡,王室衰微,社会矛盾加剧。抒写愤懑,抨击现实的怨刺诗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出现。此类作品遍布于二雅和国风中。 二雅之怨刺诗多出于公卿列士之手,内容集中于政治层面,表现上层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又往往与切身感受相结合。情辞恳切,风格沉痛而凝重,如《大雅·板》《荡》《民劳》《桑柔》,《小雅·节南山》《雨无正》《巧言》《巷伯》等。
国风之怨刺诗多出于下层及民间,多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或事件,讽刺更尖刻辛辣,情绪比较外露,以嘻笑怒骂为能事,富有平民文学的特质。如《邶风·新台》《鄘风·相鼠》《魏风·硕鼠》《陈风·株林》等,皆为名篇。也有比较含蓄哀婉的作品,如《王风·黍离》。
以战争、徭役为题材,抒发对征调无度的不满,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充满恋土怀人的情绪。基调是忧伤哀怨的,也有格调比较昂扬的作品。《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是其代表。
《诗经》中写的最多的就是婚恋诗。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诗经》中最为精彩的篇章。《诗经》中抒写了婚恋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情景,各种情感。艺术表现真率自然,真挚动人。
(一)自由恋爱的歌唱。这类作品有的大胆而直率,如《郑风·溱洧》、《召南·摽有梅》、《召南·野有死麕》;有的比较温文典雅,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陈风·月出》。
(二)表现相思和爱情受阻的诗。如《郑风·狡童》、《秦风·蒹葭》。
(三)描写美满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
(四)弃妇诗。《诗经》还有几篇作品是被丈夫遗弃的妇女的咏唱。其中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最有名。
一、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作者善于运用质朴、纯真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们朴实的愿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开端。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宋代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被后世普遍接受。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陈述铺叙;比即譬喻和比拟;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以启发联想和想象。 《诗经》中,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可以叙事描写,可以议事抒情。赋中可以用比,或起兴后再用赋。比兴都是为表达抒发情感服务的。 比和兴,后世往往合称。它们都是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情感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一) 《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八言。《桃夭》《伐檀》《硕鼠》
(二)据王力先生《诗经韵读》的统计,只有《周颂》中的八篇没有韵,其他诗篇大多押韵,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押韵及其它押韵法,押韵可增强节奏感。
三)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蒹葭》(四)《诗经》语言凝练、生动,词汇丰富多采。迭字、双声、迭韵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美。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 参差 踊跃 栗烈 委蛇 差池 绸缪
一 、《诗经》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树立了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 风雅精神就是指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屈原列传》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古风》其一
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三、《诗经》建立的比兴传统,构成后世文学表现的基本手法。 比兴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意境是《诗经》比兴发展的高级阶段。比兴的运用,还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特点。
四、对后世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四言句式: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四言诗。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言句。骈文的四六句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①芣苢(fuyi):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③有:采得。
④掇(du):拾取。
⑤捋(lu):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袺(jie):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⑦襭(xie):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⑴把握好节奏:
⑵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
⑶读出劳动的欢欣,心情的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1)“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兢兢业业。解释: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2)“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孔武有力。解释:非常勇猛有力。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投桃报李。解释: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一释为“采而又采”,一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还有观点指出采采当为作形容词用。如晋·陶潜《荣木》诗:“采采荣木,结根于兹。”南朝谢灵运《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这两首诗中的“采采”都是文彩、光彩的意思。“芣苢”全诗“采采”共出现六次,是一再赞美芣苢种子(果实)外売的光彩注目,逗人喜爱,因而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诗经六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一等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题解说,《诗经》是谁写的,明确不能,问题探究,重章叠句,艺术特色,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优秀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写作背景,字词积累,吟咏诗韵体会情感,作品特色,赏析意境,归纳主题,概括艺术特色,拓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