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26730223A.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B.投入劳动力多,单位面积产量低C.普遍应用新的科学技术D.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低【答案】 A【解析】 小农经营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 ) 导学号26730224①该区机械化水平低②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③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④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因此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导学号267302253.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4.依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分布在(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C.马来西亚 D.阿根廷【答案】 3.C 4.B【解析】 由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4月犁耕,5月耙土及播种,9月收割,10月贮存麦种和售卖,可知该农场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且由一年一熟等可知该国为纬度较高的加拿大。5.海南可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导学号26730226A.降水丰沛 B.热量充足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答案】 B【解析】 热量充足使海南可种三季稻。(2015·苏州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6~7题。导学号267302276.A、B两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B.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C.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水分条件好D.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7.下列关于上图中A、B两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 6.D 7.B【解析】 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可知图中的A位于三江平原,B位于松嫩平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但因纬度较高,热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两地的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二、综合题8.新中国成立前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228(1)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2)分析“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填在表格中。南大荒 西大荒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答案】 (1)热量 水源 农业技术 (2)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解析】 我国三大荒地分布区分居北、西、南三方,其农业发展条件和地域类型各异。“北大荒”的土壤、耕地面积优势明显,但热量不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基地。“西大荒”干旱,水源条件是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形成典型的绿洲农业。“南大荒”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形成种植园农业类型。一、单项选择题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联合选育的“两优287”,已被农业部专家评为超级杂交稻,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的空白,解决了我国双季稻产区杂交早稻高产不早熟的难题,较好地协调了熟期、产量、米质等之间的矛盾。据此回答1~2题。导学号267302291.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成功说明( )A.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越来越强烈B.水稻的生长已不受地域限制C.加大科技加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D.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无足轻重2.双季稻生产的决定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C.水热 D.技术【答案】 1.C 2.C【解析】 第1题,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说明了科技因素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第2题,气候即水热条件是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日本处于季风水田农业区,但是该国的农业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据此完成3~4题。导学号267302303.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区别于亚洲其他国家,主要表现在( )A.劳动力投入多少 B.机械化水平C.商品率高低 D.单位面积产量4.影响日本形成这种特点的因素为( )A.交通 B.气候C.市场 D.经济发展水平【答案】 3.B 4.D【解析】 第3题,日本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实行机械化耕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第4题,由于日本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已进入现代化农业阶段。但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机械以小型机械为主。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个地区在气候条件影响下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5~6题。导学号267302315.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水稻 ②春小麦 ③冬小麦 ④甜菜B.①天然橡胶 ②玉米 ③咖啡 ④剑麻C.①咖啡 ②水稻 ③甜菜 ④黄麻D.①油棕 ②甘蔗 ③棉花 ④玉米6.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B.都是粗放经营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D.单产高,商品率低【答案】 5.D 6.C【解析】 第5题,首先根据坐标图中的四地经纬度进行定位,然后根据四地自然条件,即可分析各自的主要优势农产品。①地为印度尼西亚,②地为我国东南沿海,③地为美国,④地为我国东北地区。第6题,③④均为商品农业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读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7~8题。导学号26730232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①86%14%20%多②45%55%90%少7.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8.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答案】 7.A 8.D【解析】 第7题,表中①地区种植业比重高达86%,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仅为20%,所以应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的水稻种植业。第8题,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较大比重,应为混合农业,故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是墨累—达令盆地,其特点是投入劳动力数量少,但商品率较高。二、综合题9.读图(阴影部分表示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233(1)甲图和乙图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图农业生产地区中,均有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图中A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________;乙图中B处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丙图中C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处农业生产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应该借鉴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A、B)地的经验。【答案】 (1)商品率高 机械化水平高 生产规模大(2)小麦(3)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4)商品谷物农业 A【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不同国家的农业地域类型。甲图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图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丙图是我国东北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三产业逐渐转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