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随堂练习题
展开《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把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现代气候变化
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
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
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英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3日公布了一张挪威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照片(右图),照片中融化的冰壁内出现了一张可怕的脸,融水成为这张令人恐怖的脸流下的伤心泪。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臭氧被大量破坏
C.排放SO2过多
D.以上都不对
4.此现象的发生,产生的后果主要有( )
A.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减少
B.农作物生长期延长
C.海平面上升
D.臭氧被大量吸收
5.下列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大海水淡化力度,控制海平面上升
B.人类应停止发展,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C.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大,地球会变得更干旱,因此各地应该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D.沿海地势较低的国家修建拦海大坝,或将居民迁移到地势高处
下图显示了2001~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读图,回答6~7题。
6.据上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 )
A.0.4千米 B.0.5千米
C.1.2千米 D.1.5千米
7.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极地高压增强 B.沿海平原扩大
C.陆地淡水减少 D.植被类型增多
国际能源机构(IEA)曾说,中国在2007年或2008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导致地球升温的温室气体,有75%是二氧化碳。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做法中,既符合该主题又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的是( )
A.毁林开荒
B.发展高耗能产业
C.减少绿地面积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新能源
9.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我国将来有可能出现( )
A.1月份0℃等温线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B.海南省的面积比现在要大
C.天山的雪线要下降
D.我国暖温带向北移
小实验:(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有CO2的瓶内温度较邻瓶高,最大温差可达4℃。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11.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二、综合题
14.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了2.7℃,年均降水量增加了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 1967~1976年 | 1977~1986年 | 1987~1996年 |
北疆年平均降水量(mm) | 187.8 | 192 | 229 |
南疆年平均降水量(mm) | 66.4 | 73 | 95 |
材料二 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
| 20世纪60~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 |
阿克苏河的平均年径流量(亿m3) | 71.7~73.3 | 84.42 |
材料三 纳木错30年面积扩大60平方千米。
纳木错位于西藏当雄县与班戈县交界处,藏语意为“天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近30年来,湖区面积已由1 920平方千米扩大到1 980平方千米。仅2005年,湖面就“长高”60多厘米;2006年较为干旱,降水较往年明显减少,湖水却依然上涨了20多厘米。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 关键点总结 | 我的反思 |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 近代气候变化是常考点 |
|
温室效应 | 是热点问题,也是重点问题,要引起注意 |
|
答案
1.D [近现代气候变化是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在不断升高。]
2.D [从现实状况看,象、水牛和竹等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而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有这些动植物,说明当时气温和降水的数值都比现在高。]
3.A 4.C [随着冰川的融化,将会引起海水上涨,海平面上升。]
5.D [海水淡化对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全球变暖并不会导致所有地区都变得干旱,某些地区可能会更适宜种植业发展;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对低地国家造成威胁,这就需要建设大坝或者移民予以解决。]
6.D [从图中测得,MN两点图上距离约为2.2厘米,据此推算可知D项最接近答案。]
7.C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总量的70%,极地冰川大量融化,汇入海洋,陆地淡水减少。]
8.D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9.D [全球变暖后,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有:1月份0℃等温线将会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南省的面积将会比现在小;天山雪线的高度要上升;我国的暖温带将会北移。]
10.A 11.C [在实验中,CO2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12.B 13.C [第12题,温暖时期,树木生长旺盛,年轮稀疏;寒冷时期,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因间隔小而密集。第13题,M所指时期,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增多,海平面下降。]
14.(1)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
(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3)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导致洪涝(或雪灾、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
解析 全球变暖使西北地区水循环加快,气温升高,加快了冰川的融化,使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明显增加,可能导致洪涝(或雪崩、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双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