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共39页。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
C.毛胚/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
B.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
C.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
D.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 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 B.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
C.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 D.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4.(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5.(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大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共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她,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2)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A.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三、(22分)
7.(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輒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踰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賕,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譖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设置僚属。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
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輒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②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
四、(14分)
8.(8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2)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迷而》)
(6)五亩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五、(12分)
10.(4分)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含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11.(4分)如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12.(4分)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六、(18分)
13.(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她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烧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发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藻,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太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①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②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3)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4)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七、(60分)
14.(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
C.毛胚/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分析】此题出题意图是考查常见词语的易混读音,没有偏字、冷字,在此题上,应该说出题人没有太为难考生.题意要求选择读音不同的一项,所以做题时找出读音相同的,用排除法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A.zhàn/zhēn jué/juè dī/tí;
B.jī/jī gōng/hóng hè/huò;
C.pī/pēi tái/tái zhuō/duō;
D.jìng/jìn xiào/jiào zhuó/zhuó。
故选:A。
【点评】平时词语积累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准确读音,说话时留心读音的正误.高考出题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贴近生活,词语的考查必然是从生活中选择来考查,所以只有在实际交流中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做好此题.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
B.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
C.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
D.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
【分析】本题考查由于音同或音近造成的汉字使用错误,汉字是表意文字,因而同一个发音可以写为许多不同的汉字,书写时容易张冠李戴.
【解答】A.“震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
B.“伏卧撑”应为“俯卧撑”;
C.“脉博”应为“脉搏”;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字形问题,关键要弄清词语的意义,本着以意取字的原则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平时积累过程中,对于固定词语的搭配一定要烂熟于心.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 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 B.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
C.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 D.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反应: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模写、复制和再现。根据语境“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所以应该用“反应”。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展延伸。曼延:连绵不断。根据语境“火势”,所以应该用“蔓延”。
终于:到底,最终,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总算:副词,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语境“这几年虽然很艰难”,所以用“总算”。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
4.(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分析】此题考查常见的成语,成语不偏不怪,都在学生的阅读范围内.
【解答】A、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语境“严冬”“凛冽的寒风”与成语含义不符,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只看到“栗”有“颤栗、发抖”的含义,而没有顾及“不寒”的含义。
B、反戈一击:调转武器向自己所属阵营进行攻击,打仗时在同一阵营的人却反过来攻打自己人;比喻恩将仇报陷害自己的朋友或盟友的行为。这是褒贬失当,语境“劣势”“夺回主动权”应该是褒义的,但该成语是贬义的。
C、广开言路:尽量给下面的人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这里用错对象,该成语应该用在上级让下级表达意见上,语境中“代表”“畅所欲言”,不是给下面的人发表意见的条件。
D、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语境列举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因此使用正确。
故选:D。
【点评】备考要积累常见成语,在阅读中体会使用的语境,注意常见的成语易错的含义、成语的多义以及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自相矛盾、用错对象、程度失当、重复多余、敬谦不当).一般同一个题中,成语错误的类型不同,所以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排除已判断出的错误,缩小错误类型判断范围,提高正确率.
5.(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大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搭配不当,“担任”和“岗位”不搭配
B.表述正确
C.表意不明,有歧义,“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指荧幕上的;
D.成分残缺,介词掩盖主语,造成成分残缺,缺少“引起”的主语,可以去掉“随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二、(共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她,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2)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C
A.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D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分析】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解答】(1)此题出题角度较新,避免学生只是对照选项与原文找对错的思路,需要学生对全文有所把握,判断作者文章的主题.BCD均太片面.B项是第二段内容,只分析人类的“优越的力量”.C项只涉及第三段前半部分内容.D项只涉及第四段内容.
(2)以往此类题只是从原文信息中判断,而该题有所创新,将文章中的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要求能理解作者分析的道理,并以此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要求以后的备考,更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能有自己的思考,让语文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A“平和安定”B“净、静、敬、竞”D“冷静思考”都是调节心情的,C项是写文章的具体做法步骤,不是“调节心情”.
(3)此题是一个较为传统的题,体现了高考稳中求变的特点.考查对文章原文内容的理解.可根据选项的内容找到原文所在的段落,比较选项的表述与原文是否有不同.A信息在文章第一段. B的信息在第三段最后一句.C的信息在第四段后半部分.D信息在第五段结尾和最后一段,最后一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根本所在”中的这是指上段中第一、二句话的内容,选项中“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在原文中只是举的例子(“譬如写文章…”),不是作者论述的“很紧要的根本所在”,因此该项错误.
答案:
(1)A
(2)C
(3)D
【点评】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三、(22分)
7.(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輒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踰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賕,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譖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设置僚属。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不与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
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B
①輒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
【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可采用联想课文原句法;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熟背18个常见虚词,且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
(3)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主要考查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人物分析题要注意人物对象是否正确,验证其行为或思想性格是否题干要求,提倡排除法解题;
(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是否有无中生有的错误.
(5)此题考查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
【解答】(1)A.“舍”考查名词活用,此处名词用作动词.课文中《游褒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是这种用法.
B.“夺”则是课文中原有的用法和含义.《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屈原列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还有熟知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几句中“夺”都是“改变”的含义.
C.“延”应该是“延请,邀请”《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延”就是“邀请”的含义,根据本文的语境“师辞之.时吴氏延师儒,鼎就学”,原来的老师辞去了,所以是吴氏又请来新的老师,用“迎接”不合适,所以此项错误.
D.“属”在语境中“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应是把犯人“交付给詹鼎审理”.
(2)A.介词,和;连词,表并列,译为“和”.
B.连词,表修饰;介词,把.
C.均是“所”字结构.
D.代词,他;副词,表推测,大概.
(3)②句是表现詹鼎刻苦读书,勤奋好学;
③句“廉名”指他廉洁,
⑤句是其奏章的语言特点,不能体现“出众”.由此排除含有②③⑤的ACD三项.选B
(4)D项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但是“丞相曰:‘…不可使外也’”可知,丞相没有同意吏部的申请,所以詹鼎没有担任河南行省郎中.
(5)注意以下字的翻译:①“故”译为“本来”、“业”名词活用为动词“继承祖业”、“奈何”译为“怎么”、“从”译为“跟随”、“游”译为“交往”.
②“孰…哉”固定结构“谁…呢”、“是”指示代词“这”、“活”使动用法“使…活,让…获”、“乃”副词“于是”、“问”译为“问责,问罪”.
答案:
(1)C
(2)C
(3)B
(4)D
(5)①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参考译文:
詹鼎,字国器.台湾宁海人.他的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租住在吴氏家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来就是做卖卖的人家,生了儿子能够从事这行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足够了,为什么要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常常自己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能改变,就让他入学读书.一年之后,把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邀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同样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他,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无人能和詹鼎谈论学问.他们的师辞别离开了,于是詹鼎被成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
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制住他,把高官授予他.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选置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所用.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用计谋擒获了他.詹鼎被抓住后,没有办法,于是为他尽心尽力做事,作了庆元府都事,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任平章事的时候,有人违反法律,方国珍把他交给詹鼎审理,詹鼎按照法律来判决.平章事的妻子收受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同意,说:“现在方家想要做大事,应该用天下贤能的人,应该完全遵守法令,怎么能让妇人干预政事呢”.不答应,平章事之妻非常恼怒,诬告他,把詹鼎关押入狱,半年后才释放.
詹鼎又被重新作用,任命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所占地相互交错,军吏贵臣很多,认为詹鼎是一介书生,不熟悉军旅事情,多次违反约定.詹鼎在庭院中会见众人,拉来一位驿丞,用不奉公手法责问追究他,斩了他.在庭内的人都吓得发抖,跪着上前请罪,至到膝盖跪了很久无法站起来,詹鼎才罢休.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有事禀报,都是跪着说话,不敢抬头看着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文书摆满眼前,他一会儿就处理完.
元至正末年,我军(朱元璋的队伍)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万分恐惧,乘船逃到海上去了.皇上大怒,想要派水兵诛杀他.(方国珍)走投无路,詹鼎代方国珍草拟了奏表谢罪,言辞谦卑恭敬但句句在理.皇上读完奏表后叹道:“谁说方氏手下没有能人啊,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就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他的罪.并且还任命詹鼎为右丞.把詹鼎召至京师.
当时河南行省郎中一职空缺,吏部请求任命詹鼎担任这一职务.丞相说:“我与他共事,凭借詹鼎这样的才能不应该派往外地.”过了半年后,被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改任刑部郎中、刑部佐寮.任职未到期,负责衙门请求任命官职.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许多人.”他被人称赞就像这样.詹鼎在刑部,一向以宽大仁厚执行法令,没有威名,人们都高兴他不苛刻.碰到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官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脏款.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受贿的事,詹鼎实在不知情.御史说:“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气的人.”最终处死了詹鼎,与一百余人都死了.
【点评】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一、整体把握,分析文章.
通过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内容.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其次,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理解词义,翻译语句.
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此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从考试走向看,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三、诵读识记,积累运用.
通过诵读文章,形成语句的积累.在复习应考中,首先要多诵读,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是积累,包括了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对古诗文名句、成语、文言词语与句子的积累.第三是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积累的知识.
高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是最佳的复习方式.一般说来,按照以上方法,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几轮复习,文言文的阅读就不再是难事.
四、(14分)
8.(8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意境.答题模式:明意象﹣指特征﹣析感情.
(1)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形象.答题模式: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性格+身份);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解答】(1)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
(1)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译文:
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
赏析:
这两首绝句,是陈与义自述其创作情状的,格调轻松,语句诙谐.
第一首绝句中,作者畅饮了楚地的美酒,酣醉三日不醒,此时小园里的花儿,经历了雨水的洗拂,洗出了分外明艳的红色.此际销魂,诗思泉涌,一句“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是自嘲,亦是自诩.看吧,一位宿酲初醒,便尔寻诗的诗人,此时面对满园的春色,正站在小园亭中的一角,一面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一面在苦思冥想,搜寻着最能够表现这自然美景的诗句.一阵清风吹过,诗人的袍袖被风吹得鼓了起来,这满袖的清风,不正是诗人的诗思最好的凭借吗?
第二首绝句中,作者强调了美酒的作用.他说,我就爱喝点酒,拿着葫芦瓢悠哉游哉,你们可不要笑我.“侬”,是“我”的自称.酒这个东西,在忧愁之时,能让你酣然大睡,其功至高至奇,切切不可轻忽.大抵诗思愁郁之时,智慧否塞,难有新意,不如以酒浇愁,先大醉一场,待到从醉中醒来,头脑分外清明,推门出去,找寻那逝去的诗思,抬头兀地看见满院的乔木,在明月的映照下,呈现出各种峥嵘的姿态.此时物与情会,景与境偕,诗思的泉涌,也正在这明月下,树影间.
【点评】(1)本题考点:鉴赏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意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意象中所寄托的情感.
(2)本题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常见人物形象答题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2)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迷而》)
(6)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言笑晏晏 (重点字:晏)
(2)钟鼓馔玉不足贵 (重点字:馔)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重点字:寂寞)
(4)云无心以出岫 (重点字:岫)
(5)乐以忘忧
(6)树之以桑 (重点字:桑)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12分)
10.(4分)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含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分析】解答本题可采用分层提炼法,做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根据文段的内容把语段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提炼每层的信息,提炼信息时可采用去除枝叶的办法,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然后总体概括,压缩成句,概括时要按题目要求,字数要求,压缩后的语句要句意明确,语意连贯,不要以偏概全.
【解答】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理解语段内容,本段文字主要叙述了“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根据文段可将本文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本层的关键词是“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本层可概括为“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第二层从“活动开展一周…9000万次”,本层的关键词是“33万余名青少年”“阅读量超过9000万次”,本层可概括为“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第三层从“这项以弘扬社会之一核心价值观…到结尾”,本层的关键词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本层可概括为“为弘扬社会之一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注入正能量”;根据三个层的意思可概括为“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正能量”.
参考答案: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点评】压缩语段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信息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表达应用,做这类题目一般采用分层提炼法,即把语段分成几个层次,概括每层的含义,然后总体概括,也可采用“提取要素法”“摘取中心法”“归纳合并法”等,不论用哪种方法,关键的一点是要按题目的要求答题.
11.(4分)如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分析】此题要求“仔细观察”“准确”描写,考生要注意观察照片中孩子的头发是飘动的,有阳光在侧面照到的效果,环境不太清晰,但应该是树木草地的环境,当然还有孩子的表情、动作的细节,兔子可爱特征要表现.字数不能超过所要求的80字,但也不能太少,太少说明观察不仔细,没注意细节.
【解答】答案:微风抚摸着孩子的面庞,阳光洒下一片和谐,不远处草地树木闪着翠绿.孩子甜甜的笑靥像一朵安静绽放的花朵,他快乐地托起温顺的小兔子,轻闭双眼用鼻尖触触它那毛茸茸的嘴巴.
【点评】考纲中生动表达的能力是必考的内容,要有充分准备,而生动形象的要求往往体现在修辞的运用上,所以备考具体讲就是熟练运用常见修辞(尤其是比喻、比拟两个修辞手法).
12.(4分)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按照对联的解题技巧即可.
【解答】(1)根据对仗结构“桃符”对“柳线”,进一步思考“绿”应该写“柳线”,由此推断“红”写“桃符”,确定“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根据对联平仄特点,最后一个字“绿”为仄声,在上联,“红”平声,在下联,这样写出春节的对联.
(2)同样的思维,竞渡是端午习俗,根据对仗结构,“竞渡”对“驱瘴”;“十里”写“竞渡”贴切,所以确定“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最后一字“乐”为仄声,在上联,“欢”平声在下联,这样最终确定端午对联.
答案
(1)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2)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重点考查对对联的掌握,平时要注重对联方法的指导.
六、(18分)
13.(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她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烧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发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藻,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太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①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②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3)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4)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解答】试分析:
(1)分析作者以杜诗开头的原因,一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去思考.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需注意杜甫的身份和后文描写的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的杜诗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起始句段的作用一般是统摄全文,或引出下文.
(2)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同时结合文章主旨进行.(1)句中“清疏”“仙气”等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是“难得”.(2)句中“梦游者”“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具体内涵,同时还要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及表达效果.
(3)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一段、第九段和最后一段.第一段开头写蜀道重读杜诗带来新鲜的感觉:“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第九段,概括了草堂的环境:“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由此我们得到对杜甫的新的认识.最后一段的“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等语句也是写作者对杜甫的新的认识.
(4)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作者的做法;二是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要分析概括作者在全面认识杜甫的做法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阐述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在游记里,作者从别人对杜甫诗歌的介绍、评价,后人对杜甫草堂的修建,个人杜甫诗歌的理解及他人对诗歌的误解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杜甫,我们便可从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带给自己的启示.
答案:(1)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
(2)1)①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②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②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3)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4)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点评】文本选取的是一篇游记,但又不单纯是一篇游记.第19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这一设问,就提示了考生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第20题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选取的是文中最重要、最富有意蕴的两句话,且其一为对杜甫的评价,一为对杜诗的思索,考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对整篇文本的深刻理解;第21题关于作者对杜甫新认识的概括的问题,考生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就可以较为清楚地归纳和概括;第22题为探究题,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和关键,是在前三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挖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文本和作者的观点,而且对考生如何去全面评价一个诗人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四个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设题十分精巧.
七、(60分)
14.(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分析】本次作文类型依然是新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内容围绕着“窗子”展开,以“窗子”为设题点,把窗子比喻成画框,通过窗子看到的风景喻为图画。句号标志着这是材料的第一层意思,后面列举了不同的人通过窗子看到的不同的“图画”,这实际上是立意的提示,也就是说,作文立意可以写高雅、宁静,也可以写粗俗、喧闹,可以是值得肯定的,也可以是需要否定的。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最后的省略号,它的意思是说,还可以有很多,只要是符合材料中通过窗子看到的“图画”即可。
因此,作文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大的写作空间,看到的除了高雅、宁静,还可以是善良、爱心、文明、道德、诚信、责任等等,看到的除了粗俗、喧闹,还可以是麻木、冷漠、肤浅、道德的缺失、欺骗、雾霾等等。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图画”,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内心世界。佛家所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提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强调以我观物那么物就会着上我的色彩。所以不论看到的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关键在于我们拥有一个怎样的心灵世界。这也是一个立意点,而且是较好的立意。比如当我们怀有一颗悲悯之心通过窗子看世界时,看到的更多的应是慈悲与怜悯。可以说本次作文基本上没有审题难度,命题人有意识降低审题难度,给学生尽可能大的写作空间,让考生真正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作文不会因为审题而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降低审题难度,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写作空间,这也是高考作文的大趋势。
本次作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自我、关注现实,把自然、社会、现实与自我较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窗子看到的可以是自然的今非昔比的变化,环境的恶化,比如频繁的雾霾天气;可以是推开窗子看到的大街上一幕幕社会与现实的图景;也可以看到的是自我的内心世界。材料较好地涉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四个方面。
在这种几乎人人都能有话说的情形下,作文如何脱颖而出呢?我想多读多写是硬道理,多读多写会让语文形成积淀与能力。那些平时多读书、爱思考、勤动笔、有思想、好文笔,基础扎实、功底深厚的学生将会成为本次作文写作中的佼佼者。
【解答】分析材料是写作的前提。材料中提到的窗户外边的风景是固定的,但是不同的人却看到不同的风景,有的看到静、雅,有的看到闹、俗。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因为看风景的人的出发点、观察目的、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心中有静、雅,就能看到风景中静、雅的一面。可见,决定因素不是客观的风景,而是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当然若根据“窗子就是一个画框”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考虑:窗外的风景到底是怎样的,取决于你怎样描绘。这也是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据此,提供以下立意供参考:
①心态决定结果。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②乐享人生。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你也将收获幸福,享受人生;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无尽的困苦和意料之中的失败。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这告诉我们凡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周围的人、事。
【佳作示例一】:
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
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棵玫瑰有美丽的花瓣,也有婆娑的倩影既然有太阳的暴晒,就会有夜晚的纳凉既然有奇寒的冬日,就会有绽放的梅花。正如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托尔斯泰有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那美丽,那魅力是绽放在光明与阴影之间的。
忘不了盛开在荒芜土地上的并蒂莲﹣﹣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是生长在绝崖边缘的光明的花瓣,要想采摘必须英勇无憾。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的美艳与甜蜜,付出了生命的哀婉。那阴影是那么的凄惨,世仇与结怨埋葬了爱情的火焰。只有用死亡的抗争,才会消解家族的仇怨?为什么莎士比亚至今熠熠生辉?因为这里渗透了生存还是毁灭的理性判断。光明与阴影时时浮现,看是否展现美丽的娇艳?
德国诗人席勒说:“真正的爱情,是绝望的!”难道光明的火一定要把阴影照亮才能展现人生的无限?上帝说,是的。
美丽,栖居在光明与阴影的树枝上,于是酝酿了宝黛,酝酿了天上街市的灯盏。
当我们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我们也看到了杰克与罗丝的生死爱情,也看到了让女人与小孩先走的善心与光明当我们看到马丁•路德•金挥手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光明,也看到一颗罪恶的子弹射穿这位黑人头颅的阴影当我们看到马克思为共产国际呐喊,呼唤光明,也看到他的小女儿去世,他都没有两英镑来安葬她,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马克思执著的意志。这就是光明与阴影的辩证法。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人生的路上,肯定有光明的追索,也肯定有寂寞、孤独、创伤、痛苦为伴。怎么办?是战胜阴影?还是被阴影战胜?这是人生的抉择。
忽然想起张炜说的话:“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还有搏击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马克•吐温,他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人生的美丽永远在光明与阴影中交融,难分难解。
【佳作示例二】:
冷板凳上守侯成功
有些人生必得经历挫折,有些花儿必得等待春天。虽然有些花儿的“春天”来得晚一些,但每一朵花儿,必有它自己绽放的模样。
有一位并不漂亮的女孩,曾经有一个梦想: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但有一天,在一名著名音乐人的制作室里,一盆冷水向她泼了过来:“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样不漂亮,我看你很难在歌坛有所发展。”
听了这话以后,女孩并没有选择离开,反而默默地留了下来,她端茶,倒水,她制作演出时间表,替歌手拿演出服装…别人问她为什么,她郑重地说:“不为什么,这里是离我的梦想最近的地方。”终于有一天,她微笑着站在了自己的舞台上,用并不惊艳但十分温暖的嗓音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她就是曾被评为“最具真实感的歌手”刘若英。
生活就是这样,往往你不可能一开始就获得成功。如果暂时得不到成功,那么就先站在离成功最近的位置,这样你就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会。一旦机会到来,你就有可能第一个获得成功。
同样还是一个女孩,她又瘦又黑,尽管女孩儿竭尽了全力,但最终还是没能进入省里的女子足球队。考核结束之后,所有落选的女孩儿都失望地离开了,只有她还默默地坐在场地边上看队员们训练。
教练看到了她伤心的样子,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就走过去安慰她。“您能留下我吗?”女孩儿抬起头,眼睛里含着泪水。“可我们的主力队员已经够了。”教练为难地说道。“那就让我做个替补队员吧,总得有人给主力队员拿衣服,送矿泉水啊。”“你为什么非要留下来呢?”教练好奇地问道。“我想站在离成功最近的地方,在这里我随时都有机会成为主力队员,不是吗?”教练望着她企求的眼神,实在是不忍心拒绝,于是留下了女孩儿。
从此以后,每当场上的队员进行训练的时候,女孩儿就默默地在场下练球。她的坚持不懈终于为她赢得了难得的机会,在一次重要的比赛里,前锋队员意外受伤,万般无奈之下教练只好派她上场,结果女孩儿在下半场连进两球,不仅帮助本队获得了胜利,更使得自己一战成名。这女孩儿就是女子足球世界杯金靴奖得主﹣﹣孙雯。
没有谁能一步登天,无论是一块金牌的取得,还是一个人金榜题名或事业有成,他们都是先站在成功边上,储蓄足够的能量﹣﹣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到属于自己的时刻一到,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我们平时只关注到成功者最辉煌的一刻,其实他们背后天长日久的付出和酸甜苦辣,我们看不到,也想象不到,而他们却都要一一品尝。
【佳作示例三】:
心灵的暖春
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植树的人》,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战争,也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流,过的是“淡泊生活”。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
这位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他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就又多了一个亲人。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由于充满了改造现实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对树的极度热爱,这位牧羊人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他深深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人生充满忙碌,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琐而艰辛,但宁静的心灵和满腔热忱会弹奏出精彩的乐章!
爱是人生之源,一个人的心中倘若没有爱的泉水,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有了爱,纵然是满眼阴云、遍地荆棘,你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迷恋和神往。爱造就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动物,物质的贫缺只会导致人生的艰难,而爱的匮缺则会使人生空虚和灵魂孤独。
令人心痛的是,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年代,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物质左右着他们的心灵,其心灵世界犹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则身不累,有人说,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的人,其生命一定是阳光般灿烂炫美。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爱能使人懂得忧伤与痛苦,同时也能使人摆脱忧伤与痛苦,令平凡的生活充满情趣与意义。英国著名诗人兰德暮年时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不和谁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兰德的这首小诗表现了一个走进暮色的老人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宁静淡泊、铅华洗尽的人生境界。爱让生活多份阳光,种树的牧羊人不也正是如此吗?
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爱是种子,谁播种爱,谁就能收获美丽。
【点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一文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和雪莱的诗句开篇,第二段引进托尔斯泰名言,既避免了开头引用原题材料的俗套,又水到渠成的指出一切美丽、魅力绽放在光明与阴影之间。随后步步深入的分析光明与阴影的相互关系,论证人生的美丽永远在光明与阴影中交融,难分难解。文章语言富有哲理,精当的实例与点题句处处辉映,既总结了故事揭示的意义,又紧扣了主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冷板凳上守候成功》一文的主要内容为:经历挫折,等待春天。战胜阴影,迎来光明。嗓音和相貌同样不漂亮的刘若英成为“最具真实感的歌手”;又瘦又黑的替补队员孙雯成为女子足球世界杯金靴奖得主。站在成功边上,储蓄能量,经历挫折,积累智慧,终会绽放美丽的人生之花,迎来炫目的成功。文章集中选取两个人们熟知的故事,形象生动的阐明经历挫折、绽放美丽之花的过程,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心灵的暖春》:孤独、寂寞是人生的阴影,爱是迎接光明的使者,是人生充满温暖、充满力量的源泉。文章从一本书中的一个故事入手,用牧羊人的故事,证实了“爱让生活多份阳光”的道理,牵带引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造成心灵世界的干涸,提出社会应该关注、思考的问题,然后引用兰德暮年的一首诗,告诉人们人生应有的态度就是淡泊宁静,让生活充满爱,充满阳光!文章语言富有哲理,引用故事精当,名言的引用则如画龙点睛,作者的思想在字里行间闪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考二模 语文,共11页。
这是一份2015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