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A版 (2019)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教案设计
展开8.4.1 平面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第三章《立体几何初步》,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个基本事实及三个结论及其应用。
平面是最基本的几何概念,教材以课桌面、黑板面、海平面为例,对它只是加以描述而不不定义。立体几何中的平面又不同于上面的例子,是上面例子的抽象和概括,它的特征是无限延展性。为了更精准地理解平面,教材重点介绍了平面的基本性质,即教科书的三个基本事实,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另外,本节还应充分展现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与翻译,特别注意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
课程目标 | 学科素养 |
A.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 B.能用符号语言描述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C.能用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描述三个公理,理解三个基本事实的地位与作用。 | 1.数学抽象:平面的概念; 2.逻辑推理:三个基本事实; 3.数学运算:点、直线、平面的关系; 4.直观想象:符号语言描述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1.教学重点:符号语言描述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三个基本事实的地位与作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
一、情境引入 教室里的桌面、黑板面、海平面,它们呈现出怎样的形象? 二、探索新知 1.平面的概念:光滑的桌面、平静的湖面等都是我们熟悉的平面形象,数学中的平面概念是现实平面加以抽象的结果. 2.平面的特征:平面没有大小、厚薄和宽窄, 平面在空间是无限延伸的. (1)平展性 (2)无限延展性 (3)没有厚度 练习: 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 (1)、一个平面长 4 米,宽 2 米; ( ) (2)、平面有边界; ( ) (3)、一个平面的面积是 25 cm 2; ( ) (4)、菱形的面积是 4 cm 2; ( ) (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 ) 【答案】(1)× (2) × (3)× (4) √ (5) √
当平面水平放置时,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画成45º,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2倍。 (1)水平放置的平面:
(2)垂直放置的平面: 4.平面的表示 常把希腊字母α、β、γ等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这个平面的名称. 记作:平面、平面ABCD、平面AC或平面BD 思考1:我们知道,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答案】过不共线三点 基本事实1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 作用:确定平面的主要依据。 5.点与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上有无数个点,平面内有无数个点,直线、平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在直线上和点不在直线上、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都可以用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来表示.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思考2:如果直线 l 与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P,直线 l 是否在平面α内?如果直线 l 与平面α有两个公共点呢? 【答案】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在平面内 图形: 符号语言: 基本事实2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 思考3:如图,把三角尺的一个角立在课桌面上,三角尺所在平面与课桌面所在平面是否只相交于一点B?为什么? 【答案】交于一点直线。 基本事实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作用:①判断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 ②判断点在直线上. 6.两个相交平面的画法: 注意: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7.利用基本事实1和基本事实2,再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得下面三个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 例1: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
例2. 如图,已知 求证:。 证明: ∵PQ∥a,∴PQ 与 a 确定一个平面β. ∴直线a⊂β,点 P∈β. ∵P∈b,b⊂α,∴P∈α. 又∵a⊂α,∴α与β重合.∴PQ⊂α. |
通过观察图片,引入本节新课。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概括、类比推理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平面的概念及特征,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考,引入基本事实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概括能力。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点与直线、平面关系的数学符号表示,教给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
通过思考,引入基本事实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考,引入基本事实3,了解两个相交平面交于一条直线。
通过讲解,让学生能用数学语言表示基本事实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用数学语言表示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会证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提高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
三、达标检测 1.判断正误 (1)平面是处处平的面.( ) (2)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 (3)平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 (4)一个平面的厚度可以是0.001 cm.( ) 【答案】 (1)√ (2)√ (3)× (4)× 2.下列空间图形画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遮挡部分应画成虚线.故D错,选D. 3.如果点A在直线a上,而直线a在平面α内,点B在平面α内,则可以表示为( ) A.A⊂a,a⊂α,B∈α B.A∈a,a⊂α,B∈α C.A⊂a,a∈α,B⊂α D.A∈a,a∈α,B∈α 【答案】B 【解析】点A在直线a上,而直线a在平面α内,点B在平面α内,表示为A∈a,a⊂α,B∈α. 4.如图,已知D,E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平面α经过D,E两点,若直线AB与平面α的交点是P,求证:点P在直线DE上. 证明: 因为P∈AB,AB⊂平面ABC, 所以P∈平面ABC. 又P∈α,平面ABC∩平面α=DE, 所以P∈直线DE. |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
四、小结 1. 三个基本事实的内容; 2.三个基本事实的的作用; 3.三个推论。 五、作业 习题3.1 6,7,9题 |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应倡导“动手实验、直观感知、归纳猜想、操作确认”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不断经历“概念及定义的探索及发现过程”。这样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获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探索新知,达标检测,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4 平面向量的应用教案设计,共8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学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