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定性的描述,但是它与平衡的区分联系还不是很清楚,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我们平时的 受力分析,都是分析同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平衡力用的是很多,作用和反作用力是在两个物体上,两者区分还是很明显的。牛顿第三定律更加把它独立出来,提升一个台阶。我们学习从实验出发,从生活实例出发,为后续的牛顿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科学思维: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弹簧、磁铁、物块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猴哥与红孩儿掰手腕。观察图我们看到他们的力不相上下,那么现实中是这样的吗?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力其大小有什么关系?
例如,大人跟小孩掰手腕,很容易就把小孩的手压在桌面上。那么,他们施加给对方的力,大小相等吗?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动画的掰手腕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刚才的掰手腕,左手对右手的力向右,右手对左手的力向左,左右手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如图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F,同时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就受到弹簧的拉力F/。这里是弹簧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如图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会感到桌子也在推我们,我们的身体要向后仰。这是身体与椅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常说,地面上及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其实,地球也受到它们的吸引,地球和物体之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水中推船。
向前推甲船,发现乙船也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力的的作用是相互的,甲船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相互作用。
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思考:手不拉弹簧时,弹簧还拉手吗?
很明显手不拉弹簧以后弹簧也不再拉手。
特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赖、同时存在的。除了这个特点外还具有名称不一定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我们把手对弹簧的拉力叫做作用力,那么弹力就是反作用力,或者弹力叫做作用力,那么拉力就是反作用力了。
(二)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两虎相斗。观察动图,思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又是一个定量的问题,而定量的问题通常只靠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来回答。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阅读)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要同时测量这两个力,你认为应该如何测量?
我们可以通过图3.3-3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是,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是测力计A受到测力计B的拉力F、,测力计B受到A的拉力F。F与F、有什么关系?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实验。
观察实验:从实验中可以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上面是通过弹力进行的实验,摩擦力满足上面的关系吗?如果是不相互接触的力呢?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摩擦力和磁力作用下的相互作用。
实验观察也是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结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我们还可以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①大小相等,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
②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异物)
③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
④二者的性质总是相同的(同性)
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例子是很多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划龙舟和航母。
人在划船时,桨向后推水,水就向前推桨,将船向前推进。于此类似,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也是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悬空车轮和车轮陷泥里、越野车。
若把驱动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车轮虽然转动,但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就不会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会前进。
陷在泥泞中的汽车,尽管车轮飞转,但是如果泥和车轮之间太滑,车轮得不到足够的摩擦力,车也是出不来的。
许多越野车可以按需要分别由前轮或后轮驱动,必要时甚至可以四轮同时驱动,以便根据车轮与地面接触的不同情况来获得足够的动力。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汽车这个例子来剖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现实应用,也能很好的与课本照应。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使得学生发生认知冲突,萌发探索、发现新知的欲望。
(三)物体受力分析初步
分析物体的受力,有两条思路:一是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来分析和判断其受力情况。二是根据各种力的特点,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受力。
我们现在学习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受力。
例如,一个物体静止在粗糙斜面上,我们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
①木块受到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
②木块和斜面接触并相互挤压,木块受到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FN。在力的分类那里我们讲过压力有很多种。
③假设木块和斜面之间没有摩擦,木块就会向下滑动,由此可以判断,静止的木块相对斜面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受的静摩擦力Ff是沿斜面向上的。
为了更好的受力分析:首先明确分析哪个物体所受的力。以木块为对象,成为作用力,相对应的就是反作用力。列出表格。
由于们是对木块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所以只是把六个力中木块所受的三个力画出来就行,所以明确分析哪个物体所受的力很重要。
为此我总结处受力分析的一般规律。
确定研究对象(构建模型)
对这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顺序:重力(mg)→弹力(FN)→其它→摩擦力(Ff),一重二弹三其它,最后才是摩擦,那为什么摩擦最后呢。因为摩擦是被动力,数学上说的它是因变量,它要有其它的力都判断好,才能确定物理的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才能确定摩擦的大小和方向。
初中就学过: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叫做二力平衡。
注意: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不要把某个力的反作用力跟这个力的平衡力混淆。
例如,在图中,猴子吊在空中,我们分析猴子所受的力。猴子受到重力G,
还受到树枝对它的拉力F。由于猴子是静止的,而且不再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所以拉力F和重力G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应该注意,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猴子)上。
另一方面,不但树枝在以拉力F向上拉着猴子,猴子同时也在以向下的拉力F'拉着树枝,这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的关系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不同的是,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猴子和树枝)上。这两种情况,很容易混淆,因此要注意区分。
“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有一个区别:后者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例如F和F”都是弹力),而前者则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例如F是弹力,而G是重力)。
区别与联系
判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法:(A对B、B对A)
教学设计说明:归纳总结其中的联系区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 堂 练 习
例1:油桶放在汽车上,汽车停于水平地面。涉及油桶、汽车、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几对?这几对力中,油桶受哪几个力?汽车受哪几个力?地球受哪几个力?
解:(1)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4对。
判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法:(A对B、B对A)
(2)油桶受重力和支持力。
(3)汽车受重力、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油桶对汽车的压力。
(4)地球受汽车的引力和油桶的引力。
〖板书设计〗
3.3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物体受力的分析初步
顺序:重力(mg)→弹力(FN)→其它→摩擦力(Ff)
〖教学反思〗
课本没有提到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给人感觉就是受力分析不重要,但是在高中物理中,受力分析绝对是重点和难点,课本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受力分析的讲解,所以在里面增加了一个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2、平衡力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区别内容还是很多的,课本只提到了两点,要完全讲解完这两点也是比较花时间的,所以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就显得比较紧迫,前面又实验探究活动,更加加剧时间的不够用。作用力
反作用力
重力mg(地球对木块的引力)
木块对地球的引力
弹力FN (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静摩擦力Ff
木块对斜面的静摩擦力
作用力
反作用力
油桶重力mg(地球对油桶的引力)
油桶对地球的引力
弹力FN (汽车对油桶的支持力)
油桶对汽车的压力
汽车受到的重力
汽车对地球的引力
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6页。
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程序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