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猫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这与眼球哪个结构的调节有关?(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玻璃体
2.下面有关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眼球的前后径过短
B.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
D.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A.走路、乘车时看书
B.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
C.连续看书写字几小时不休息
D.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4.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
A.听小骨
B.耳蜗
C.鼓室
D.前庭
5.在人耳结构中,人体感知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变化的感受器是
①前庭②半规管③鼓膜④听觉神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如图为神经元模式图。下列对其结构名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细胞核
B.2是细胞体
C.3是神经
D.4是神经末梢
7.下列对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B.脊髓能够传递信息,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C.脑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性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8.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重要生理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9.某人出现站立不稳,步态不稳,左右摇摆等症状,就医诊断其病变部位是( )
A.坐骨神经 B.脊髓 C.躯体运动中枢 D.小脑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反射的是( )
A.草履虫游向食物
B.寒冷使人不由自主打寒颤
C.植物的枝叶朝向光源生长
D.人体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11.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狗听见铃响分泌大量唾液
B.看到中国女排夺冠小明鼓掌欢呼
C.疫苗针扎进宝宝的胳膊后,宝宝哭了
D.看到驯养师的某个手势海豚跃出水面顶球
12.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出现刺激,正常的人体就能完成的反射
B.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都是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建立后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消退
D.参与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13.下列有关探究“测定反应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尺子的活动是非条件反射
B.感受器在被试者的晶状体中
C.效应器是被试者的手指肌肉
D.重复测量几次并计算平均值
14.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②缺少磷会使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③胸腺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④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人会变得消瘦,且情绪较易激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某种激素,发现蝌蚪提前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由此推断放入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性激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16.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甲、乙两组所用培养皿大小相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装置
甲
3个培养皿底部各铺一张吸水纸,并各放入50粒小麦种子。
每天定时喷洒一定量的清水
种子发芽率为90.3%
乙
3个培养皿底部各铺一张吸水纸,并各放入50粒小麦种子。
每天定时喷洒与甲组清水等量的模拟酸雨
种子发芽率为1.5%
A.该实验的变量是模拟酸雨
B.可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
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乙组
D.设置重复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17.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主要是由于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B.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是降低温室效应的关键
C.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D.外来生物物种对本地生物物种不仅没有危害,而且能丰富本地物种
18.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55年将建国初期“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建设成万顷林海、风景如画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这一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旅游业
B.发展林业经济
C.发展养殖业中
D.改善生态环境
19.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破伤风
B.佝偻病
C.蛲虫病
D.狂犬病
20.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
A.蚊虫叮咬传播
B.空气传播
C.水传播
D.饮食传播
21.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B.消灭蟑螂、跳蚤、蝉等害虫
C.婴幼儿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D.将患了禽流感的鸡捕杀后深埋
22.人体下列器官属于天然防御屏障的是
A.皮肤
B.胸腺
C.淋巴结
D.脾脏
23.下列有关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液中的盐酸属于第二道防线
B.呼吸道黏膜及其上的纤毛属于第一道防线
C.吞噬细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D.第三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是指人体抵抗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的能力
B.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越强,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C.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甲型肝炎病毒的侵袭
D.肾脏移植手术后的患者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25.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级别
第一次处理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炭疽杆菌
患炭疽
A.这项实验的变量是脱毒炭疽杆菌
B.注射了脱毒炭疽杆菌的甲组绵羊是传染源
C.经过第一次处理,甲组绵羊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D.给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炭疽杆菌相当于人类接种疫苗
二、综合题
26.请分析回答有关激素调节的问题:
(1)激素是由___________的腺细胞分泌的、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通过___________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2)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器官,产生特定的效应。如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对肌肉增生和软骨形成与钙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人在幼年时这种激素分泌不足会患___________。
(3)科学家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___________大都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___________活着,并且狗的尿液中没有出现___________。
(4)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______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_____调节的影响。
27.如图是人眼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珠”是指[]___________,它内含平滑肌,可调节[]___________的大小;“白眼球”是指[]___________,它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2)[]___________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和色素,给[]___________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3)眼睛通过[]___________(内含平滑肌)调节[]__________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外界物体在[]___________上成像,物像刺激其上___________的细胞,这些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___________传入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8.下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以上五部分组成缩手反射的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参与缩手反射的神经元有___________个。2和4是由神经元的___________集结成束,外面包膜构成。
(3)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___________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使人感觉到“烫”。不过由于神经冲动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做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这种反射的意义是___________。
(4)对“烫”这一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构是[]_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的与相应的___________组成。
(5)如果用麻醉剂阻断2,则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缩手反射,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觉到烫。
29.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引起艾滋病的HIV能侵入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据此请分析回答:
(1)皮肤的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具有杀菌作用,该防御屏障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___道防线。在体液中,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___________,使病菌溶解,该防御屏障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___道防线。以上两种防御作用都属于___________免疫。
(2)艾滋病患者因丧失___________这项免疫功能,极易患各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因丧失___________这项免疫功能,极易患恶性肿瘤。下列行为中,会感染艾滋病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②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③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患者用过的注射器;④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等。目前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是___________。
三、资料分析题
30.阅读下面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资料二:截至2021年4月9日,全国共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16112.1万剂次。我国按照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接种,稳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人群覆盖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传染源是_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个基本环节。“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通风”,这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作为___________,可刺激人体内的___________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___________,该免疫所属类型是___________免疫。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虹膜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瞳孔是光线的通道。
【详解】
A.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A不符合题意。
B.瞳孔:光线的通道。猫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这与瞳孔有关,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当光线增强时,瞳孔缩小;当光线减弱时,瞳孔放大,B符合题意。
C.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C不符合题意。
D.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2.C
【分析】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
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曲度过大,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的形成。
3.D
【分析】
近视眼: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得了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
【详解】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因此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预防近视的正确做法。
4.B
【分析】
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详解】
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
5.A
【分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
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A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耳的结构及功能。
6.C
【分析】
图中1是细胞核,2是细胞体,3是轴突,4是神经末梢。
【详解】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因此,1是细胞核,2是细胞体,3是轴突,4是神经末梢。
故选C。
【点睛】
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脑又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这几部分。
【详解】
A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A、B错误。
C.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脑神经主要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C错误。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8.C
【分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脑是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的。
【详解】
A.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听觉等多种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脑干中的一些部位可以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C符合题意。
D.脊髓具有反射、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是解题关键。
9.D
【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详解】
A.坐骨神经是人体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也是脊神经中骶丛的主要神经。坐骨神经受损会引起下肢运动时的疼痛,错误。
B.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 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错误。
C.躯体运动中枢是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的中枢,不符合题意,错误。
D.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正确。
故选D。
【点睛】
对于脑的结构和功能,可结合具体实例掌握。
10.B
【分析】
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
【详解】
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草履虫游向食物、植物的枝叶朝向光源生长等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激性不属于反射,人体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不属于反射,经过分析寒冷使人不由自主打寒颤的活动是通过神经系统产生的,对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的概念。
11.C
【分析】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狗听见铃响分泌大量唾液,看到中国女排夺冠,看到驯养师的某个手势海豚跃出水面顶球属于条件反射,这是人或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疫苗针扎进宝宝的胳膊后,宝宝哭了,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12.B
【分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A.反射的发生需要适宜强度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A错误。
B.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C.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给予刺激强化,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退,C错误。
D.参与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知并理解条件反射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13.D
【分析】
(1)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
A.接尺子的活动是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因此测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故B不符合题意。
C.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的肌肉,故C不符合题意。
D.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应该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反应速度可以用刻度值表示。
14.C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激素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
【详解】
①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但作用大,缺乏会患相应的疾病,①正确。
②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成人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②错误。
③肾上腺激素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③错误。
④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较多时,人会变得消瘦且情绪较易激动,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激素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是考试重点,注意掌握。
15.A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内激素分泌异常,人会患相应疾病。
【详解】
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某种激素,发现蝌蚪提前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由此推断放入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故A符合题意。
B.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它会促进男、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故B不符合题意。
C.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使反应更加快速,警觉性提高,故C不符合题意。
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这种患者主要表现为身体矮小,但智力是正常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同激素的作用。
16.C
【分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不利影响。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
A.该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变量是模拟酸雨,A正确。
B.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可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B正确。
C.在对照试验中,实验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对照组,条件发生改变的是实验组。所以,乙为实验组,甲为对照组,C错误。
D.每组实验要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D正确。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对照实验的步骤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17.D
【分析】
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是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详解】
A.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正确。
B.温室效应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所以降低温室效应的关键是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正确。
C.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被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此重金属会通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正确。
D.外来物种由于它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又缺少天敌,迅速繁殖,争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阳光、水分、空气、养料等,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所以,在引入新生物资源时,一定要慎重,先考察、论证后再引入,错误。
故选D。
【点睛】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18.D
【分析】
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沙尘暴是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粮。
【详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设美丽祖国,就要绿化祖国,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因为植被是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植被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因此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55年将建国初期“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建设成万顷林海、风景如画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目的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生态环境。
故选 D。
【点睛】
退耕还林还草,就是为了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不被破坏。
19.B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详解】
破伤风是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体表传染病;狂犬病是由病原体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体表传染病;肺炎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佝偻病是由缺乏维生素D或钙导致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因此不属于传染病,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结果使掌握传染病的定义。
20.A
【分析】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详解】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致死亡。
故选A。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类型和传播途径。
21.C
【分析】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详解】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消灭蟑螂、跳蚤、蝉等害虫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将患了禽流感的鸡捕杀后深埋属于控制传染源。婴幼儿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目的是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保护措施。
22.A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详解】
A.皮肤表皮是天然的屏障,可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属于先天性免疫,A符合题意。
BCD.胸腺、脾脏、淋巴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后天性免疫,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防线的组成。
23.B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
A.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故胃液中的盐酸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呼吸道黏膜及其上的纤毛属于第一道防线,B正确。
C.第二道防线中,体液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中,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所以,吞噬细胞可在第二道、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C错误。
D.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解题的关键。
24.D
【分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详解】
A.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并非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越强,对人体健康越有利。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产生抵抗乙肝的抗体,能够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但不能抵抗甲型肝炎病毒的侵袭,C不符合题意。
D.器官移植时,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产生的排斥反应相当于免疫的防御保护功能。移植手术成功后,患者还需要经常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目的是抑制患者体内相应抗体的产生,减弱对植入的异体器官的排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免疫。
25.B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A.巴斯德的该项实验中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甲组和乙组的唯一不同在于是否注射脱毒炭疽杆菌,即该实验的变量是脱毒炭疽杆菌,A正确。
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脱毒炭疽杆菌并未使甲组绵羊患炭疽,所以注射了脱毒炭疽杆菌的甲组绵羊不是传染源,B错误。
C.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炭疽杆菌,它进入羊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御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抗体,C正确。
D.人类计划免疫中,接种疫苗目的是使体内产生抗体,相当于实验中给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炭疽杆菌,D正确。
故选B。
【点睛】
理解抗原进入体内后能产生抗体以及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6.内分泌腺 血液循环 生长激素 侏儒症 胰腺 胰岛 葡萄糖 神经系统 激素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2)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对肌肉增生和软骨形成与钙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若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胰腺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小肠。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不经过胰管运输。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4)人体内,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激素对人体的作用,要理解掌握。
27.[2]虹膜 [3]瞳孔 [6]巩膜 [7]脉络膜 血管 [8]视网膜 [1]睫状体 [5]晶状体 [8]视网膜 对光线敏感 [9]视神经
【分析】
眼的结构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由外膜、中膜和内膜组成,外膜由前方的角膜(无色透明,起保护作用)和后方的巩膜(保护作用,又叫白眼球);中膜由前方的虹膜(有色素,又叫黑眼球)、中间的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具有营养的作用);内膜是视网膜(有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内容物主要是晶状体和玻璃体,主要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1睫状体,2虹膜,3瞳孔,4角膜,5晶状体,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视神经,10玻璃体。
【详解】
(1)在眼球的结构中,虹膜的颜色实际上就是眼睛的颜色,虹膜内有色素;巩膜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是眼睛的白眼球,因此“黑眼珠”是指[2]虹膜,它内含平滑肌可以调节[3]瞳孔的大小;“白眼球是指”[6]巩膜。
(2)[7]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的[8]视网膜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眼球内部成为“暗室”。
(3)[1]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5]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8]视网膜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9]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8. 反射弧 3 神经纤维 脊髓 避免手指受伤过重(意思对即可得分) [3]效应器 [4]传出神经 神经末梢肌肉 不能 不能
【分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详解】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图示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3效应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1→2→5→4→3,以上五部分组成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据此,由图可知,缩手反射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完成,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神经中枢中的神经元。反射弧的2和4是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膜形成的。
(3)在完成上述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到疼痛,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做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其意义是避免手指(身体)受到较重伤害。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所以对“烫”这一刺激做出反应的结构是3效应器,,它由[4]传出神经的与相应的神经末梢肌肉组成。
(5)若2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神经中枢,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同时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也就不能通过感觉神经经过神经中枢、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对刺激没有感觉。如果用麻醉剂阻断2,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也不会感觉烫。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9.一 细胞壁 二 非特异性(先天性)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①、③ 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4.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综合征”,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体液传播等,一般的生活接触如共餐、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
【详解】
(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皮肤的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具有杀菌作用,该防御屏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在体液中,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该防御屏障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以上两种防御作用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HIV)专门攻击人的免疫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因丧失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项免疫功能,极易患各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因丧失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这项免疫功能,极易患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因此以上措施中能感染艾滋病的是①③。由于现代医学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因此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特点及预防、免疫防线的组成。
30.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抗原 淋巴细胞 抗体 特异性(后天性)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详解】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通风”,这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因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该免疫所属类型是特异性(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流行环节,预防措施,抗体和抗原的概念,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听觉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