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米勒实验证明了(  )
    A.无机物能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B.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C.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2.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宇宙空间 D.A和B两项
    3.我们在动物园中所看到的长颈鹿,颈都是很长的。请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这是 (  )的结果
    A.生物遗传 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 D.物适应环境
    4.对以下各种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一项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长臂猿由于经常锻炼,因此双臂逐渐变得很长
    C.狼和鹿两者进行相互选择,结果都能迅速奔跑
    D.蛇的四肢由于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前进的习性
    5.人类和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两足直立行走 B.取食方式的变化
    C.由树栖转向地面生活 D.会使用工具
    6.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哪方面的特征
    A.数量 B.等级 C.形态结构 D.大小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所指的植物是
    A.绿藻 B.红藻 C.褐藻 D.黑藻
    8.下列原生动物中能使人生病的是(  )
    A.草履虫 B.眼虫 C.疟原虫 D.变形虫
    9.有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可以盆栽用于观赏,这些盆栽蕨类应放在( )
    A.室外阳光充足处 B.室内光线阴暗处
    C.室内光线明亮处 D.暗室内
    10.松树和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种子裸露
    C.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保护着 D.松树的球果包被着果实
    11.下列动物中,全部为节肢动物的一组是(  )
    ①海蜇 ②沼虾 ③血吸虫 ④水蛭 ⑤河蚌 ⑥家蚕 ⑦蜈蚣 ⑧蜘蛛.
    A.①②④ B.⑤⑥⑦⑧ C.②⑦⑧ D.②⑥⑦⑧
    12.对两栖动物中的“两栖”含义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
    B.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
    C.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生活
    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
    13.以下现象,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春天山里的桃树开花比山下的桃树晚 B.春夏季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
    C.秋天路灯下的树叶比其他树叶落得晚 D.冬天雷鸟的毛色比夏天的毛色浅
    14.在深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15.关于水分对生物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B.降水量的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
    C.干旱缺水使有些草原动物进入夏眠 D.土壤中的水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好
    16.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以没有 ( )
    A.绿色植物 B.草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土壤
    17.在生态系统中能够作为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  )
    A.细菌、蚯蚓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C.真菌、单细胞动物 D.病毒、水棉
    1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丙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D.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9.金针菇是我国很多地区栽培的一种优良食用菌,研究发现,金针菇产生的多糖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栽培金针菇一般在秋冬与早春季节,栽培的原料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有关金针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针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金针菇的栽培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
    C.栽培金针菇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D.金针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20.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的特点是(  )
    A.逐级递增,单向流动 B.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C.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D.逐级递减,循环流动
    2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主要形式的是(  )
    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
    C.工业燃料的燃烧作用 D.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22.某地区的农林虫害、鼠害非常严重,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未施农药 B.农药施用不及时
    C.虫、鼠的天敌锐减 D.虫、鼠繁殖速度快
    23.在“草→鼠→蛇”组成的食物链中,若蛇的体重增加了100克,则最少需要消耗草的质量为(  )
    A.10000克 B.1250克 C.2500克 D.1000克
    24.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数量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2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二、综合题
    26.如图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填入字母)

    (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
    (2)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
    (3)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______。
    (4)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结构变化上看由简单到______;从进化水平上看由低等到______;从生活环境变化上看由______到陆生。
    (5)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以______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巨著《物种起源》,他提出: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和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7.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此食物网中 的蛇同时处于______条食物链中、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图中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者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
    (3)在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
    (4)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除了图中的生物以外,还有______等生物成分,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
    (5)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______和______的传递,这也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2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代表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从生态系统组成的完整性来看,该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图中②表示生理过程是______。参与过程⑤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2)最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明显偏高,科学家认为这是大气中______气体含量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碳在A→D→C过程中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的,它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______循环。
    (3)“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______特点。
    (4)如果从其它环境迁入一种以A为食物的生物E,则它和D之间具有______关系。E迁入后,初期没有天敌,则可能会引起C数量______(增多/减少)。
    29.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的食物链为草→鼠→狐。

    (1)物种A表示______,该种群在食物链的______端,所含生物体的数量最______,总能量最______。
    (2)狐的变化曲线应是图中的______。由于狐的毛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______,草场的植被减少,可能出现土壤沙化。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______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______的状态。
    (4)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______和______两类。

    三、实验探究题
    30.以下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预期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0℃)
    不萌发
    4
    10粒相同种子,放过量水,浸没种子,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
    (1)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请根据实验结果和提示分析问题
    ①比较______(哪两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②比较______(哪两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③比较______(哪两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2)像上述这样类似的对照实验,通常情况下是选取______组实验,其中只有______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参考答案
    1.A
    【分析】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A。
    【点睛】
    生命的起源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2.B
    【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B
    【分析】

    【详解】
    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长些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4.C
    【分析】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详解】
    A.啄木鸟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只有舌长才能捕捉到,就容易生存下去,舌短的就捉不到昆虫,而慢慢会被淘汰。而不是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臂长的猿更能适应环境,是环境对长臂猿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于经常锻炼,因此双臂逐渐变得很长,B不符合题意。
    C.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故C符合题意。
    D.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蛇的四肢由于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前进的习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5.A
    【详解】
    试题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6.C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据此答题。
    【详解】
    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故选C。
    【点睛】
    做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7.A
    【详解】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素,池塘中富含有机物,使得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湖水呈现出绿色,其中主要是单细胞的绿藻等,因此“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描写的是藻类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
    8.C
    【详解】
    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草履虫、眼虫、和变形虫不能使人生病。
    点睛: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一类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
    9.B
    【详解】
    试题分析: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故盆栽蕨类应该摆放在背阴、潮湿处。
    考点: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0.B
    【分析】
    种子植物分为两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它们的根本区别是种子的外面有无果皮包被。
    【详解】
    松树是裸子植物,着生在雌球花上的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松树的球果不是果实;桃树是被子植物,其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后,胚珠发育的种子外面有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包被。因此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不能形成果实,种子裸露在外。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两类种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11.D
    【详解】
    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一般可分头、胸、腹三部,但有些种类头、胸两部愈合为头胸部,有些种类胸部与腹部未分化.体表被有坚厚的外骨胳.附肢分节.①海蜇生活在海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③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④水蛭属于环节动物,⑤河蚌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主要有:②沼虾、⑥家蚕、⑦蜈蚣、⑧蜘蛛.
    故选D
    12.D
    【详解】
    试题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考点:两栖动物的含义。
    13.B
    【详解】
    山里的桃树开花晚于平原的桃树,与温度有关,A不符合题意;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为人类活动,属于人为因素;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
    在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素,叶绿素是绿色的,于是叶呈现绿色。深秋季节,光照不足,叶绿素逐渐被分解使叶片变黄,夜晚路灯旁的树叶利用灯光的光能合成少量叶绿素,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D不符合题意。
    14.C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详解】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如藻类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5.D
    【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的生长必须需要水,而我国云南五省干旱缺水,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苗。这一现象可以说明环境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故ABC正确;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但是如果水过多,水淹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植物的根无法呼吸,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植物死亡。故D错误。
    16.A
    【详解】
    试题分析: 阳光的能量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因此,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是生产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7.A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不包括腐生动物;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者还包括腐生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
    【详解】
    A.腐生的细菌、蚯蚓,属于分解者,A符合题意。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属于生产者,B不符合题意。
    C.腐生真菌属于分解者、单细胞动物属于消费者,C不符合题意。
    D.病毒属于消费者、水绵属于生产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分解者的特点。
    18.D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分析图表可知: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解答即可。
    【详解】
    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A正确;
    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B正确;
    丙能分解甲、乙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进入生态循环,丙是分解者,C正确;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成分,D错误。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9.A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A.金针菇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有机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金针菇的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A错误。
    B.金针菇属于真菌,栽培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水分,营养物质和生存的空间,故B正确。
    C.金针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金针菇在物质中储存的能量能够被消费者利用,所以栽培金针菇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故C正确。
    D.金针菇产生的多糖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针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
    20.B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完成的,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可循环的。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循环的概念、特点以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1.B
    【分析】
    在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详解】
    二氧化碳产生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B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明白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22.C
    【详解】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如果某种动物因缺少天敌而数量过多,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某地区农林虫害、鼠害非常严重,最可能的原因是虫、鼠缺少天敌,而迅速繁殖。
    23.C
    【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草→鼠→蛇”组成的食物链中,若蛇的体重增加100克,则最少需消耗草的质量为100÷20%÷20%=2500克。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
    24.D
    【分析】
    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渔业资源,应该规定禁止扑鱼期、禁渔区以及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等。
    【详解】
    A.海洋渔业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会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使得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A正确。
    B.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数量,使得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B正确。
    C.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C正确。
    D.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只能对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
    25.C
    【分析】
    从题意及甲图中可知,草履虫先增加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则栉毛虫以在草履虫为食.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是致命的,大草履虫因有了隐蔽的场所,躲避栉毛虫的能力增强,而栉毛虫因捕获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灭绝。
    【详解】
    A.在培养液中加入沉渣后,沉渣成为草履虫的隐蔽场所,增加了栉毛虫捕食的难度,将乙图与甲图对比,沉渣的加入对草履虫和栉毛虫的种群数量都带来极大的影响,A错误。
    B.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所捕食,在无隐藏物的情况下,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捕食干净,栉毛虫也因食物缺乏而死亡,B错误。
    C.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来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的,C正确。
    D.大草履虫体内能量的去向有三个:自身代谢利用、被栉毛虫利用和被分解者利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捕食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综合及识图能力,难度较大。
    26.F A F 复杂 高等 水生 自然选择 生存竞争 多样性 适应性
    【分析】
    (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E→A→B,F→E→D→C;故F既是它们的祖先又是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
    (2)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详解】
    (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E→A→B;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2)从图中得出F→E→A→B,因此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A。
    (3)从图中得出F最古老,应出现最早。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F进化为A、B、C、D、E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是生物逐渐进化,进化的结果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点睛】
    正确理解生物的进化树是解题的关键。
    27.4 2 草→昆虫→小鸟→蛇→鹰 消费者 草 生产者 腐生性细菌和真菌(腐生性微生物) 分解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
    (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能够形成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蛇→鹰;草→昆虫→小鸟→鹰;草→昆虫→小鸟→蛇→鹰,此食物网中 的蛇同时处于2条食物链中,其中最长的是草→昆虫→小鸟→蛇→鹰。
    (2)图中所有动物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以草为食,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低,生物的数量最多,营养级越高,生物的数量最少,因此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属于生产者。
    (4)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除了图中的生物以外,还有腐生性细菌和真菌等生物成分,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它们能够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传递,这也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功能,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链的结构特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28.光合作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水和无机盐(缺太阳不给分)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二氧化碳 含碳化合物/有机物 往返 逐级递减 竞争 减少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①代表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图中②表示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表示分解作用,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所以参与过程⑤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分解作用。
    (2)最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明显偏高,科学家认为这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碳在A→D→过C程中是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它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4)D和E都以A为食物,则E和D之间具有竞争关系。E迁入后,初期没有天敌,则可能会引起C数量减少。
    【点睛】
    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碳循环结构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
    29.草 前 多 多 C 鼠(或B)的数量大量增加 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 相对稳定平衡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生物的数量越少、鼠吃草,狐吃鼠,故题干中存在的食物链是:草→鼠→狐。
    【详解】
    (1) 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总能量最多,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次之,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又少于初级消费者,以此类推;分析图示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A的数量最多,次之B,C最少,由此可判断: A是草,B是鼠,C是狐。
    (2)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草原中的C狐,会造成B鼠的数量大量增加,草原的草减少,可能出现生态系统崩溃。
    (3)鼠类取食草,而鼠被狐吃,如果鼠的数量减少,狐会因食物减少而减少,而短期内草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增加,鼠会因食物丰富而增多,狐也会因食物丰富而增多,鼠又会减少,草的数量又会增加。可见,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4)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因此,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0.1和2 3和2 4和2 两 一个
    【分析】
    本题考查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首先分析各组的处理方式,找到对照组和变量。本实验共3组对照实验。1和2对照,变量是水;2和3对照,变量是温度;2和4对照,变量是空气。分析结果,只有2号瓶种子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详解】
    (1)①要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即实验的变量为水,分析实验可知1号和2号对照变量为水,所以比较1和2号的结果,可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②要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即实验的变量为温度,分析实验可知2号和3号对照变量为温度,所以比较2和3号的结果,可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③要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即实验的变量为空气,分析实验可知2号和4号对照变量为空气,所以比较2和4号的结果,可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2)对照实验一般要选取两组实验,一个为对照组,一个为实验组,对照说明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所以一个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即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会分析对照实验。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