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为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劳动在人类的进化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B.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使森林古猿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C.语言的产生是森林古猿与人类分界的重要标志
D.从森林古猿到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了促进作用
2.一个人的生命开始于( )
A.受精卵 B.婴儿的出生 C.卵子和精子 D.胚胎
3.以下关于缺乏维生素引起相应症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B.缺乏维生素B1,易患佝偻病
C.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D.缺乏维生素D,易患骨质疏松
4.某人在阑尾炎手术后的康复期间,为了促进其伤口愈合,你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
A.蔬菜 B.水果
C.粗粮 D.奶、蛋、鱼、肉
5.“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应考虑的问题包括( )
①食品本身是否有毒 ②食品的保质期 ③食物含能量高低 ④是否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 ⑤维生素种类 ⑥无机盐含量 ⑦食物的营养价值 ⑧食物是否发霉变质。
A.①③⑤⑧ B.①②④⑧ C.①②⑦⑧ D.①②④⑦⑧
6.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胰腺,它能分泌胰液
B.②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
C.③是胃,它能分泌胃液
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7.肺的下列哪项结构特点与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无关( )
A.肺位于胸腔内
B.肺泡数目多,面积大
C.肺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D.肺泡外表面有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8.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其成分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9.当人体处于如图B所示状态时,呼吸肌的舒缩和气体经过的路线分别是( )
A.收缩,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收缩,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C.舒张,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舒张,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10.下面是某人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时的一张化验单的部分内容,请分析后判断(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3.0×1012个/L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13×109个/L
(4.0﹣10)×109个/L
Hb(血红蛋白)
80g/L
(120﹣160)g/l
PLT(血小板)
246×109个/L
(100﹣300)×109个/L
A.该人既有贫血又有炎症 B.该人只有贫血
C.该人只有炎症 D.该人既无贫血又无炎症
11.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12.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流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含代谢废物较少的动脉血
13.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14.通过两年来的学习,你会发现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下表中的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A
神经系统
脑
脑神经
B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C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D
血管
静脉
肺静脉
A.A B.B C.C D.D
15.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
B.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维生素
C.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D.肾单位、肾小管、肾动脉、肾静脉
16.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A表示某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若血液经过A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则甲血管连接心脏的( )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17.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18.2020年6日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51.3%,保护视力,降低近视率刻不容缓。如图中属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② D.③④
1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眼球内玻璃体的曲度
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D.鼓膜内的听觉感受器可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0.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反 射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手被针刺立刻缩回
①是手臂肌肉
B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
②是视神经
C
谈虎色变
③位于脊髓
D
膝跳反射
⑤是膝盖下方韧带
A.A B.B C.C D.D
21.某人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因刹车太慢,导致了交通事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酒驾时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小脑的功能
B.看到红灯后刹车是一种反射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D.红灯光线进入眼球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22.以下都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 老马识途
B.眨眼反射 吮吸反射
C.缩手反射 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排尿反射
23.下列各组病症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引起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C.糖尿病和坏血病 D.侏儒症和巨人症
24.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5.分析如图漫画的寓意,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B.污水净化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
C.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唯一原因是大量排放污水
D.目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共50分)
26.(12分)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 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小肠中的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一层 所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内分泌腺分泌的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这些物质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2)人体内的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在 (填“肾单位”或“肾小球”或“肾小管”)中形成尿液。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3)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 。
27.(12分)乒乓球是我国全民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布达佩斯世乒赛上,中国队又一次成功包揽全部金牌,捍卫了国球的荣光。队长马龙蝉联男单三连冠军时,“I am made in China!”的宣言激励广大青少年要勇于迎接挑战。
(1)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运动员注视从远处向自己飞来的乒乓球时,眼球中结构[2] 发生的变化是曲度变大,从而更好地调节物像,使其落在视网膜上。
(2)速度和力量是制胜的关键。看到对方来球后迅速作出击球反应是一种反射活动,其类型属于 。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连接效应器的是[ ] 。喜欢打乒乓球的李鑫反复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如图②)。依据结果,李鑫得出的结论是:训练次数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测量值越 ,即人的反应速度越快。
次数
落下的长度/cm
时间/s
1
20.0
0.202
2
17.0
0.185
3
17.0
0.185
4
15.5
0.178
5
12.5
0.160
(3)赛场上运动员挥汗如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由于紧张状态下,大脑会通过神经支配,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造成的。由此可见,通过 的共同调节作用,就能充分调动人体潜能,使各项生理活动协调一致。
28.(16分)某同学学习了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后,做了如下设计,请据图回答:
(1)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该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1
2
3
4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A
温度
37℃
100℃
加入碘液
2滴
①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 。
②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③若要利用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将上表实验方案中的A处进行补充完善: 。
(2)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在 (填结构名称)中被消化的,在该结构中参与该消化的消化液有 。
29.(10分)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数量相同)。
(1)该小组同学应选 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 。
(3)若 ,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若 ,则说明酸雨促进种子的萌发。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为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劳动在人类的进化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B.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使森林古猿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C.语言的产生是森林古猿与人类分界的重要标志
D.从森林古猿到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了促进作用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劳动过程中慢慢会使用和制造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育,慢慢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人类,A正确;
B、森林古猿生活在丛林中,是由于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森林大量消失导致一部分古猿从树栖到陆地上生活,从而进化成人类的,B正确;
C、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是森林古猿于人类分别的重要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C错误;
D、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D正确。
故选:C。
【点评】关键点: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2分)一个人的生命开始于( )
A.受精卵 B.婴儿的出生 C.卵子和精子 D.胚胎
【分析】此题考查生命开始于受精卵。
【解答】解: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不能说人的生命开始于胚胎、婴儿。
故选:A。
【点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入子宫,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妊娠到40周左右时,有独立存活能力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3.(2分)以下关于缺乏维生素引起相应症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B.缺乏维生素B1,易患佝偻病
C.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D.缺乏维生素D,易患骨质疏松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维生素的缺乏症,思考解答。
【解答】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
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可见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比较记忆。
4.(2分)某人在阑尾炎手术后的康复期间,为了促进其伤口愈合,你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
A.蔬菜 B.水果
C.粗粮 D.奶、蛋、鱼、肉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大病初愈的人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促进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蔬菜和水果中含维生素C较多,粗粮中含维生素B1丰富。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5.(2分)“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应考虑的问题包括( )
①食品本身是否有毒 ②食品的保质期 ③食物含能量高低 ④是否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 ⑤维生素种类 ⑥无机盐含量 ⑦食物的营养价值 ⑧食物是否发霉变质。
A.①③⑤⑧ B.①②④⑧ C.①②⑦⑧ D.①②④⑦⑧
【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解答】解: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故选:B。
【点评】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6.(2分)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胰腺,它能分泌胰液
B.②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
C.③是胃,它能分泌胃液
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分析】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解答】解:A、图中①是肝脏,可以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A错误;
B、②是胃,可以分泌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B错误;
C、③是胰腺,可以分泌胰液,流入小肠,对蛋白质、糖类、脂肪进行彻底的消化,C错误;
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D。
【点评】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特点、作用等是历来考试的重点内容,相关知识,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心。
7.(2分)肺的下列哪项结构特点与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无关( )
A.肺位于胸腔内
B.肺泡数目多,面积大
C.肺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D.肺泡外表面有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有:(1)肺泡数目多,面积大;(2)肺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3)肺泡外表面有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现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据此可以完成本题。
【解答】解:A、是肺的位置,与气体交换无关,与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无关。
B、肺泡数目多,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大,利于气体交换,与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有关。
C、肺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与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有关。
D、肺泡外有大量的毛细血管,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与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有关。
故选:A。
【点评】熟知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2分)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其成分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分析】(1)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图甲AB段表示吸气过程,BC段表示呼气过程,B点表示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3)图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是肺动脉,2是肺静脉,a是二氧化碳的扩散,b是氧气的扩散,c是吸气过程,d是呼气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A、图甲中BC段表示呼气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A正确。
B、图甲中的B点是吸气的末端,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B正确。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与肋间肌都是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图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2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所以血液从[1]肺动脉端流到[2]肺静脉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氧气含量增加,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了呼吸运动原料、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读懂图示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9.(2分)当人体处于如图B所示状态时,呼吸肌的舒缩和气体经过的路线分别是( )
A.收缩,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收缩,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C.舒张,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舒张,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①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②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解答】解:对比AB两图,A胸廓大于B,所以A图表示吸气,B图表示呼气,B图呼气是,呼吸肌舒张,气体从肺内排出,其路线为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故选:D。
【点评】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即可,掌握呼吸和吸气过程是解题关键。
10.(2分)下面是某人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时的一张化验单的部分内容,请分析后判断(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3.0×1012个/L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13×109个/L
(4.0﹣10)×109个/L
Hb(血红蛋白)
80g/L
(120﹣160)g/l
PLT(血小板)
246×109个/L
(100﹣300)×109个/L
A.该人既有贫血又有炎症 B.该人只有贫血
C.该人只有炎症 D.该人既无贫血又无炎症
【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解答】解:据表中数据可见,该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低于正常值,说明该人患有贫血;白细胞高于正常值,说明该人有炎症。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常规的有关知识。
11.(2分)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红细胞,④是血小板。
【解答】解: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 5000﹣9000个;血小板无细胞核。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
A、①为白细胞,含有细胞核,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数量高于正常值时,可能是身体有炎症,A正确;
B、②为血浆,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③为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正确。
D、④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输血时血型不合,③为红细胞会凝集成团,D错误。
故选:D。
【点评】知道血细胞中三种细胞的数量关系和三种血细胞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2.(2分)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流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含代谢废物较少的动脉血
【分析】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成分不同。
【解答】解:A、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为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c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时吸收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含量增多,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则c内流营养丰富的静脉血。C正确。
D、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尿素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肾小管壁细胞消耗血管中运输来的氧气,故c中为含尿素等废物减少的静脉血,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掌握肺泡、小肠和肾脏的功能。
13.(2分)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③左心房、①右心房、④左心室、②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脏内有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
【解答】解:A、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A正确;
B、④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体循环路线最长,与此相适应,④左心室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B正确;
C、①右心房和②右心室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而不会倒流,C正确;
D、②右心室连通肺动脉;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是关键。
14.(2分)通过两年来的学习,你会发现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下表中的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A
神经系统
脑
脑神经
B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C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D
血管
静脉
肺静脉
A.A B.B C.C D.D
【分析】图示甲乙丙之间的关系应为: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的范围最小,甲的范围最大,审题时要注意。
【解答】解:A、脑和脑神经是并列关系,A错误;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B错误;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并列关系,C错误;
D、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肺静脉属于静脉,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会识图、分析图形,总结其逻辑关系。
15.(2分)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
B.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维生素
C.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D.肾单位、肾小管、肾动脉、肾静脉
【分析】观图可知甲包含乙、丙、丁,甲和乙、丙、丁是从属关系;乙、丙、丁是并列关系。根据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解:A、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但不包括肺泡,且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不是并列关系。A错误。
B、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包括性激素、胰岛素等激素,不包括维生素,维生素不是激素。B错误。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且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者是并列关系。C正确。
D、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和肾动脉、肾静脉不是从属关系。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的识图和熟练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16.(2分)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A表示某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若血液经过A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则甲血管连接心脏的( )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解答】解: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若血液经过A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表明A是肺,则甲血管(肺动脉)连接心脏的右心室。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7.(2分)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分析】此题考查尿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解答】解: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由于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故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
故选:D。
【点评】血液在肾单位的流动的: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肾静脉。血液流经肾时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含尿素最少的是肾静脉。
18.(2分)2020年6日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51.3%,保护视力,降低近视率刻不容缓。如图中属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② D.③④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图①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④是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
图③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②是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
所以图中属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是①④。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19.(2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眼球内玻璃体的曲度
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D.鼓膜内的听觉感受器可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
【解答】解:A、当我们刚看了近处的物体再看远处物体时,为了使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则眼睛的晶状体变薄,并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后还看不清远处物体时,此时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要通过晶状体来调节,A错误。
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B正确。
C、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变大,C错误。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和成像特点。
20.(2分)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反 射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手被针刺立刻缩回
①是手臂肌肉
B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
②是视神经
C
谈虎色变
③位于脊髓
D
膝跳反射
⑤是膝盖下方韧带
A.A B.B C.C D.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解答】解:A、手被针刺立刻缩回,①感受器位于皮肤真皮内,A错误;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①感受器是视网膜,②传入神经是视神经,B正确;
C、谈虎色变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膝跳反射的①感受器是膝盖下方韧带,⑤效应器是大腿股四头肌,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1.(2分)某人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因刹车太慢,导致了交通事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酒驾时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小脑的功能
B.看到红灯后刹车是一种反射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D.红灯光线进入眼球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酗酒后走路动作不协调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酒驾时人反应慢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对刺激作出反应。正确;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正确。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正确
D、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
22.(2分)以下都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 老马识途
B.眨眼反射 吮吸反射
C.缩手反射 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排尿反射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鹦鹉学舌、老马识途,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符合题意;
B、眨眼反射、吮吸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23.(2分)下列各组病症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引起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C.糖尿病和坏血病 D.侏儒症和巨人症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答】解:A、呆小症是幼年期体内缺少甲状腺激素导致的,侏儒症是幼年期体内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A错误;
B、巨人症是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大脖子病是食物中缺碘导致的,B错误;
C、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坏血病是缺维生素C造成的,C错误;
D、侏儒症是幼年期体内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巨人症是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激素分泌异常症状,可结合上面的内容来比较记忆。
24.(2分)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解答】解:A、根据图中箭头可见:X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A正确;
B、据图可见: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B正确;
C、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不能分泌激素,C错误;
D、据图可见: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5.(2分)分析如图漫画的寓意,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B.污水净化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
C.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唯一原因是大量排放污水
D.目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
【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解:随着人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应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因此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污水一定要净化后再排放,目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共50分)
26.(12分)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 氧气 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小肠中的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一层 上皮细胞 所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内分泌腺分泌的 激素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这些物质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2)人体内的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在 肾单位 (填“肾单位”或“肾小球”或“肾小管”)中形成尿液。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3)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 心脏 。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体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据此解答:
【解答】解:(1)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很容易通过这层细胞进入循环系统,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故答案为:(1)氧气;上皮细胞;激素
(2)肾单位
(3)心脏
【点评】牢记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理解掌握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及特点。
27.(12分)乒乓球是我国全民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布达佩斯世乒赛上,中国队又一次成功包揽全部金牌,捍卫了国球的荣光。队长马龙蝉联男单三连冠军时,“I am made in China!”的宣言激励广大青少年要勇于迎接挑战。
(1)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运动员注视从远处向自己飞来的乒乓球时,眼球中结构[2] 晶状体 发生的变化是曲度变大,从而更好地调节物像,使其落在视网膜上。
(2)速度和力量是制胜的关键。看到对方来球后迅速作出击球反应是一种反射活动,其类型属于 复杂反射 。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 ] 大脑皮层 ,连接效应器的是[ 7 ] 传出神经 。喜欢打乒乓球的李鑫反复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如图②)。依据结果,李鑫得出的结论是:训练次数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测量值越 小 ,即人的反应速度越快。
次数
落下的长度/cm
时间/s
1
20.0
0.202
2
17.0
0.185
3
17.0
0.185
4
15.5
0.178
5
12.5
0.160
(3)赛场上运动员挥汗如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由于紧张状态下,大脑会通过神经支配,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造成的。由此可见,通过 神经系统和激素 的共同调节作用,就能充分调动人体潜能,使各项生理活动协调一致。
【分析】图中1角膜、2晶状体、3视网膜、4玻璃体、5视神经、6下行传束、7传出神经、A大脑皮层、B脊髓。
【解答】解:(1)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到防近视,运动员注视从远处向自己飞来的乒乓球时,眼球中结构2晶状体发生的变化是凸度变大,从而更好地调节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2)看到对方来球后迅速做出击球,完成这些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这些反射活动类型属于条件反射。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连接效应器的是7传出神经。喜欢打乒乓球的李鑫反复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结果显示落下的长度越短,需要的时间越短,依据结果,李鑫得出的结论是:训练次数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测量值越 小,即人的反应速度越快;
(3)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神经系统可以调节激素的分泌活动。
故答案为:
(1)晶状体;
(2)复杂反射;A大脑皮层;7传出神经;小;
(3)神经系统和激素。
【点评】关键是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8.(16分)某同学学习了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后,做了如下设计,请据图回答:
(1)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该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1
2
3
4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A
温度
37℃
100℃
加入碘液
2滴
①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 唾液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 2 号试管,原因是 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 。
②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 1和3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③若要利用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将上表实验方案中的A处进行补充完善: 2毫升唾液 。
(2)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X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在 小肠 (填结构名称)中被消化的,在该结构中参与该消化的消化液有 胰液和肠液 。
【分析】(1)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1和2试管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探究的问题是唾液能够消化淀粉;1和3号试管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大小,探究的问题是牙齿的咀嚼作用对淀粉分解有无影响;1号和4号试管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其中1号试管是对照组,其它试管为实验组。
(2)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横坐标表示消化道,依次是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纵坐标表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程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1)根据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①1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变蓝,因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2号试管变蓝,因试管清水中没有分解淀粉的酶;此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②1和3号试管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大小,探究的问题是牙齿的咀嚼作用对淀粉分解有无影响,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③若要利用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因此①适量馒头碎屑,②2mL唾液。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证明淀粉已被分解。4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证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通过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胃、口腔和小肠;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因为曲线Y所代表的营养物质从小肠处开始被消化,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曲线,因为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D]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故答案为:(1)①唾液;2;清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
②1和3
③2毫升唾液
(2)X;小肠;胰液和肠液。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淀粉的消化过程、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以及根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29.(10分)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数量相同)。
(1)该小组同学应选 AC 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
(2)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 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小实验误差 。
(3)若 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 ,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若 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大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 ,则说明酸雨促进种子的萌发。
【分析】①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
②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而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A和B中,变量是空气,因而不是我们所要探究的;A和C,一个水分中含有酸性物质,一个放了清水,能够形成对照实验,符合我们所要探究的;而A和D,D无论怎么样也不能萌发,因为里面没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因而出现了两个变量。
(2)在实验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因而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
(3)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大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促进种子的萌发。
故答案为:(1)AC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小实验误差;
(3)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大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
【点评】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时,变量只有一个,设置的变量即为我们所要探究的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